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孟苏
今年是英国作家
简
·
奥斯汀诞辰
250
周年纪念。不出所料,英国又掀起一阵奥斯汀热。
今年,奥斯汀去世前两个月住过的温切斯特故居被改成纪念馆,即将对公众开放,这是英国境内第四个奥斯汀纪念馆。英国国家信托基金推出了
“彭伯利庄园之旅”旅游路线。
BBC
制作了两部电视剧,《奥斯汀小姐》和《贝内特家的另一个姐妹》,后者是《傲慢与偏见》的衍生剧,讲贝内特家最没存在感的三妹玛丽的故事。
Netflix
正在拍摄《傲慢与偏见》。此外英国各地策划的奥斯汀主题展陆续开展,也有知名奥斯汀研究学者的新著出版。
进入
2025
年的第二个月,
BBC率先
播出
4
集迷你剧《奥斯汀小姐》。
电视剧不同于以往奥斯汀的传记片,主角不是
简
,而是她唯一的姐姐卡桑德拉。
提到卡桑德拉,全世界的
简
迷(
Janeites
)第一反应是:她毁掉了妹妹的大量封信件
。简很爱写信,英国文学研究学者、翻译家松风撰写的《简·奥斯汀小传》中提到,简一生写了三千多封信,现存仅160封。奥斯
汀
为现代英语小说奠定了基础,斯坦福大学文学教授亚历克斯·沃洛克说,“不谈奥斯汀的贡献,无以讨论现代小说”。作为
英语文学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简
·奥斯汀除了基本的传记资料,其他信息相对稀缺。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她知之甚少,于是
多了猜测,比如她是秘密的激进分子,她死于中毒等等。她的信件里藏了多少秘密,以至于卡桑德拉认为最好的做法是销毁它们?这成为简
·奥斯汀研究中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
《奥斯汀小姐》剧照
电视剧根据英国作家吉尔
·霍恩比(
Gill Hornby
)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正是围绕信件销毁这一的神秘行为展开。
故事发生在
1840
年,此时距简去世已经过去
23
年。卡桑德拉收到伊莎贝拉·福尔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富尔沃·福尔牧师(
1764
-
1840
)
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卡桑德拉急切地前去探望伊莎贝拉,她知道,福尔牧师一旦去世,伊莎贝拉就会被赶出牧师住宅,卡桑德拉要去帮助这个孤女安顿好生活。
更深层的原因,她要去寻找妹妹写给伊莎贝拉的母亲
——伊莱扎的私人信件。
她担心这些信件落入不当之人手中,会坏了简的名誉。
原著小说和电视剧都是基于史实构建的故事主线和角色,里面的人物均有据可查。
福尔家族和奥斯汀家族是交往了几代人的密友,并有姻亲关系。富尔沃
·福尔的父亲和奥斯汀姐妹的父亲,是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同窗,他们在毕业后仍有密切的往来。老奥斯汀为了补贴家用,在寓所里开办寄宿学校,福尔家四个儿子都来上学,和奥斯汀家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一同游戏,结伴到户外探索自然,建立起了终生的友谊。
福尔家的二儿子托马斯
14
岁来到奥斯汀家上学,遇到
6
岁的卡桑德拉,直到
18
岁离开去上牛津大学,卡桑德拉看他就像自己的兄弟那般熟悉。他们后来订了婚,因托马斯早逝,两人未能举行婚礼。
也正是因为青梅竹马培养起来的感情,使得卡桑德拉在未婚夫去世后不愿再谈婚论嫁。
《奥斯汀小姐》剧照
福尔牧师的妻子名叫伊莱扎(
1768-1839
),她的妹妹玛丽(
1771
-
1843
)
嫁给奥斯汀的大哥,姐姐玛莎(
1765
-
1843
)
在母亲去世后,于
1805
年和奥斯汀母女共同生活,
1828
年成为简五哥弗朗西斯的第二任妻子。
简留下的信件中,她和玛莎的通信占了多数。
电视剧之所以选择福尔牧师家作为背景地,除了两家关系紧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存的很多信件是卡珊德拉住在福尔家时,妹妹写给她的。有一封信里写道,
“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金特伯里(福尔家所在地)的两筐苹果,几乎铺满了我们小阁楼的地板。”还有一封信是简
20
岁时写的,她告诉姐姐她喜欢上了一个名叫汤姆·勒弗罗伊的年轻爱尔兰律师。几天后,简又写信来说,年轻人离开了,她“以泪洗面”,很是失意苦楚。
《奥斯汀小姐》剧照
剧情以福尔牧师的家为起点,分为两条故事线交织着进行。一条是姐姐找到了妹妹的信,读着信回忆她和简如何共同应对爱情、家庭问题以及生活的起伏。另一条线是卡桑德拉为伊莎贝拉找回姐妹情谊,鼓励她勇敢追求爱情,帮助她实现了成长,找到了幸福。
第一条故事线讲述卡桑德拉和简的姐妹情深,并解释了卡桑德拉毁掉信件的动机。
奥斯汀家有
8
个子女,其中
6
个儿子
2
个女儿。卡桑德拉(
1773-1845
)排行第五,比简年长
2
岁,姐妹俩感情极为深厚,以至于卡桑德拉去雷丁修道院女子学校上学,年仅
9
岁的简也执意随她一起去,尽管她是那么幼小,根本不适合去寄宿学校。
