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修,年轻人都不愿进门。”老黄苦笑着对笔者说。
老黄的店门口,曾经褪色的招牌被换成了明亮宽大的亮色门头,原本堆满杂物的货架被重新分区,货品陈列也多了几分“网红店”的精致感。
然而,这场改造并非主动求变,而是被周边三家新开的零食店逼出的无奈之举。
这背后,是中国数百万家夫妻店正在遭遇的难题:当折扣店疯狂开店,连锁便利店不断下沉,近场电商的“30分钟达”的铁骑同时碾过社区商业时,传统小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多方业态冲击,传统小店的“失守”
春节期间,笔者回到了贵州老家,从高铁站到回家路上,一路的红色、黄色门头纵横交错,几乎是隔一条街就有一两家零食店。让笔者更为吃惊的是,家附近开了二十多年老黄的烟酒店,今年同样也是大变样。
“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去年这条街上开了三家零食店,我们再不做点改变,这生意怕是更差。”老黄和笔者说道。
笔者周边观察了一下,除了和老黄店紧挨着的零食食代,往北走还开着零食很忙和零食优选。
“其实很早前在长沙旅游的时候就看见过零食店,不过那个时候不成气候,门店在我们这几乎没有,这一两年如同雨后春笋似的,一批又一批的。”老黄无奈说道。
“平时的话也还好,客流也就那么多,几家店也没打过价格战,但一到会员日搞8.8折活动,这几家零食店生意真是好到不行。他们卖的东西本来就比我家便宜,会员日还有优惠,这价格我们肯定是竞争不了的。”
新的零售商,总是用“价格杀手”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零食店便是如此。
通过整合供应链,缩短流通链条、与上游厂家直接合作的形式,零食店以低于传统零售售价20%-30%的形态,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除了零食店在对老黄生意进行抢夺,周边的两家连锁便利店的影响同样不小。
在贵州,宵夜文化算得上火热,晚上老黄的门店周围会搭起两三家烧烤摊。
“以前来吃宵夜的,基本都在我这买啤酒饮料,但自从这两家便利店开了之后,我这冰柜里的东西太难卖了。”老黄无奈说道。
以前老黄的店几乎是这条街上最晚关门的,自从这两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开了之后,老黄深感压力。
“这些便利店的品类太多了,各种进口饮料、啤酒,之前我家从来没上过,后面我们自己也在网上找了一些货,但效果也不好。
”
日资便利店这几年在中国加速本土化进程,区域品牌便利店则主导着中国下沉市场。
与夫妻老婆店的灵活运营方式不同,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更加规范化,加之差异化的商品,在面对便利店这个竞争对手的时候,夫妻老婆店们通常也是有心无力。
除了零食店和便利店,近场电商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过去,街道上穿梭的骑手送的都是餐饮外卖,现在越来越多的骑手在配送食品、日用百货等零售经营的类目。
笔者询问老黄是否有开设线上外卖,老黄说:
“早些时候也尝试过接入外卖平台,但佣金和配送成本太高了,订单量也少的可怜,利润几乎都被平台吃掉了,后面还是关了。”
无论是零食店的低价策略和年轻化攻势,还是便利店与近场电商对“最后一公里”的争夺,对
于老黄的生意来说,影响无疑都是巨大的。
在零食折扣店、连锁便利店和即时零售的“三重夹击”下,老黄的烟酒店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
开店二十余年,老黄烟酒店的“坚守”
老黄烟酒店在这条街上开了近二十多年。早些年烟酒证好办,收益也很不错,除开烟酒外,老黄还在店里做了散称零食和糖果,逢年过节生意也都很好。
平时孩子在外工作,老黄夫妻俩就住在楼上。对他们来说,门面是自己的,没什么租金压力,自己既是店长也是店员,更不用担心开不起工资。
老黄也很清楚,他们做的是熟人生意,复购率是这门生意的关键,因此在他家货架上,大多是些大众品牌货。
“以前和周边的住户关系搞得好,微信支付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我家的赊账本满满当当的。那时候过年期间,光徐福记酥糖都能卖不少。每天打开门、打开电视,在楼下守着就行了。现在难搞,竞争是一方面,环境不好是另一方面。”老黄说道。
笔者问到老黄,生意这么难做,怎么没想过关门做点别的,干嘛还费这劲换门头换装修?
“这店就像我的第三个娃儿,哪能说关就关,年轻人要是留不住,至少要留住买烟时顺带捎瓶水的老顾客。”
传统夫妻老婆店,大多坐落在一线城市的城中村、二三线城市或是乡镇。而老黄所面临的困境,正是中国数百万家夫妻老婆店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中国便利店的门店数量达到了32.1万家,在一二线城市,便利店的密度持续增加,同时也在向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
零食店在经过野蛮生长后,门店数量也在短短两年内跑出4万多家门店,几乎也是席卷了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街道。
透过零食店和便利店,我们看到的是,社区零售的连锁化趋势正在加强,它们携规模化和标准化运营带来的效率优势,挤压传统小店的生意。
近场电商的高速发展,对传统小店来说也是一次挑战,懂线上经营的小店生意能产生增量,但是不懂线上经营的小店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时,老黄一定能算得上数百万家小店老板中,还始终坚持学习,如何把门店经营好,如何做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的老板之一。
夹缝中升级,“换皮”背后的考量
笔者去的时间,恰逢春节前夕,老黄门口的礼盒产品琳琅满目。
在没与老黄实际交谈时,笔者以为他只是跟风零食店换门头、换装修的门店,但从进店交谈来看,能发现老黄对于咬牙投入的装修改造,有着一定的考量和清醒的认知。
老黄的门店并不大,但在布局上也能看出来别出心裁。增加了门店的灯光亮度。
老黄说:“以前这个店的灯太暗了,隔远点都以为我家关门了,刚好趁此机会换一下老装修。”
在陈列上,老黄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一些畅销的商品如饮料、零食移至进门处,还学起了零食店,在门店中间做起了散称区。
“散称糖果我还是保留下来,虽然现在年轻人不买,但那些带孙子的老人还是认这个的。”老黄说道。
为了避开与零食店的低价竞争,在商品上老黄也特意做了本地特色产品。
门店外摆放着本地的特色零食土豆片、牛肉干,以及碱水面条、土鸡蛋等商品。
“生意毕竟是自己的,这些零食店、便利店做得好的地方,跟着学学总没坏处。”老黄说道。
“这几年我们家也换了供应商,现在的这个供货平台会给提供专属的折扣优惠以及优化选品,总的来说现在竞争压力虽然大,但还能勉强坚持。
”
从更换装修门头到如今,老黄也说到生意略微见到了一些起色。
夫妻老婆店这个群体,在中国市场中一直是很特别的存在,大家对他们的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刻板印象十分深刻。
对于大多数小店老板来说,能往前迈出的最大一步,便是做社区团购的团长,很少能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像老黄这般主动向外探索,大刀阔斧改革的。
“改装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想想怎么和那些‘大块头’斗法。”老黄站在焕然一新的店铺里,语气中带着疲惫,却也透着一股韧劲。
今年,我们看到超市在调改,便利店在调改,夫妻老婆店也在调改。
大家都在调改,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活下来。
社区零售的连锁化、近场电商重塑消费习惯,都是不可逆的。
夫妻老婆店永远无法击败连锁巨头,但它们的存在,始终是城市烟火气的最后防线。在这场新旧业态的博弈中,生存的答案或许正如这句话所言:“不需要打败谁,只需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零售行业变革还将继续,连锁化的进程更不会暂停,传统小店的生意依旧会很艰难,小店背后的经销商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