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真正成为一名邮轮海乘时,年轻人才发现,光鲜的宣传语背后藏着每天工作12小时的排班表、日均2万步的服务动线,还要直面不同客人的需求或情绪,处理复杂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
作者 | 牧羊
编辑 | 尤蕾
每年初春,无论是应届生还是职场人,都开始着手准备春招的各项事宜了。只不过,相较于前几年一味“求稳”的心态,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更希望换种方式生活。
随着各地邮轮旅行快速升温,国际邮轮海乘的工作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求职志愿之一。社交平台上#邮轮工作话题下,不乏异国港口碧水蓝天的九宫格,而“月入过万带薪环游世界”的招聘标语也永远撩拨着想看世界的年轻人的心弦。
因此,就算不少亲历者苦口婆心地表示“慎入”,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满怀期待地拖着行李箱走上舷梯。
只有当真正成为一名邮轮海乘时,年轻人才发现,光鲜的宣传语背后藏着每天工作12小时的排班表、日均2万步的服务动线,还要直面不同客人的需求或情绪,处理复杂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
在邮轮上,吃苦和看世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人能享受在甲板上眺望远方的畅快,就有人在宿舍里数着回家的日子,存够钱便头也不回地奔向陆地。
我们和三位在海上漂泊过的年轻人聊了聊。当社交媒体试图把邮轮工作美化成“带薪gap year”时,“海上牛马”们却给出了更复杂的答案:邮轮并非完美的职场,在那些波
涛摇晃的日子里,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锚点。
第一次上船时,我是从餐厅最底层的岗位做起
的。如今已经是我的第四个合同期,我也成功且幸运地逐渐从底层RA(餐饮部服务生)、WA(助理服务生)升职为W(服务生)。
一般来说,我白天在自助餐厅、晚上在主餐厅工作。在自助餐厅时大多是补充食品、饮品的工作,还会有收拾桌子、引领客人等杂活。在主餐厅时,一个W和一个WA会一起服务14~18个客人,WA听从于W,需要准备饮用水、黄油、餐前面包。正式开餐后,帮忙拿菜、给客人倒水,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Jiancong(右一)与客人、同事的合照。(图/受访者供图)
发现了吗?邮轮就像海上的酒店,所做的工作内容和陆地上的酒店服务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作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很早就了解到这一点。
或许不少想要上船的人都看到了到处旅游、交朋友,收入还比较可观这些好处——不可否认,这也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适应邮轮上的工作。
第一个合同期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难熬的:在短则六个半月、长则八个月的合同期中,每一天都是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日,不但工作时需要长时间站立,脑子需要不停运转,脸上还得一直保持微笑,这样的工作强度是极其消耗身心的。
公司规定每个员工的休息时间有12小时,但吃饭、洗衣、娱乐的时间也会包含在休息时间里,实际睡觉的时间可能也就七八个小时。船上的娱乐设施会不定期开放给员工,我一般会在健身房待一个小时,也会上甲板看星星。靠港的时候我可以下船city walk一下,但并非每次都有精力享受。
刚上船时,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问题,虽说当时我也通过了英文面试,但当我真正面对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事、客人们让我一头雾水的各种口音时,心里还是有点发怵的。万幸,当时一位一起参与培训的同学和我同船,我们互相帮忙、彼此照顾,才顺利度过了最难的适应期。
每份合同航线不一样,面对的客人群体也不一样。在美洲市场时,客人普遍比较友善,也很尊重服务员的劳动,甚至会给我们提供情绪价值;欧洲市场走的航线都非常漂亮,但是欧洲人对服务要求更高,还需要提供酒水服务,而且欧洲客人吃饭晚,我们下班也会更晚。
上一个航线遇到的客人特意托朋友给Jiancong带来礼物和信件。(图/受访者供图)
亚洲航线时,客人用餐时间早,我们通常晚上9点就能下班了,但客人大多喜欢分享式就餐,会增加一些工作量,而且亚洲航线的一些客人对服务员的尊重程度不是很高,有时我们也会有些难过。
但既然从事服务业,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何况这份工作的报酬其实还挺可观。每家邮轮公司的工资水平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的报酬比较满意。
