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传统小店“失守” ·  昨天  
黑马营销  ·  今年春节营销,这个品牌玩法进阶了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2月16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突发!知名品牌退市,创始人曾卖楼抵债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12-18 19:56

正文

作者 | 枫叶

来源 | 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又一家上海老字号,要成为时代的眼泪了!

三十年前的上海滩,克莉丝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美味的面包和蛋糕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的味蕾。

这个曾经 被誉为“烘焙第一股”的品牌,巅峰时期单单在上海就拥有超 500 家门店,一度曾是上海餐饮界的“顶流”。

可如今门店已全部歇业,更是突发退市公告,令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

克莉丝汀也曾几度自救,甚至于卖楼抵债,但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了… ...

实在是无力回天, 上市后股东膨胀“内斗”;经营上一直到最后时刻,都过于依赖向企业销售礼品券、消费卡。

这又是一个跟不上时代,最终只能被淘汰的悲伤创业故事。

01

突发,“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确定退市。

前不久, 上海烘焙巨头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将在 12 27 日被撤销上市地位。

这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震撼了整个烘焙行业和不少消费者。

要知道,在三十年前的上海滩,克莉丝汀就是餐饮界的网红(褒义词),彼时克莉丝汀备受大家追捧。

巅峰时期, 克莉丝汀在全国拥有超过 1052 家门店,遍布各大城市的黄金商圈,是烘焙行业不折不扣的巨头。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克莉丝汀却已风光不再,门店也全部关闭。

其实, 早在 2022 7 月,克莉丝汀就已陷入“经营异常”的漩涡。

当时,公司被曝上海几乎所有门店已暂停营业,待兑付的预付卡券金额超 2.5 亿元,存在门店房租、员工工资被拖欠等多种问题。

到了 8 月份, 克莉丝汀宣布部分门店重新开业,似乎又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

而到了 2023 3 10 日,克莉丝汀一则公告让希望再次落空:“本集团现金流紧绌并且遭遇经营困难,在支付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方面出现延误,截至 2023 2 28 日,拖欠金额约 5700 万元。由于拖欠货款,若干供应商已展开法律程序,冻结了本集团的银行账户。”

沉疴已久,即便是其执行董事的南京超千万豪宅被拍卖,结果也仅仅维持了部分员工成本、原材料及配料及租金、公用设施及杂项开支。

如今, 这家老牌烘焙连锁品牌突发退市公告,仿佛是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宣判,给曾经热爱克莉丝汀的消费者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惋惜。

克莉丝汀,这个曾在全国范围内如日中天的烘焙品牌,是如何走到退市关店陨落之路的呢?

02

克莉丝汀成立于 1993 年,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产品种类,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一度曾是上海滩的“顶流”面包店。

在上海人眼里,克莉丝汀逐渐就成了生日、结婚等喜庆日子订蛋糕的第一选择!

早在 2000 年时,克莉丝汀就已经是烘焙行业唯一一家接近千家连锁店的企业,旗下光是直营门店就有 800 多家,且大都位于长三角城市的黄金商圈, 543 家上海门店更是开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2012 年,克莉丝汀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烘焙第一股”。上市后不久,克莉丝汀股价最高触及 1.7 港元 / 股,市值一度超过 20 亿港元。

在资本助力下, 2011 年到 2013 年间,克莉丝汀始终保持着高速扩店态势,三年间合计新开 234 家门店。

上市第一年,克莉丝汀就实现营收 13.88 亿元,然而这也成了克莉丝汀唯一的高光时刻。

因为, 上市之后,克莉丝汀逐渐迷失了方向。

据其创始人罗田安反省称, 公司上市后人心膨胀,股东们不再专注于经营,而是开始追求各种投资机会,而罗田安却认为这些投资并不适合公司的发展。

意见不合之下,股东开始倒戈,公司的经营也逐渐陷入困境。

走上资本化之路,成功上市,本是很多餐饮企业实现梦想要大展拳脚的关键时刻,但克莉丝汀因“内斗”上市次年公司便开始走入下坡路。

2013 年起,克莉丝汀不仅营收下跌,还陷入亏损的泥沼,之后,克莉丝汀再未实现盈利,连续 9 年亏损。

亏损金额分别为: 0.37 亿元、 1.51 亿元、 1.48 亿元、 1.21 亿元、 1.29 亿元、 2.32 亿元、 2.07 亿元、 1.1 亿元,以及 1.7 亿元,累计金额超 13 亿元。

据其交出的最后一份财报, 2022 年上半年,克莉丝汀营收同比下跌 71.26% 4650.9 万元,净亏损减少了 6.62% 7251.4 万元。

2022 年,克莉丝汀更是陷入了“经营异常”的漩涡, 上海几乎所有门店都已暂停营业,待兑付的预付卡券金额超 2.5 亿元。

03

上市公司意气风发之时,不怕外部的压力和困境,最怕内部声音太乱、意见太多,内耗之下错失发展时机暂且不说,更有甚者破坏了公司长期的经营稳定,陷入亏损泥潭,一步难步步陷,最后消失不见。

估计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娃哈哈、老干妈、大疆、方太坚持不上市的原因之一吧。

罗田安曾坦言, 上市后公司内部出现了诸多问题,这种心态变化衍生的一系列“内斗”,给了克莉丝汀最为致命的打击。

2017 11 月,罗田安被三位股东联合提案罢免董事职位,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等职位。 2018 11 月,罗田安卸任公司 CEO ,朱永宁接任。

之后罗田安以股东身份,曾两次想要通过股东特别大会罢免以朱永宁、洪敦辉为代表的克莉丝汀董事会成员,但这两次要求均未获得通过。

在这期间,克莉丝汀高管席位多次变动。

2019 5 月,朱永宁卸任 CEO ,林煜接手,两个月后,林煜主动辞任 CEO ,此外,克莉丝汀罢免董事和董事辞职的戏码也多次上演。

2023 3 月,罗田安对外公开发声称, “(门店)很难再开了,希望(克莉丝汀)早日破产清算。”

2014 年起,克莉丝汀的门店数开始净减,到 2022 年上半年,门店数已缩减至 246 家,之后便全部歇业了。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克莉丝汀的股价也一落千丈。

2012 3 9 日的 1.72 港元,到停牌时的 0.065 港元,其市值蒸发了近九成。

到了 2023 年,克莉丝汀已经无法正常交出财报,其停牌时间也近 21 个月。

04

在港交所对克莉丝汀做出除牌决定后,克莉丝汀曾挣扎过,提出了覆核除牌决定的申请,如今退市已经成为定局。

在克莉丝汀陷入生死危机时,为了挽救公司的命运,克莉丝汀曾尝试变卖上海的两处豪宅物业来偿还债务。

最终,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和努力之后,克莉丝汀还是迎来了退市的命运。

克莉丝汀的退市,也是烘焙行业的一个缩影。

“克莉丝汀们”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