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在2011年八月第一次出版。于夏天写完,从早到晚。也是我目前写过的篇幅最大的长篇小说。为了准备写它,我花了两年左右时间。这个过程也使我意识到,一个写作者的工作并无明显的时间间隔。写字,是工作。日常生活观察、思考,经历和认知万事诸相,也是工作。作品构建出内心世界,创作者的思虑如同蚕丝,密密吐出、缠绕,完成之后,如同一次清空。这种清空,会使人洁净。创作行为有时如同新生。
这本小说是内心偏爱,很难复制。彻底终结掉一些主题,就此各归其位。
即便事隔多年,打开翻看,仍会惊奇于文字之中的洪流。古都,亭子,消失的桥,花树之下的宴席,白鸟,隧道,夜泳,独绳幻术……与书中各种意象相随的,是前进社会的荒诞、萧条、冲击、孤独。也是人的心路探索,和对爱与生死恒久的困惑和追问。
周庆长处境边缘,与现实社会有所脱节,却对生命内在充满质询,更接近自然人。她也是我多年一直在书写的那种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心性、习惯、情趣、价值观、目标与外界的主流倾向有所区别,但从不怀疑自己,也不无端攻击或愤怒于外界。只是默默走自己的路。并且走得执拗、专注,好像一定要追究到源头。
心的深邃曲折,胜过外界一切喧杂。而外界种种,最终也不过是心的折射。那么,心的源头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