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展示榕城教师先进事迹和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福州教育官微特推出“教育世家”系列报道
,讲述榕城一个个家族几代人用爱与责任书写着教育的传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推出
吴甲寅家庭三代五口人投身教育事业的动人故事。
推荐人:
吴甲寅 闽侯县祥谦小学学区任教,从教33年
外祖父:
林昌期 曾在闽侯白沙、南屿任教,教龄27年,已故
父 亲:
吴鼎三 曾在柘荣县、闽侯县任教,教龄37年,已故
母 亲:
林黎如 曾在柘荣县、闽侯县任教,教龄30年,退休
妻 子:
林晓展 闽侯县祥谦小学学区任教,从教28年
吴甲寅的外祖父——第一代家庭成员林昌期的教育之路始于解放初期。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林昌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土改运动,成为家乡解放后第一任文书。
贫困的国家百废待兴,林昌期放弃了家乡安逸的生活,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投身于教育事业。1956年,林昌期经组织推送,参加福州师范轮训班学习。毕业后,他毅然前往闽侯白沙艰苦偏远的山村小学,曾于大濑、唐举等初级小学任教。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独自承担着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学,还额外从事成人扫盲教学,以其认真严谨的态度深受当地群众、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与爱戴。
在白沙工作期间,林昌期曾热心劝导一个失学孤儿回校学习,帮助他补习功课。这个孤儿后来考上了闽侯一中,林昌期经常用自己微薄的薪酬资助他,直到他高中毕业。之后,因教学水平突出,林昌期被调到白沙中心小学,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后来,林昌期调回南屿公社,先后在柳浪、江口、桐南等校当教员。那时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回到家乡后的林昌期经常义务帮人代写家书到台湾,表达他们的思念和牵挂,为两岸亲人团聚搭建了桥梁。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善良热情的他在同事和乡亲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吴甲寅的父亲——第二代家庭成员吴鼎三,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全国兴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从省城福州市前往宁德地区柘荣县英山凤洋大队,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农村建设。20世纪70年代,同去的知青纷纷返城,吴鼎三却选择留在柘荣县英山乡初中班,开启了教学之旅。
当时,英山乡是柘荣县最偏僻的乡镇,公路刚刚开通,一周只有一两部班车到县城,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条件异常艰苦。初中班草创时期只有几间门窗破损的教室,常常用钉书钉将几张塑料薄膜钉在窗上,来挡风遮雨。一个公社级的初中校,加上小学、幼儿园总共只有八九十个学生,合用着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操场,而吴鼎三就是仅有的几位老师之一,并且成为英山初中第一届毕业班的班主任。作为一名福州知青,因为思想上能吃苦,安心山区教育事业,吴鼎三在宁德地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并作了个人典型发言。后来,吴鼎三被任命为英山初级中学的负责人。在人生的重要一站——英山公社,他一干就是十四年,促进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柘荣县英山中学八二届毕业生合影
(第二排左数第九位为吴鼎三)
1983年,吴鼎三调至柘荣县富溪中学任校长。富溪中学条件同样简陋,三个教室和几间教师宿舍就是富溪中学的全部家当,都挤在当时的富溪中心小学校内。在富溪工作的六年中,吴鼎三带领师生新建了富溪中学新校区,扩大了办学规模,取得了柘荣县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柘荣县教育领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90年,吴鼎三调回闽侯县沪屿中学担任工会主席,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1994年,他调入闽侯二中,直至退休。在二中教学期间,他的历史、政治学科教学成绩曾取得年段第一,深受师生的好评。一路走来,他在不同的岗位上演绎着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
吴鼎三的爱人林黎如也是一位熟稔语文教学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不论是在柘荣县英山田头洋小学那样的山区偏远学校,还是在闽侯县沪屿小学、尚干中心小学这样的平原城镇学校,林黎如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都一直坚持一线执教,用心去呵护孩子的梦想,用知识为他们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第三代家庭成员吴甲寅,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立下了当一名教师的志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1991年师范毕业后不满十七岁的他,即迈进了一所乡村小学校门,走上了教学岗位。
工作第一年,吴甲寅就担任六年级毕业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比起班上十几岁的孩子,吴甲寅的年纪也大不了多少。课上,他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课外,他带着学生一起登山游园、户外探索,很快成了六(1)班男生女生心中的“孩子王”。作为班主任,他不辞辛劳,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步行、骑车,踏遍了所有学生的家庭。他与家长倾心交流,凭借真心和爱心取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家长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吴老师”,把他视为朋友一般,乐于与他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期望。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县“文明班级”,他也荣获了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从教三十多年来,吴甲寅从一位平凡普通的老师起步,在教育之路上稳稳前行。担任学校生管老师,他用心呵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引领学生们的成长方向;担任完小校副教导主任、副校长,他肩负起更多的管理职责,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2008年赴福州市群众路小学交流学习后,吴甲寅回到祥谦学区,先后担任了学区语文教研组组长、学区办公室主任、学区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积极创新,深受师生的尊敬和赞誉。如今,作为学区副校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与努力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他曾担任县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成员,多次荣获“闽侯县先进德育工作者”“闽侯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2002年9月被评为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5年获评福州市先进德育工作者。
2008年的福州市课改开放日上
吴甲寅执教语文公开研讨课
吴甲寅的妻子林晓展同样是一名教师,长期扎根于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学一线,多次获得闽侯县“教学先进个人”“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在那一方讲台上,她用耐心与智慧,为孩子们开启数学世界的大门,用爱陪伴着孩子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她热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2011年,林晓展被评为福州市“先进班主任”。
如今,作为教育家庭的第三代成员,吴甲寅和林晓展夫妻俩的教学生涯都已有30年左右。他们教过的学生许多已分散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祖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有的成为学术博士,有的成长为行业精英…… 但是更多的学生和他们一样,扎根基层,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光发热。每当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来探访他们,看望昔日的老师,一个个回忆起名字,聊起童年往事的时候,都让他们的内心充盈着温暖与喜悦。这无疑是一位教师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在他们身后,许多学生也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紧握教育的接力棒,延续着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育人道路上奋力奔跑,不断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吴甲寅一家三代五位教师接力教育事业,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诠释教育真谛,点亮学生的未来,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以自己的默默付出,书写着教育的别样美丽篇章。
(供稿: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