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已经不是三亚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在泉州,万物皆可花生酱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年人的友谊,全靠“搭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当一个28岁失业女青年,决定回家“啃老”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4 21:13

正文

近几年,关于女性的某类叙事总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关于女性如何“叛逃”,如何挣脱窠臼,如何扩大与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等。


比如56岁从家庭出走的苏敏,用自驾游的方式掌控人生方向盘;70岁退休教师凭借拍旗袍写真走红,打破了老年女性应该朴素低调的刻板印象;而深圳一全职太太离婚时提出家务补偿诉求,让法院首次将“家庭无形资产”纳入补偿范围,最终获赔287万元,颠覆了“家务劳动无经济价值”的认知。


人们之所以被这类事件所触动,在于期待更多被困于“妻子”“母亲”等身份之下的女性,能够找回生命的主体性,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人期待我什么”。


近日,一部刚上线的国产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正探讨了这些问题。周雨彤(饰演女儿顾云苏)和吴越(饰演母亲吴俪梅)在剧中是一对母女。母亲48岁选择生二胎,女儿28岁选择回家“啃老”。一对过着“非典型人生”的母女,在社会规训、生存现实与自我渴望之间穿行,回应着“女性自由选择”“失业青年的职场迷茫”等社会话题。在经历了种种的困惑与争吵后,她们逐渐找到了个体实现自我选择的路径,实践出一种 “崭新的”女性自由。




两个28岁女人的自我价值


母亲吴俪梅从年轻时代起,就是一名“叛逆”女性。违背父母的意愿进入婚姻后,生下可爱的女儿,可满心期待的崭新生活却逐渐过成了在丈夫庇佑下的“绝望”的家庭主妇生活。


对男方来说,崭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事业、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未来。而对吴俪梅来说,她的世界只有家这么大,她看不到未来,也不知道自我价值在哪里。对丈夫吐露心声,表达自己想工作的心愿时,丈夫要么听睡着,要么以“你年纪太大”为由泼她的冷水。


吴俪梅的第一段婚姻


于是,在28岁那年,吴俪梅决定结束这段在外界看来还不错的日子,选择离婚。在那个年代,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男性没有出轨,没有赌博,没有原则性错误,为什么要离婚? 正如《出走的决心》中,人们同样不理解出走的李红,“我觉得她也没有多惨,怎么就抑郁了?”


而这些影视作品恰恰反映了当下女性的真实心声:即便一个男性没有“犯错”,但当一个女性在这段婚姻中的需求不被看见,自我价值不被允许实现,她不想继续这段婚姻时,该不该有重启人生的权利?


导演李漠在接受采访时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吴俪梅的潇洒转身,恰恰证明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只要不伤人、不违法、不违背底线,对自己负责,女性就不应该被社会裹挟或者被道德绑架。为什么一定要男人出轨才有离婚的合理性呢?她们随时拥有重新选择人生的自由和权利。”


吴俪梅和妈妈在一起


离婚后身无分文的吴俪梅,带着女儿顾云苏过上了一顿饭吃不起两颗鸡蛋的苦日子,但她却觉得,自己一生的黄金时代,才刚要开始。


在吴俪梅看来,“不是我挣来的,我全都不要”。多年后,这个品质也完美地复刻在了女儿顾云苏身上。


祖孙三代的女性情谊


28岁的顾云苏,在这一年遭受了事业爱情双失败,因为上司男友不跟她商量,擅自决定带她去上海发展,顾云苏毅然拒绝。借着酒意,她在公司给男友的欢送会上宣布,前男友她不要了,公司的职位她不要了,被规划好的“美好前途”她也不要了。不是自己挣的东西,她通通都不要了。


在不同的时空下,母女俩的人生轨迹都在28岁这一年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像一种奇妙的代际传承。面对外界的声音,她们的选择是出格的冒险的,是有安稳日子不过,“吃饱了撑的”。但她们知道,自己甩掉的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束缚,一种不适合她们生存的空气。

面对当下女性“该不该结、该不该离、该不该辞”等各类评判体系时,去创造自己的主动叙事,才是28岁的吴俪梅和顾云苏想要的生活。




母女:

既理想又现实的女性互助关系


来到48岁的吴俪梅,已然是一名在出版社有口皆碑的资深文学编辑。却因高龄怀孕,哪怕已供职十多年,还是被出版社劝退,领导还讽刺她“一孕傻三年不适合搞文字工作”;28岁的顾云苏,则一面被曾是上级的男友随意操控未来,一面在职场遭遇多种不公待遇,原本处于职业上升期,最终也不得不辞职,逃回母亲的重组家庭。


回到家的顾云苏,一方面担忧着高龄母亲生育的种种风险,连续半个月追着妇产科医生询问生产问题,密密麻麻记了许多笔记。另一方面,又陷入无法自控的失落情绪。 “妈妈有了新的家,新的老公,如今又有了新的小孩,再也不是那个和自己相依为命的人了。”


顾云苏和吴俪梅的斗嘴日常


而吴俪梅想要的,是可以自由掌控的人生。自己48岁身体健康,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经济条件也允许,她为什么不能获得一个“崭崭新”的家庭生活?当年出走家庭是自由选择,如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诞下一个新生命,也是自由选择,为什么要受到审判和嘲讽?因此她对女儿说:“我都没有对你催婚催育,你为什么要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


吴俪梅和顾云苏的处境,也折射出大部分当代都市职场女性的生存困境,无论是职场萌新、中流砥柱,抑或资深望重的老将。这些年,女性因生育遭遇裁员或变相降薪降职的新闻不在少数,而男性不尊重女方职业,贬低其事业的话题也屡被公众热议。


面临这样的真实处境,吴俪梅和顾云苏这对母女互为镜像,也逐渐看到了双方的不易与艰难。于是顾云苏找到出版社为母亲“讨回公道”反击职场不公,吴俪梅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女儿出书。在爱恨交织中,她们也逐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和爱对方,这成为剧中一条具有戏剧性的故事线。从“为你好”到“我懂你”。在这个过程中, 她们互为彼此的伤口,也互为彼此的解药。


母亲和女儿的托举日常


像这样母亲和女儿相互托举的故事,在现实中也不断在发生。视频号博主@妈宝女小许 曾记录下“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瞬间”:不想让妈妈一辈子困在“妈妈”的牢笼里,就带妈妈做发型,陪她保养护肤,重塑妈妈的“高配得感”。她还带妈妈感受故宫的历史,吹西湖的风,从而让妈妈意识到,自己来到世间不仅是孕育生命,而是要看太阳怎么升起,夕阳如何落下。看着妈妈逐渐从无私奉献到愿意花时间给自己,小许也会因为妈妈的生活质量变高,而感到由衷的幸福。


母女关系向来是多样丰富的,会有争吵撕扯和碰撞,但更能在某个瞬间托住彼此,像吴俪梅帮助女儿出书重建信心,顾云苏替母亲回击职场的婚育与年龄歧视。在顾云苏看来,她和妈妈之间摒弃的是“母慈女孝”的模板,发展出了“战友式”关系,像她认可的那种支撑:不是我把你捧上神坛,而是我们一起把神坛砸了,在废墟里种自己的花。




不糊弄自己

就是答案


借这对母女如何面对离婚、失业、重大事件的选择,《180天重启计划》或许最想表达的,是“女性在任何年龄段,都要把人生大事的决定权握在自己手里,即使是亲人,也不能随意替自己擅作主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