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初起步,调控政策求稳定。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租赁权保护尽管会分流或迟滞小部分购房需求,但更有利于增加社会幸福感,降低全社会的“房价焦虑”,让房地产政策回归行业政策的范畴。政策通过管制销售许可,棚改货币化等手段,找到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办法。我们相信,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储备手段(无论是托底还是防范过热)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政策将保持相当的定力,房地产企业的运营也会稳定下来,业绩波动性将会减弱。
二手替代效应发酵,新房销售保持良好。所谓二手替代效应,就是说由于二手房在一二手房成交中所占比例的不断下降,使得按揭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新房依旧热销的现象。导致二手替代出现的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部分政策专门针对二手房,例如要求资料不全的房屋不得在中介挂牌,严厉打击阴阳合同等;第二则是一手房领域存在预售证发放的管制,能够取得销售许可的项目定价普遍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我们相信,2017年下半年新房销售并无明显降温的风险。如果我们假设全年月均新增按揭4000亿元,则我们估计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为16.2%。如果我们假设全年月均新增按揭3800亿元,则我们估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为12.9%。
融资成本差距逐渐拉大,国有企业优势扩大。2017年7月,国企融资优势进一步扩大。截至2017年7月28日,国企中票估价收益率平均比民企要低140个BP。2015年底,2016年底,该差距分别是116和73个BP。银行间市场融资的民企,一般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上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相信,民营地产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融资成本的劣势更大。
土地市场非理性泡沫逐渐被挤出。政府逐渐改革土地出让制度,价格不再成为唯一的土地归属决定因素。规划综合评标,竞自持面积,抽签等措施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市场的泡沫产生。出让规则有序调整,土地市场泡沫逐渐挤出,有利于行业运行更可持续,也有利于板块估值复苏。
风险提示:市场利率上升超预期,导致新房销售低于预期的风险。
市场风格变化不改龙头崛起大势。几乎所有的龙头公司在上半年的销售表现都跑赢了行业。到6月份时,不少龙头公司的销售同比增速表现快于前5月,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而言,我们预计未来大公司资金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管控能力更强,土地市场上竞争优势更大。我们看好龙头地产公司的价值,看好招商蛇口,万科A,金地集团,华侨城,嘉宝集团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