卡桑德拉与托马斯订婚后,托马斯在海外死于黄热病,此后卡桑德拉终生未嫁,与母亲、妹妹相伴生活。
在《
简
·
奥斯汀小传》中,松风写道:
“姐姐卡桑德拉,在奥斯汀的文学人生中更是扮演了难以替代的角色,既是朋友,又是知己,还是奥斯汀少年习作的合作者插画师,更是诚挚的评论者、难得的‘责任编辑’。
两人亲密的程度,母亲曾这么评说,‘倘使卡桑德拉要被砍头,简就会坚持分享她的命运。’”
《奥斯汀小姐》剧照
卡桑德拉擅长水彩画,她为我们留下了简的两幅画像。
其中一幅是读者熟悉的奥斯汀正面肖像,虽然曾被家族成员评价为
“与简的真实相貌极为不符”,但如今悬挂在英国国家肖像馆,成为作家的“官方”画像。
电视剧一开始,就
有了提示:福尔牧师职位的继任者
对简的个人生活充满好奇,赤裸裸地说,
“她值得拥有一部完整的传记,让我们得以了解真正的简·奥斯汀。”奥斯汀姐妹的大嫂
玛丽也赶紧表态,写传记的事宜她安排给了自己的儿子。
这一切都让卡珊德拉感到警惕和紧迫,更
坚定了销毁妹妹书信的决心
。
简
·奥斯汀研究的权威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名誉教授德沃妮·卢泽(
Devoney Looser
)认为,卡桑德拉可能密切关注到了“弗朗西丝·伯尼书信事件”。
弗朗西丝·伯尼(
Frances Burney
,
1752-1840
)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剧作家,代表作有《伊芙莱娜》《塞西莉亚》和《卡米拉》,简少女时代读了她的作品,从中获得不少灵感。伯尼去世后,她的个人信件被整理出版。这些信件揭示了她的私人生活、感情生活以及她对同时代的一些人物的看法。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端庄得体极为重要,社会要求女性在私人生活和情感事务上要非常保守和谨慎。
伯尼的信件引发了大量争议和道德指责,批评家和公众对她的私人生活进行了过度解读,严厉谴责她的私人意见与公众形象不符合。
《奥斯汀小姐》剧照
这种对女作家个人隐私的剖析与批评可能让卡桑德拉产生了担忧,担心简的信件被公开后类似的揭露和批评会损害简的名誉,引发潜在的丑闻。
剧中,简对姐姐留下了遗言:别人的看法对我很重要,我不想让世人知道我的悲伤,只愿他们记住我故事里的欢乐。
那么,销毁信件就是卡桑德拉最好的选择。
何况,
简
·奥斯汀是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她生前选择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作品,直到她去世后,她的遗稿《诺桑觉寺》《劝导》出版,四哥亨利为两本书撰写了“作者传略”,简·奥斯汀的作者身份才第一次公之于众。
《奥斯汀小姐》的原作者霍恩比说,“她对名声毫无兴趣,心中唯有写作。”
松风也持有相同观点,
“姐姐出于保护目的烧毁她大量信件时,必定忍受着外人难以体会的痛苦。我们为此叹惜的同时,也要感到庆幸,我们就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奥斯汀作品本身。”的确,正因为人们对奥斯汀了解甚少,才得以让奥斯汀保持了神秘、安静和尊严,反而成就了简·奥斯汀品牌惊人的成功。
《奥斯汀小姐》剧照
第二条故事线是卡桑德拉帮助伊莎贝拉走出难关,涉及到的伊莎贝拉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
-
简、贝丝,以及为父亲看病的利德代尔医生,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卡桑德拉之所以愿意向福尔牧师的三个女儿伸出援手,是因为她曾得到福尔牧师的善意。未婚夫托马斯在遗嘱中给卡桑德拉留了
1000
英镑遗产,由于遗嘱没有得到见证,执行时要求福尔牧师和他们的另一个弟弟宣誓确认遗嘱的真实性。他们完成了确认,让卡桑德拉得到了这笔钱。
卡桑德拉的大哥詹姆斯为福尔牧师的二女儿贝丝主持了受洗礼。贝丝终生未婚,致力于慈善工作,经济状况不如两个姐妹宽裕,这在剧中有所体现。现实里,卡桑德拉去世时,留给贝丝
1000
英镑,恰好是她从贝丝叔叔托马斯那里获得的遗赠数额。
或许贝丝也曾经历过失去爱人的感情挫折,让卡桑德拉对她产生了某种共鸣。
《奥斯汀小姐》剧照
现实中,
伊莎贝拉和她父亲的医生于
1845
年结婚。剧中他们的爱情遭到父亲的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推手离不开
《劝导》
。
《劝导》
是
奥斯汀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贯穿整部剧集,
这个安排意味深长。
首先,有一个观点认为,简写《劝导》时,姐姐是她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型,在小说中依稀可以看到卡桑德拉失去爱情的影子。这呼应了电视剧以卡桑德拉为主角的设置。
其次,
《劝导》
在剧中多此出现,当伊莎贝拉软弱、困惑、迷茫时,她和
卡桑德拉就会讨论、朗读这部书。
伊莎贝拉喜欢看《劝导》,因为爱情受挫的她,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想知道安妮
