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事纵横
药事纵横是一个由多位制药精英联合创办的媒体平台,旨在分享与传递药品研发、生产和注册中所涉及的技术、经验和情报,欢迎关注和投稿!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推广合作请联系:15057280775/1585866745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包头新闻网  ·  今年首次!价格上调! ·  2 天前  
南京新闻  ·  消息确认!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双子星联盟正式运营!四方争霸,谁会独占鳌头?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大年初一,航运业“小龙腾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事纵横

拜耳改革之路

药事纵横  · 公众号  ·  · 2024-05-31 06:00

正文

20241月,拜耳集团宣布将启动一项全面的业务改革,这家德国企业认为公司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由于经营不善前CEO沃纳·鲍曼提前结束其任期,20236月比尔·安德森成为拜耳集团新任CEO,以助力企业转型,改善经营状况。安德森认为拜耳目前面临的四项挑战为:专利到期和产品管线缺失、美国草甘膦诉讼、高额债务以及阻碍公司发展的官僚层级制度。从目前拜耳公司官网标语“打破官僚主义,激发创新”,可看出此次改革主要围绕精简组织架构和增加产品管线开展。

组织架构调整、裁员计划

自成为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以来,安德森一直对拜耳的现有组织架构持批评态度。他表示拜耳的12层管理层实在太多,并且已影响到公司日常运转。“任何业务的进行都需要层层审批,仅仅是更换车间的水泵,你便需要收集5个层级的签名。”公司发言人表示“出于该改革目标,目前没有规定的人员裁减目标,改革的目的不是让更少的人处理更多的任务,而是减少人员层级。”该公司表示将开发DSODynamic Shared Ownership,意为动态的责任共担)运营模式将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和加快创新速度实现增长。

2024年的前三个月,拜耳减少了1500多个职位,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职位。截至3月底,拜耳员工不足98,200人,同比下降3.5%。目前拜耳公司领导团队成员已从14名减少到8名,制药部门的研发负责人Christian Rommel将继续留任,Holger Weintritt将继续担任产品供应负责人。Oliver Renner, Ursula Koeniger(法律)and Christoph Bertram(人力)也将留在领导团队中。同时,首席医疗官Michael Devoy、首席财务官Oliver Bressier和中国商业运营负责人周晓兰将会留任,但不会作为领导团队的一员。离开公司的人包括全球营销主管Anne-Grethe Mortensen、放射影像诊断领域负责人Gerd Kruger和消费者健康部门总裁Heiko Schipper

此次业务改革是拜耳自2018年底启动的大规模重组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上次重组拜耳减少了约12,000个工作岗位并且出售了该集团的动物保健经营业务。重组计划在第一季度花费了拜耳2亿欧元(2.16亿美元)。凭借精简后的企业结构,该公司希望2024年能够节省5亿欧元的成本。随着新战略的启动,拜耳预计2024年按汇率调整后的销售额将达到470亿至490亿欧元,而2023年为476亿欧元。在预测中,制药业务板块收益预计将下降4%或持平。

制药管线发展

拜耳最畅销的两种药物,与强生合作的利伐沙班片(拜瑞妥®xarelto®)和与再生元合作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艾力雅® Eylea®),将在2026年左右失去美国以外的专利保护。这也是拜耳发起“全面振兴”其制药管线的主要原因。

罗氏的长效黄斑变性药物Vabysmo预计将在上市的第二个整年产生33亿美元的销售额,它已经从再生元和拜耳的艾力雅®手中夺走了大部分市场。不同于在美国进行销售的再生元,在美国以外商业化艾力雅®的拜耳公司却没有受到同样强烈的竞争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拜耳艾力雅®的销售额为7.82亿欧元(8.46亿美元),较以往同期上升3.4%。公司首席执行官Stefan Oelrich表示,尽管新的高剂量版本艾力雅®Eylea HD,更适合与Vabysmo竞争)的推出有所滞后,但艾力雅®在本季度的表现仍然不错。去年8月再生元开始在美国销售Eylea HD,而高剂量版本直到今年1月才在欧洲获得批准,目前尚未在许多国家推出。随着Eylea HD的推出,我们有信心取得不错的销售额。

目前拜耳共有33个在研项目,其中11个处于临床3期、3个处于临床2期、19个处于临床1期。进入临床3期的药物中Elinzanetant是治疗潮热和盗汗的非激素药物。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血管舒缩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对某些妇女来说,这种疗法有增加血栓、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乳腺癌风险的重大风险。美国FDA也为相关申请设定了审批日期,预计该产品明年可以上市。如果Elinzanetant能顺利上市,也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成就。该公司已启动Xla因子抑制剂Asundexian治疗心房颤动或非心肌栓塞性缺血性中风的III期研究。

近年来,拜耳还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进一步拓展CGT(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目前拜耳集团一期临床项目中有6项是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项目涵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过去5年,拜耳对CGT的投资额已超过50亿美元,拜耳及其子公司BlueRockAskBio正在推进临床前和临床阶段产品组合。

安德森说“拜耳的制药管线有很大的上升潜力,在过去两年里,我们有13个新分子进入临床研究,但在第23期需要投入更多努力。”朝着这一方向,拜耳在34日公布了与BridgeBio的一项协议,为Acoramidis(一款用于治疗伴有心肌病的转甲状腺素蛋白介导的淀粉样变性的口服小分子药物)支付了3.1亿美元的里程碑费用,Acoramidis是辉瑞VYNDAQEL®(氯苯唑酸葡甲胺)的潜在竞争对手。欧洲药品管理局在一月份接收了Acoramidis的新药申请。

总结

回顾拜耳集团发展史,在创立的160年间,拜耳早期商业模式为开发新的化合物分子,如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莫尼地平、硝苯地平、环丙沙星等。进入21世纪之后拜耳开始转型,随着2006年收购先灵公司,2014年收购默沙东健康消费品业务,2015年剥离材料化学业务之后。此后为了发展作物科学业务并应对畅销药物专利悬崖,2016年拜耳开始洽谈孟山都收购事宜并于2018年完成正式收购。此后拜耳明确了其成为“生命科学公司”的新定位。但收购孟山都后,拜耳随之背负上了庞大债务,并且深陷草甘膦诉讼旋涡。2018年底时,拜耳剥离其动物健康业务和出售两个知名品牌 CoppertoneDr.Scholls,以便增加现金流来应对债务。

5年前,拜耳并未选择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制药业务,而是决定买下孟山都发展公司作物科学模块。同为化工巨头出身的诺华,则选择了与拜耳相反的道路,不断坚定发展制药业务。1996年,瑞士化工巨头汽巴-嘉基与山德士合并成立诺华。2014年诺华登顶全球制药巨头的榜首,在随后几年间,由于营收下降、增长乏力,诺华的排名不断下滑,2022年全球排名第七。为了重回增长,诺华开始了改革,比如剥离山德士、精简管线、裁员,借此提高公司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明确新的发展方向之后诺华诺华再次腾飞,2023年股价涨幅超13%7月市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2095亿美元。拜耳与其营收体量相当,但当前市值不足诺华的1/5

同为制药巨头的罗氏,其发展方式也值得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