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解读了杨绛的回忆录《我们仨》,介绍了书中记录的三口之家的生活点滴和人生智慧。作者提到,面对人生的起落,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杨绛在经历生活磨难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容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愈发淡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我们仨》一书的主要内容,书中记录了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人生经历。
书中讲述了三人面对生活的波折和人生的起落,始终保持乐观和从容的态度,以及面对命运安排的心态。
关键观点2: 文章强调了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经历过世事的纷扰后,才能懂得笑对眼前的困难,遇见前方的机遇。内心强大的人经得起波折,熬得过困境,从而把危机化为转机。
关键观点3: 文章通过杨绛的经历,阐述了面对无常时应保持平常心对待的重要性。
生活中总有不确定的因素,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并坦然面对。杨绛在面对人生低谷时仍能保持从容的态度,以平常心对待世事变迁。
正文
作者 |
柳絮
来源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尘世中三个奇妙的组合:爸爸是钱钟书,妈妈是杨绛,女儿是钱媛。
六十年间缘起缘灭,因为离合成就了一段段故事,也成就了杨绛先生的经典回忆录
《我们仨》
。
2003年,92岁的杨绛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记录了她与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生活的点点滴滴。
前半生,他们经历颠沛流离;后半生,他们历经生离死别。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生的道场,少的是天从人愿、称心如意,多的是迫不得已、事与愿违。
如果去对抗,去辩驳,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疲惫不堪,陷入一场虚无的徒劳。
而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名利得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相信世间的一切喧嚣噪杂都将变得云淡风轻。
杨绛在书中说: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患。”
人这一生,不会是一路坦途,困顿有时,挫折有时,让你倍感无奈和无助。
但只要你心怀希望,肯救赎自己,哪怕风雨再大,前路再迷茫,你都能为自己搏得一线生机。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新婚不久,便一同前去英国。
钱钟书是以公费生入学牛津,杨绛也想就读牛津大学文学院,奈何学费、导师费昂贵难以承受,只能选择当旁听生。
坐在旁听席上的她,每每看到别的同学穿着统一的黑布背心学生装,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莫名的惆怅,还有些许的自卑和落寞。
她想着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应该摒弃一切杂念,心无旁骛地做好眼前事。
她还宽慰自己,比起按照原课程要求读不感兴趣的书,不如可以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她给自己定下切实可行的课程表,并严格按照课表执行,而且每天雷打不动去图书馆读书。
女儿钱瑗出生后,国内外战事紧张,他们只好提前回了国。
历史的剧变,社会的动荡,让他们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他们借住过亲戚家,挤过狭小破旧的办公室,还在钱瑗阴冷的学校宿舍里过冬。
为了维持生计,杨绛当过小学代课老师、家庭教师,写剧本卖钱,钱钟书也收过拜门学生贴补家用。
然而,不管生活有多落魄,处境有多艰难,他们从不悲观失望,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有时间,一家人会去公园、动物园,讨论动物的习性。
偶尔还会下馆子,在等待上菜的间隙观察食客,从他们的对话中猜想他们之间的故事,当着戏份欣赏。
三人因出差、下乡、出国访问而分开时,他们会各自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称为“石子”。
相聚时,他们各自拿出“石子”,一起欣赏把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虽一次次陷入谷底,但从不放弃自己,而是奋力前行,活得乐观而从容。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决定生活状态好坏的,不是所处的环境,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内心强大的人,经得起波折,熬得过困境,从而把危机化为转机。
经历过世事的纷扰,才会懂得笑对眼前的山重水复,才能遇见前方的柳暗花明。
风光时,不汲汲于名利
孔子问颜回:“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答道:“种地能让我活下去,弹琴能使我欢愉,学习能使我快乐,所以我不愿意做官。”
曾以为,拥有足够多的财富,生活才会幸福;收获足够多的名利,人生才算完美;
欲望越多,随之而来的烦恼也越多,最后沦为欲望的囚徒,生活也会失去原本的色彩。
遵从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物诱惑,才能轻装上阵,在自己的天地里自有一番作为。
1990年,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拍成了电视剧,他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钱钟书拒绝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你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可来访者热情高涨,听不进他的婉拒,杨绛只好守住门,拒他们于门外。
他们并不享受众星捧月的风光,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读书,专心做学问,其他的都是其次。
不被虚名浮华所挟裹,不被名声利欲所熏心,专注于过好自己的一生,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有句话说:“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那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其实人生真正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名誉和财富,而是内心的丰盈和富足。
若沉迷于名利,便会被名利所物欲,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活得苦不堪言。
唯有看淡名利,保持通透豁达的态度,你才能做回自己的主人,活出生命的本色。
无常时,用一颗平常心对待
诗人曾丰有诗云:“不如意处人人有,未放心时事事非。”
生命是一条孤独的长河,时有暴风肆虐,骤雨袭击,充满着各种的不确定。
对于命运的叵测,有的人一味沉浸在自艾自怜中,从此失去生活的勇气,沉沦在苦海里。
而内心强大的人,面对人生的起落,生活的跌宕,总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坦然地面对。
1994年,钱钟书不幸患上膀光癌,右肾萎缩坏死,身体每况愈下。
第二年,钱瑗又被查出了肺癌晚期,即使手术也无力回天。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杨绛并没有就此倒下,而是表现得异常坚强。
她不辞辛苦地奔波在两家医院之间,对他们细心照顾,只可惜她的倾尽全力,她的情深似海,依然留不住他们的生命。
1997年,钱瑗撒手人寰;次年,钱钟书也与世长辞。
本是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接连遭受丧女丧夫的打击,命运对杨绛是何等的残忍。
杨绛却心中释然:“如果我走在前面,钱瑗和钟书定会受不了,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在她看来,人生无非是一场经历,苦难也好,挫折也罢,既来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