·艾略特有没有结婚。
那么
二百年后的我们是出于什么原因仍然喜欢看奥斯汀的作品,还在拍摄奥斯汀题材的影视剧?这是原作和电视剧想解答的在
“焚毁信件”之外的第二个问题。
《奥斯汀小姐》剧照
父亲刚一去世,
伊莎贝拉
还来不及收拾悲伤,就要收拾家当,搬离那栋已经住过家里三代人的房子
,可能面临流离失所。
卡桑德拉对她说,
我曾经面临和你一样的处境。
霍恩比说:
“
奥斯汀的小说都围绕着女性所受的压迫展开。她小说里女性的生活像是一场障碍赛,躲开陷阱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她的所有女主角,除了艾玛,一开始都处于危险之中。《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内特姐妹们,一旦她们的父亲去世,她们就没有了钱也没有了家。婚姻是她们唯一的救赎计划。贝内特夫人睿智地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往往把她当作一个讽刺角色,实际上,她才是那个看到了前方巨大危险的明智人物。”
女性,抑或说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普遍困境,是奥斯汀小说的的主导主题。
她本人短短
41
年的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称得上是一堂漫长的,关于人的忍耐和韧性训练课。
她
7
岁即去上寄宿学校,在学校感染了
伤寒,来照顾她的姑妈也去世了,可以想见她受到多么大的心理创伤。而后,
9
岁时她又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成为简·奥斯汀》剧照
25
岁时,她的牧师父亲退休,把教区职位和住宅交给了她的大哥,简和卡桑德拉只得跟随父母不断搬家,在越来越小的房子、亲戚家和海滨度假地之间迁徙。剧中有个情节,
父亲去世后她们被赶出家,简追上搬东西的人,夺回一个木匣子,说,里面装的是我的手稿。
到处奔波的日子一直过了
8
年,这期间她没有写一页小说。
直到
1809
年,三哥爱德华把汉普郡的乔顿乡舍送给母亲和妹妹们居住,她终于住进了一所不会被夺走的房子,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才重新燃起写作的热情。
在她的许多女主角身上,能看到她自己经历过的破碎状态。她深知经济不安全的滋味,所以在小说中写到钱时,笔触非常精确。剧中也有她算账的细节。
她作品的出版也十分不顺,反复遭遇退稿、欺骗和言而无信。
简从
11
岁开始写作,直到她
35
岁才获得出版机会。她
22
岁动笔写小说《苏珊》,历经四年写作、多次修改,终于完稿。克罗斯比父子出版公司以
10
英镑的价格买下了版权,却始终没有出版。她去世前一年,终于将手稿买回,在她去世后以《诺桑觉寺》为名出版。
如果仅仅展现生活的琐碎和困境,就不是奥斯汀了。
奥斯汀常常给她的小说人物安排一场漫步,最经典的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几次漫步,
“步履轻捷,穿过地,越篱阶,跃水坑,一路上风风火火,走路累得通红的脸庞容光焕发”,毫不在意衬裙和袜子沾上泥污,更不介意因此被宾利家的小姐们嘲笑。
奥斯汀觉得,在乡间
、原野、树林里
大步走路是唯一能够提供解脱的方式,可以寻求
疗愈
,远离拥挤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享受一番自然美景赋予的宁静。
《傲慢与偏见》剧照
她笔下的人物大多相当善于处理眼前的困境,女性尤其会成长。这些角色除了应对金钱和地位的不安全感,还会因为过去的行为而产生的羞耻感,然后从中吸取教训,并在经历中得到成长。
用当代心理学的观点解释,
她们具有
“成长心态”,这是一种不断适应挑战,接受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从而获得提升的思维方式。
正如伊莎贝拉想知道安妮有没有结婚时,
卡桑德拉所说的:
“
难道这是唯一令人欣慰的结局吗?
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寻求幸福。
”卡桑德拉在告诉她:不妨
重新评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奥斯汀的作品被称为
“奥斯汀处方”。
1943
年,丘吉尔两次患上严重肺炎,卧床不起,他让女儿为他朗读《傲慢与偏见》,以此来安慰自己。
2020
年下半年,英国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奥斯汀作品的销量比
2019
年同期增长了
20%
。
可见,在任何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年头,“奥斯汀处方”上开出的忍耐、坚持、有毅力,总是最宝贵的药剂。
本文写作参考了松风编撰的《简
·
奥斯汀小传》及《简
·
奥斯汀年表》,以及
松风译本的《傲慢与偏见》,均为作家出版社,
2024
年
5
月版。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