工资由底薪和小费构成,我做WA时有1400美元的底薪,公司会根据我的服务人数、客人满意度给我增加一笔款项,再加上小费和酒水抽成,换算成人民币每个月都能过万元。船上的吃住用几乎都不用花钱,我平时出去玩时,只花收到的小费就完全足够了,因此的确是能存下不少钱的。
一次航行中,客人留下的小费和信件。(图/受访者供图)
我算是一个比较能吃苦的人,这几年基本都在跑欧美航线,甚至还和不少客人处成了朋友,所以我一直都挺开心的。不过我自己的心态也在逐渐变化,从一开始的好奇、充满活力,到如今开始“为钱妥协”,每天平淡度日,边工作边数着还有几天回家。
我想,没有什么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在最累最熬人的邮轮餐厅部门生存下来,
是对一个人抗压能力、体力和毅力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职场经历。
接触邮轮工作的机会非常偶然,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曾在广州的一家西餐厅做过咨客的实习工作,每天都很忙,工资却很低。碰巧临近毕业时有邮轮公司到我们学校做校招,我想着不做这个就是做在陆地上的酒店工作,这份工作还能到处走走看看。就这样,我和邮轮的缘分开始了。
刚入行时,这个行业比较混乱,我们作为学生对这个社会也不太了解,拿到offer后给中介交了近2万元的集中培训和考海员证的费用。后来才发现,自己找渠道去学习考证也是可以的,总费用应该不会超过1万元。
如果现在在网上浏览一些海乘相关的帖子,就会发现不少人上船后发现工作强度很大,身边的同事关系处不好,没几天就自己辞职下船,贴钱买机票回家了。
因为上船前对工作的美好幻想,在船上多多少少会破灭。比如,宣传时说了高薪工作、环游世界,但我的第一份合同每个月工资不到700美金,后来第二、三份合同时,工资换算成人民币也没有过万,和陆上工作区别并不大。又比如,我的一些同事上船之后才发现自己严重晕船(没错,巨型邮轮上也可能会晕船的),只能硬撑着工作,这也是劝退的重要因素。
作为行政前台,我的工作就像邮轮上的大管家,每天都要三班倒地轮班为客人办入住、办退房、搞网络,处理各种问题。有时不是前台犯的错,客人也会在我们面前说各种难听的话。我是广东人,许多客人用粤语骂时,同事间只有我一个人听得懂,同事们笑笑就过了,我听进去后还是会挺难过的。
另外,有点无奈的是,虽然我们做的是面向客人的工作,但是因为是负责结账收银的前台,客人基本不会想着另给我们小费,甚至还会专门来我们这边换零钱,作为小费派给别的部门。
海乘的工作辛苦、受委屈是一方面,在船上“与世隔绝”的状态也并非人人都能适应。
船上的网络很差,我们想上网要自己买Wi-Fi,1个G要近70港币,网速还很慢,视频电话是没指望了,所以对想家的人来说应该挺难熬的。
虽然平时可以到员工酒吧参加各种活动,但如果和同事关系没处理好,或者就是社恐I人,那么船上的生活会变得非常无聊。
休息时可以在员工酒吧和同事们聊天。(图/受访者供图)
况且,船上的体验很多情况下是看运气的。比如,上船前我听说船上的男女关系可能会很混乱,女生还要时刻警惕,保护自身安全。我很幸运从来没遇到过被骚扰的事情。
邮轮靠岸时,我们的主管经理都会尽量安排我们下船玩,但并非每个部门、每个主管都会这样人性化。别的部门在宿舍里还会有小偷,而我的宿舍关系很好,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未来的5年里我应该还会在邮轮上工作。一是我可能会有升职的机会,二是就算回到了陆地上,我可能也只是找个酒店继续做前台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工作可能更辛苦,但几乎没有通勤时间,吃住也不用花钱,和同事相处得也很好,所以我非常珍惜。
现在想入行的朋友,建议
先在陆上的酒店做一段时间服务业适应一下。如果能坚持下来,那么邮轮工作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被中介口中“边打工边环游世界”的说辞打动,开始上船工作的。
我在学校时主修中、西点,刚到船上的时候都是做最低级的职位,相当于中餐后厨中的厨工,一般女生在这个岗位就是做切配和打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各个部门的老大来见新人,我提到自己还能做西点面点,第一个合同期过半时就被调到西点部门工作了。
工作时Alyson会拍摄记录摆盘、甜点样式。(图/受访者供图)
在西点部门,我做过娘惹糕、冷饮,煲过广式糖水,还会做一些生日蛋糕,总的来说工作要比外场的服务员舒服多了。因为不用准备早餐,我一般早上11点到后厨,准备下当天菜单上的食物,下午2点下班,然后晚上6点吃完饭再过去,工作到10点30分下班。
下午没有其他特殊任务的话,都是我的自由安排时间,可以下船体验当地特色,或者到健身房健身。如果当晚不用开餐,重新上船前我有7个小时可以玩。不过,这似乎是我们船难得的福利。听一些在别的邮轮公司跳槽过来的同事说,他们根本抽不出任何下船休闲的时间,每一个时间段都是排满的。
工作不算忙,钱也会相对少一些。餐饮后场员工没有小费,起薪是600多美金,因职级、岗位和工作年限不同而对金额有所调整。到我离开公司前,我每月的工资是1100美金。
船期的最后一天,Alyson拍摄自己的床位。(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