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该怎么办?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在四线小城当临聘老师,我每天如履薄冰 ·  2 天前  
新周刊  ·  苦等三年,这8.5分神剧终于回归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欢愉在于细小,在于沉默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2-10 19:59

正文


我在某社交软件上开着一个直播,主要讨论情感话题。每逢讨论“情感中的遗憾”、“恋爱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连麦嘉宾总会说,他们在感情中的最大遗憾,最希望改变的,是每段感情都太短了,三个月、半年,至多一年两年,就匆匆结束了,最常出现的数字,是半年,很少有人能撑过这个期限。两个人的相处中,不能犯任何错误,对方不会给你犯错的空间,只要稍有不妥,就分手,决裂,反正有了社交软件,找到下一个人,根本不是难题。

网络时代,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短平快的小恋爱,习惯了在半年时间内,走完整个爱情旅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错,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你走得稍慢一点,可能就被抛出轨道了。

我有个朋友,正处于婚恋准备期,常常要去相亲和见网友,每次见人,他都提前告诉我约会的时间,我则要在他们见面十五分钟后,打个电话给他,打通了之后不用说话,只听他演独角戏。如果对方还不错,他就装作接到朋友聚会的请求,并表示自己来不了,如果对方没能入他法眼,他就装作是接到领导要求加班的命令,一惊一乍表示马上赶来,然后做出深藏功与名之状,淡然脱身。终于有一次,他得到了报应,约会才五分钟,倒是对方先接到了电话,然后声称要加班,迅速离去,把目瞪口呆的他留在原地。

这时代,每个人都在设法抢先离开,而且是毫发无损地离开。



所以,“速度”成了我们这时代感情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时代的转速太快,整个世界给出的选择太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游乐园速度”: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游乐点,而每个游乐项目,每个“购买点”,都得在短时间内攫取参与者的身心,得快,得迅速获得效果。对待感情,也是如此,社交网络给出了无数性的、感情的机遇,我们马不停蹄奔向下一段爱情、下一段欲望,每段爱情,如果没能在五分钟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就得迅速切换到下一段。一切都得快、浅、有效,但求曾经拥有,以便于奔向下一个目标,以便尽可能多地占有那些机遇。

另一方面,我们怀着一种惧怕,生怕对方比自己更快、更果断。当我们给出十五分钟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只肯给出五分钟,下一次,我们也只肯给出五分钟或者更少;当我们愿意给出一年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只准备了六个月,只有暗暗加快自己从感情中脱身的速度。在这种隐蔽的较量驱使下,原本就变得快捷和廉价的感情,更是带上了加速度。速度已经变成了一种武器,只看谁抢先拿出来,就像特工们的拔枪比赛,谁晚谁吃亏。被这种隐忧照耀着,感情越来越像流沙,没有温度,没有湿度,也没有深度。


但我依然觉得遗憾,因为感情中的甜美之处,是要慢慢呈现的,是在长久的相处中,一点一点水落石出的。


因为,人性的呈现,是长线的,情感潜能的激发,更是长线的,双方只有在感情进入稳定期,在情感中体会到安全感,知道对方不会轻易翻脸,不会轻易离去的情况下,才会展示自己最美好一面,两个人也会在这种展示中,激发情感方面的最高潜能。

在朋友们的故事里,在我的情感经历中,那些最美好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度过情感狂热期之后,才慢慢出现的。

朋友A说,在她和男友相处的第三年夏天,他们去乡下度假,黄昏走在小路上,路边的篱笆里,有李子树探出枝条来,枝条上果实累累,男友停下步子,伸手摘了几个李子,让她摊开手,把李子放在她手里。她说,他摘李子的身姿,还有让她摊开手的话语,在她心里都激起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朋友小崔心目中的温馨瞬间,出现在他们相处两年后,有天早上,他要出门去坐飞机,她起床,披头散发地给他做了一碗面。她光着脚穿着睡衣做饭的样子,非常可爱。

在朋友C和D相处到第四年的时候,C发现,在她小火慢炖的思想工作之下,D改变了看人的消极态度,他再也不说“别看她表面上是你的朋友,拆桥的事情没少干”,“他给你代购的这双鞋,肯定加了不少价”。


