本篇是修习营的陈芊羽老师曾在直播:脾胃不好-如何轻松吃喝玩时的内容提炼与经验分享
老胃病----我们失去了身体最真实的感受!
身体有自己的自愈体系,胃是有觉知的,可以自我疗愈。
身体自己知道:饿了需要吃饭,冷了需要穿衣,生病了该做些什么才有利于它的恢复。只是我们都和它失联太久,以为出现问题后只能找医生帮忙,医生针药调理后,自己不懂如何养护,肠胃问题还是会反复发作······
能第一时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理论和建议只是帮助我们多角度看待自己,观察自己。我们不是必须要做什么,只是试着不带评判的观察,了解身体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一般是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久坐或者久站(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坐伤肉),比如中焦气机瘀滞,身体整体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气滞,肠胃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也会处于不活跃状态。
这个时候可以到室外活动5-10分钟,让气机升降通畅,身体恢复觉知后,再依据身体的情况考虑吃什么或者吃多少。
如果不饿,可以不吃吗?
当然可以,上一顿如果吃多了,现在肠胃里还有食物残余,出门活动后依然没有饥饿感,此时可以不吃。如果怕工作中途会饿,可以准备一些“无添加”的小点心,以备突然而来的饥饿感。
在比较嘈杂的环境里,即便什么也不做,时间久了,身体也会感觉疲累,精神状态不佳。“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纷繁的声音会让身体失去判断力,不由自主的吃太多,或者喝太多。
适当减少聚餐次数
在现代社会,社交很重要,能让我们积极的和外界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如果脾胃比较弱的同学,还是建议减少聚餐次数,多自己认真吃饭。
在饭桌上即便不喝酒,作为社交场合中的一员,或多或少都会有想要照顾别人或者参与话题的处境,这些都会分散对自身和食物的注意力。更何况脾胃不好的人普遍心思偏细腻、敏感,聚餐又多是食物种类偏多,很容易在不留神的情况下吃的太多、太杂,聚餐结束后很难消化。
吃饭不看手机
同理,会分散精气神,剧情太精彩的时候,心思全在剧情上面,以至于吃的是什么可能都不太清楚。等剧情结束了,饭也吃完了。除了得到了饱腹感,心神并不能得到满足,像没吃过一样。身体没得到想吃的,还是会再继续产生“饿”的感觉,让我们继续进食。
食不言,寝不语
家庭餐桌上可以谈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太过严肃,需要思考,需要太多逻辑的话题可以等餐后讨论。大脑的思考会把气血都引到头部,胃部的气血自然会相应减少。
就餐时:
认真咀嚼嘴里的每一口饭菜(也是回神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准备吃饭时,身体闻到食物的香味后,会分泌大量唾液准备进食。随着进食和脾胃状态的变化,唾液成分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唾液逐渐从清晰变得黏稠,刚才还感觉美味的食物,此刻也会失去吸引力,此时,是停下进餐的最佳时机。
如果不是经常觉察身体(或者此时还在侃侃而谈),身体第一次发信号的时候你可能接收不到,或者接收到了也会选择忽略。因为,我们习惯了大脑的支配,特别是在自认为很营养很好吃的饭菜面前。“我要多吃点,这个很有营养,”“这一餐很贵,我得把钱吃回来,不能浪费”等等。
过多的食物,会引起脾胃的压力过大,脾胃一次能承载的食物是有限的。偶尔超载一次,只要精气神充足,很快就能消化。如果次次超载,胃的承载能力超限,自愈能力不足,逐渐会产生胃胀,胃疼,胃反酸等症状,这些都提示是胃的能量不足啦!也就是“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巡行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到大脚趾和第二、三脚趾末端,散步对于脾胃的运化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很多人不愿意散步是因为工作已经消耗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体力,特别是晚上,到家吃过晚饭,除了愿意躺在沙发上,已经不想再做其他的事情了。“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给自己的生活适当做减法,不让工作占据自己的所有生活。
散步时可以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呼吸,在每走一步时身体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着身体的变化,呼吸有了怎样的改变(只是观察,不主动控制呼吸)。
如果此时感觉到身体某处僵紧,通过走路能否放松这些部位?通过一心一意的观察,心神就会从白天的工作或者生活琐事里回到身体上来,心神回到身体后,脾胃的运化会变的非常的有力,脾胃有轻微瘀滞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打嗝,排气等现象。
身体慢慢变得通畅,思路也会清晰许多。很多想不通的工作难题或者无法理解的生活琐事,也变得没有那么让人无法接受了,可能还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解题思路。
散步累了也可以停下来摩腹或者摩脸,“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延发际至额颅部”,胃经的穴位在脸上分布非常广泛,摩面可以起到刺激胃经的作用。
情绪的紧张会引起身体肌肉的紧张
肠胃属于平滑肌,是身体肌肉的一部分,肌肉的紧张也会引起肠胃的紧张。
在临床调理中,很多小朋友腹部段的胃经都非常僵紧,通过非药物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如何有效的给孩子减压,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显得更加重要。身心不二,孩子情绪有所缓解,脾胃问题也能相应得到改善。
很多人在还没有建立非常明确的身体链接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肠胃处于什么状态,或者做不到时时和自己链接,都是等胃疼了才发现“诶?我什么都没做啊,怎么胃疼了?”“胃病总是反反复复,我已经够小心了,凉的也没吃过,也注意忌口,怎么还是不行啊?”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厚朴的特色诊断方式-腹诊。
学习了腹诊,可以实时检查自己和家人的肠胃状态,知道它现在怎么样?如果太紧张了,可以赶快做出调整,为它松绑,比如这时用艾灸、刮痧、摩腹、站桩等非药物方法介入都是不错的选择。
肌肉的紧张,也会影响情绪
身心不二,情绪会影响身体,身体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
例如,俗语里有“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写照。“吃撑的人”不仅肠胃会比较紧张,如果仔细观察,背部膀胱经和任脉的胃脘区大概率会有僵紧情况,更有甚者腿部也会跟着不太灵活。
长期脾胃不好的人情绪一般都比较容易紧张、焦躁、低落、悲观,兴奋和悲观并不冲突,就像躁狂和抑郁也不冲突是一样的概念。
老胃病,可以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独处时练功也好,艾灸、刮痧也行,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放松、舒适的事情,听音乐、写字、或者收拾家务,只要能安静、回神、补养自己,不拘哪种方式都可以。大道极平常,不作奇特想。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平常心就是大道。
注意⚠️:艾灸、刮痧是专业技能,必须经过线下学习且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请勿擅自模仿。
作者/陈芊羽
厚朴临床班七期
厚朴修习营班主任 兼 资深助教
厚朴中医非药物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