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面、青、地的科学假说,分别该如何设计才能恰到好处
?
毕竟面青地所对应的资助金额不同,面上一般为
55
万,青年包干制是
30
万,地区项目为
35-40
万之间的水平。
那么不同资助强度,所对应要做的工作量是不同的,而这个工作量主要和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数量直接成正比。
所以科学问题的数量就成了国自然课题设计的关键,而科学问题的数量其实就是科学假说的深度。
那么面、青、地,甚至是校级,市级项目就需要对应不同结构的科学假说。
(一)
校级,市级项目
,
资助强度:
1-3
万
1-3
万的项目不需要复杂的分子机制,将科学假说停留在以下层次即可:
1)
A
分子
→
D
通路(标配)→
X
疾病(标配);
2)
B
分子
→
D
表型热点(标配)→
X
疾病(标配);
3)
C
分子
→作为
X
疾病的诊断标志物;
4)
E
材料
→改善
X
疾病的发展;
5)
F
技术(蛋白组、代谢组等)
→揭示
X
疾病的激活通路或者表达差异的基因;
(二)
省级、青年、地区项目,资助强度:
10-35
万
该级别的项目,在机制上使用“线性结构”的研究思路,足够了,但根据项目的资助强度,适当增减分子轴的长度,例如:
1)
省级项目:①
A
分子
→
B
分子
→
D
通路(标配)→
X
疾病(标配);②
A
分子
→
B
分子
→
D
表型热点(标配)→
X
疾病(标配)。
2)
青年、地区项目:①
A
分子
→
B
分子
→
C
分子
→
D
通路(标配)→
X
疾病(标配);②
A
分子
→
B
分子
→
C
分子
→
D
表型热点(标配)→
X
疾病(标配)。
(三)
面上项目,资助强度:
55
万
而面上项目更体现综合性科研能力,囊括多项研究能力,也需要更多的参与人,该类项目的设计就要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树形结构的面上思路:
该类思路的模式起始于同一个“
A
分子”,
A
分子在
Y
细胞中具有多项功能,调控多条通路,这些通路可能参与不同的细胞表型,也可以参与同一种细胞表型,但结构特点其实就是
2-3
个“省级、青年项目”。该结构特点是,你针对“
B
、
C
、
D
、
E
”单独设计药物靶点的思路都不对,
只有针对
A
制备抑制剂才能有效遏制
X
疾病的发生。
2)
环形“反馈、前馈回路”结构的面上思路:
这种结构形成了
1-2
个环状调控循环,他们要么维持着正常的生理生化稳态,要么就加速细胞某功能的破坏,造成
X
疾病的发生,而游离在外面的
A
分子可以对该
loop
进行干预调控。在机制的证明上需要考虑到非线性思维,就是单独干预
A
、
B
、
C
、
E
对于
D
的作用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其他分子会替补上来作为补偿路径发挥调控作用。
只有针对
D
制备抑制剂才能有效遏制
X
疾病的发生。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本团队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