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码头青年  ·  特朗普的真正战场,不在白宫,而在社交媒体 ·  15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程章燦《作為物質文化的石刻文獻》出版(後記)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3-07-30 04:01

正文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系列】09 程章灿《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第八卷)

南雍论学 南雍论学 2023-07-12 11:26 发表于 江苏



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全十卷),最近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本公号特辟专栏,逐次推介,本次推出由程章灿教授撰写的第八卷 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



目次


第一章 绪论:从物质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石刻

一、中国“尤物”

二、人工开物与石刻的文化属性

三、“玩物见志”中的石刻

四、恋物与“延伸的自我”

五、余论


第二章 石刻文献之“四本论”

一、“四本论”

二、石刻“四本”:写、刻、拓、辑

三、“四本”之生产、阅读、流通与利用

四、小结


第三章 宋前刻工的社会身份及其文化地位

一、唐前文献所见刻工的模糊身影

二、唐代刻石官署及官署刻工

三、从新出《邵建和墓志》看唐代刻工的身份地位


第四章 宋代刻石文化与刻工

一、两宋诸帝对刻石的文化利用

二、宋代民间刻工

三、宋代刻石官署


第五章 元明刻工世家及其文化交流

一、茅绍之与四明茅氏

二、长洲章氏家世考

三、章简甫父子之书法与刻石

四、章简甫父子与吴中文士群体之交往

五、刻工世家昆山唐氏


第六章 元明清刻石官署及民间刻字店之勃兴

一、元代刻工的社会组织与管理

二、明清两代的官署刻工

三、集书法篆刻雕版刻石于一体的刻字店


第七章 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以缪荃孙及其拓工为中心

一、拓本学与拓工的隐显

二、缪荃孙与北京拓工李云从

三、缪荃孙与江宁拓工聂明山

四、缪荃孙与泰安黄士林及其他刻工

五、雇约拓工的运作方式及其影响


第八章 秦始皇东巡刻石的传统、礼仪与文本文化

一、秦始皇东巡刻石与秦文化传统

二、秦始皇东巡刻石与礼仪及齐鲁文化

三、秦始皇东巡刻石文本与水德终数


第九章 礼物:汉碑与社会网络

一、礼物制作与石刻礼物之双重性

二、不同类型的赠礼

三、从石刻题名看社会网络

四、一人数碑与不同社会网络的独立运作

五、汉碑之作者问题:委托制作与代言体

六、结论


第十章 汉末三国石刻的政治神话

一、石刻与谶纬及神异

二、汉末记载神异事迹之石刻

三、三国之神异石刻

四、六朝的石刻志异叙事


第十一章 景物:石刻作为空间景观与文本景观

一、引论

二、为了“被看见”:石刻景观的生成

三、拿什么给人看:石刻景观之展示

四、谁在看?怎么看?空间景观之欣赏

五、文本景观的阅读、诠释与传播


第十二章 方物:从永州摩崖石刻看文献生产的地方性

一、摩崖刻石的文化传统与时空交叉点

二、从元柳对照看元结与永州水石的因缘

三、永州摩崖石刻及其文化景观建构

四、《大唐中兴颂》与地方风景的经典化


第十三章 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与转化

一、朱熹家世与石刻

二、《韩集考异》中的石本运用

三、朱熹撰书的石刻文字

四、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


第十四章 晚清笺纸与石刻文献的“结古欢”

一、笺中有石:晚清彩笺的新变

二、笺中看石:作为视觉对象的石刻文字

三、笺中读石:作为阅读文本的石刻文字

四、造笺用石:文人雅玩与士大夫趣味

五、结语


第十五章 晚清士风与碑拓流通

一、晚清士风、学风与碑拓流通

二、晚清碑拓流通的特点

三、晚清碑拓流通的国际化

四、晚清碑拓流通与学术文化


第十六章 作为阅读对象的石刻

一、石刻的现场阅读及其三种样态

二、“抱残守缺”的艺术:欧阳修的拓本阅读

三、作为阅读衍生文本的题跋

四、刘体乾旧藏《宋拓蜀石经》及其题跋

五、石刻题跋与阅读者的题跋

六、石刻题跋与阅读现场的重现


附录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

征引文献

后记


后记


本书是十卷本《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的第八卷,也是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的子课题之一。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我除了负责项目的全面规划,还承担第八卷和第十卷的研究与撰写任务。


我一直认为,在讨论中国古代文献的历史形态与文化贡献之时,古代石刻文献非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有关古代石刻的研究,林林总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史料研究、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三个层面,在文化研究这个层面,又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本书选择的是物质文化的研究视角。


全书十六章,绝大多数曾作为单篇论文在各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虽然各章都环绕古代石刻与物质文化这一核心视角展开,但彼此之间仍然不免有一些重叠或交叉。收入本书之时,我根据全书的结构需要作了一些删改、修订,少量章节作了一些调整。刻工是石刻文献的重要生产者,有关刻工研究的几个章节,在旧著《石刻刻工研究》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吸收近年出土的石刻新材料(如《邵建和墓志》)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多改写,并适当增补了一些内容。


以下根据发表时间先后,将各篇论文原发刊物、题目及其刊期开列如下,并在括号中标注各篇在本书中的位置:


1.《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图书馆杂志》,2012年第2期。(附录)

2.《尤物: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古代石刻》,《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第一章)

3.《传统、礼仪与文本——秦始皇东巡刻石的文化史意义》,《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第八章)

4.《景物:石刻作为空间景观与文本景观》,《古典文献研究》,第17辑下卷,凤凰出版社,2014年。(第十一章)

5.《玩物:晚清士风与碑帖流通》,《学术研究》,2015年第12期。(第十五章)

6.《结古欢:晚清集古笺与石刻文献》,《中华文史论丛》,2016年第1期。(第十四章)

7.《礼物——汉碑与社会交往》,《中国学术》,第十三卷第一辑(总第三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九章)

8.《神物:后汉三国石刻志异》,《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第十章)

9.《捶石入纸: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以晚清缪荃孙及其拓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第七章)

10.《文物: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南京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第十三章)

11.《石刻的现场阅读及其三种样态》,《文献》,2021年第4期。(第十六章之一)

12.《方物:从永州摩崖石刻看文献生产的地方性》,《武汉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第十二章)

13.《石刻文献的“四本论》,《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第二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