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认为,今年以来过剩产能继续化解。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过剩产能不等于落后产能,它是此前经济刺激政策时进行扩大,在外需下滑后所暴露出的产能”,丛屹说,“这些落后产能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僵尸企业,隐藏着很大的债务、金融风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通过化解过剩产能,腾出了一定发展空间,一些企业活力全面迸发”,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0%,进口增长25.7%,刘元春认为,出口持续向好对国内生产带动作用明显,尤其是高新技术出口和基建出口大幅反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快速上升,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在逐渐打开中国产能的外需空间。”丛屹说。
新动能离不开创新驱动。刘元春介绍,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连续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和13.7个百分点,显示新经济动能加速成长。
比如“一煤独大”的山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9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93.8%,新材料产业增长15.9%。
会议认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过剩产能继续化解,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善。
刘元春认为,城市和农村的消费升级、网络购物的持续高涨和三四线城市的住房汽车消费扩张等态势,表明新型城镇化正在发生内涵式的改变,这不仅使消费成为“三驾马车”的领头羊,而且也预示着内需潜力在结构上的更大释放。
消费升级似乎“无所不在”。山西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山西省上半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4.2%。
“值得注意的是,CPI数据的稳定表明,消费升级并未带来消费价格的大幅上涨,这说明稳定的背后是结构性的改善。”丛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