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当我漫步须弥时,我在听什么 ·  1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打工十年,月入三千真的很平常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年人的友谊,全靠“搭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未来三年,赚钱最靠谱的方式:重塑你的财富观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1 18:26

正文



文/ 洞见yimo

来源/ 洞见(ID:DJ00123987)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


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我还是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


在他看来,一个人真正拥有的财富是认知和观念。


一旦拥有了正确的财富观,赚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认知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新的一年,升级自己的财富意识,重塑自己的财富观念,实现认知层面的成长,才能打开财富的大门。


关于赚钱:从暴富观到慢富观


过年很多人的手机壳上都写着两个字:暴富。


暴富成了很多人的新年愿望。


但是巴菲特说,迅速变富并不容易,而慢慢地变得富有是容易的。


人人都喜欢赚快钱,希望一夜之间财务自由。


但金钱的本质是价值。


每个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创造足够的价值,才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财富。


风口上,猪确实能飞起来。


但是风口上的鹰永远比猪飞得更高、更快。


就拿我自己来说。


很多人说我踩中了时代红利,正好遇上公众号爆发期,才实现了人生的跃迁。


但实际上,在公众号爆发之前,我已经在传统媒体深耕近十年。


有了之前的积累和沉淀,才有公众号时代的一飞冲天。


不只是我,很多同行都是如此。


他们大多是传统媒体出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机会只是人生的放大器,如果自身实力不够硬,再好的机遇也把握不住。


动画大师宫崎骏在43岁的时候推出电影《风之谷》。


一经上映,迅速爆红。


电影票房3亿美元,宫崎骏一举实现财务自由。


很多人说他只是运气好,刚好赶上80年代日本动漫文化兴起。


但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动画领域默默耕耘了21年。


从22岁入行到43岁第一部电影问世,21年间,他的技艺越发纯熟,思想愈发深刻。


正是这二十多年的积累,让他有了一飞冲天的可能。


每个时代都是造富的时代。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荣耀,而忽略了别人在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


更不要因为暴富的神话而让自己心态失衡,以至于在焦虑中模糊了自己的人生主线。


企业家罗伯特·清崎说:


“如果你正在努力致富,千万记住,别在15厘米厚的支架上建造帝国大厦。”


侥幸得到的,最终也会意外失去。


脚踏实地,找到自己的赛道,找到自己的长板,不断磨炼自己、精进自己。


当你的能力能够创造足够多的价值,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花钱:从消费观到增值观


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有一个养女。


他每月给女儿很多零花钱,让她去学着花钱。


有一次养女买了一双打折的匡威。但是贝佐斯告诉她,钱不是这样花的。


越会花钱,钱才会越多。比如你喜欢《星球大战》,你可以攒钱买下它的版权。


这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投资价值资产,保值增值、获取利润才是目的。


在富人眼里,好的花钱方式是挣钱。


博主@纳爷也讲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雇主是个富二代。


因为出身商人家庭,她从小就把花钱等于投资的观念刻在了脑子里。


不只是买东西,就连做慈善也是如此。


她做慈善的对象一般为穷困家庭的孩子。


她说,这是一笔人情投资。


将来这些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会投桃报李,来自己家族的公司上班。


这些人对家族的企业会有归属感,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


我们总是说没钱的人总是小心翼翼地大方,有钱人总是大大方方地小气。


其实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是因为富人的消费观与常人不同。


在他们眼里,花钱就是挣钱,而不是无意义的炫耀消费。


大部分花出去的钱,应该成为可以生钱的资产和资本。


其实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也是如此。


读书、课程、健身,这些花费是投资自己的消费,不能省。


好的电脑、好的电器,都是解放双手的利器,可以为自己节约大量的精力,这也是在变相地赚钱。


而那些炫耀性的奢侈品能省则省。


新的一年,让花钱等于挣钱。


多做投资型消费,少做一次性消费, 才能让自己的钱包越来越鼓,人生越来越顺。


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投资:从激进观到保守观


前阵子,2024年居民存款上了热搜。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均存款已突破10万元,比去年增长了十个点。


虽然银行存款的利率已经进入“1”时代, 但是依旧挡不住大家存钱的步伐。


而且在银行的统计中,很多人不仅存钱,还存定期、存长期。


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人现在变得保守了。


香帅曾经提出一个概念: 微利社会。


意思是说,未来几年,社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只有3%,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可能无限接近于0。


所以哪怕只有一两个点的利息,也不妨碍大家把钱放在银行。


少花钱、少投资,已经慢慢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有个朋友,早年做电商起家,踩中了图文电商的风口,短短几年赚了八位数。


后来图文电商落寞,他开始投资当时很火的奶茶店。


没想到,开店的人太多,又正好赶上这波消费降级潮。


高价奶茶变成了9.9的平价奶茶,利润直接“膝斩”,只能赚点辛苦钱。


而且因为前期铺的摊子太大,导致迟迟无法收回本金。


他本来可以躺平潇洒,如今却又被迫开始到处赚钱,苦不堪言。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 高垂之果。


意思是说,好摘的果子都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些挂在高处的果子。


要摘这些果子,一方面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摘果子的过程风险很大, 一旦摔下来,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未来几年,最重要的是先稳住自己,等待时机,等待变化。


互联网人老喻说,互联网时代,每十年就有三次机会。


只要保住本钱,留在牌桌上,就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保守一点,稳健一点,学会分散风险,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视觉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