“他在跟我认识第三年的时候,回家去看他爸妈了,以前他们都不说话的。”小肖这样说她男朋友的变化。她觉得,这和她常常带他回家,感受家的气氛分不开,她是功臣。

朋友美惠的客户,是一对来自南方的小夫妻,孩子都很大了,他们每天仍然互相接送。他们听说别人不接自己的老婆下夜班,大吃一惊。

我的老师52岁的时候,仍然管他的妻子叫“玲玲”,“玲玲跟她的同学聚会去了”,听起来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朋友E说,男朋友跑马拉松,她把自己的乳贴给他贴上了,结果半途就掉了,后来把他的乳头磨破了,“下次贴卫生巾试试”。

朋友G和H在一起的第七年,终于攒够钱,也攒够了购房资格,买了房子。

都是小事。但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些点点滴滴的欢愉,生活中的进展,对心灵的探索,都需要时间。半年是不够的。

所以加拿大诗人洛娜·克罗泽写了这样的诗:“欢愉在于细小,它只占据心灵一角;它形成于季节和风,是一颗青青的小草,是一朵无名的小花,让芬芳在微风中轻飘。”


这首诗叫《欢愉在于细小,在于沉默》。

是时候慢下来了,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给别人多一点时间,而且要达成共识,所有人都从增加五分钟做起,慢慢爱,慢慢体会,努力发掘一段感情中的养分,和一个人培育深厚的联系,去慢慢发掘每一段感情中的甜美,静候双方的一切进展,并互相见证。不错过,不留遗憾。

慢慢爱,是大慈悲,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慈悲,也是恩惠。




爱不是消耗品,爱要慢慢来。

2.14

读者书房 读者文创工作室

联合打造了一份 有料有范儿有腔调 的限量版礼物

在每年全城充满甜蜜爱恋的这一天

何不用这份礼物

告别千篇一律的不走心

给爱的TA一份慢慢琢磨的惊喜


『慢慢爱』 爱情礼盒




这份 读者书房 读者文创工作室 联合打造的礼盒,

看似简单朴实,

细细品来,颇具韵味与匠心


礼盒复古的设计宛如邂逅一场 民国风情 木心 张爱玲 的诗句,搭配极简 牛皮卡纸烫黑风格 ,字字句句就像30年代的一封情书,字间点缀两只比翼鸟,寓意同心双飞,来独具一格的触觉和视觉体验。



『慢慢爱』 笔记本


礼盒左边的慢慢爱笔记本,封面设计 摒弃了传统的标题风格 ,静静排布着仿若 娓娓道来的爱语 灰色的布面 银色烫印文字 ,与 复古腰封 相得益彰; 红色环衬 ,像爱情一如既往的颜色。

打开来,你会看到古往今来、寥寥几句 爱语情诗 ,希望里面能有你想要的关于爱的释义;内嵌 灰色丝带书签 ,动人在细微处。


还有世界各地不同年份发行的 爱情邮票 ——满溢于胸的爱意交给饱含爱意的世界各国爱情邮票来传达。 本礼盒邮票由“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林一苇先生提供



其中包含一枚 美国1999年发行的“维多利亚之爱”异形真票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发行的 第一批异形邮票 ,收藏价值不必多言。邮票用鲜花与绿叶围成的心形图案,据说邮票图案取材于1895年德国一位艺术家为情人节创作的贺卡,方寸间一睹一个世纪以前欧美情人节的风情。


本子内页除了精美图案页,还专门留有手写的空间,四种不同风格的留白页面完美适配不同书写习惯,全部留白的页面还别出心裁的搭配了邮政风格的边框,好看又实用,集欣赏、书写于一体,记录传递爱意。


『慢慢爱』 书信信笺


其中包含10张安徽宣城 纯手工花卉宣纸 唯美信笺,采用优质 龙须原料 ,加入天然 花瓣和青苔 纯手工捞制,一体成型。


白色的宣纸上开满花朵,红绿相间极富意趣,像极了初春的草原和田野。犹如“薛涛笺”一般的清新典雅,妥妥安置在 民国复古风格 的牛皮信封里, 宜书宜画 ,字里行间充满诗意和格调。



叙利亚阿勒颇古法手工精油橄榄皂


右边那块貌不惊人的手工古皂,来自战火纷飞的遥远叙利亚,没有噱头,没有千奇百怪的造型, 但是用后的好评度高的吓人。


朴实安静 的外表下细藏的惊艳恰恰最符合爱情最本真的定义,恰如一个初看貌不惊人最终却再也离不开的爱人,从烽烟四起的中东一路颠仆来到你面前,仿佛投奔了一场不可更改的宿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