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3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苏州家装补贴即将重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随缘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6-22 17:58

正文

*贴片为广告


作者 | 闪闪
来源 | 夜听(ID:yetingfm)


世间万物由缘聚到一起,缘聚则成,缘散则灭。

一个人越是活得通透,就越知晓心念之间,万事随缘的道理。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的听天由命,而是一种清醒自洽、坚定内求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家训》有言: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意思是说, 我们对于力所能及之事要努力去付出,至于人力所不能及之事也不必强求,上天总是更偏爱勤奋的人。

2012年,莫言捧回了属于他,也属于中国文坛的首个诺贝尔文学奖。

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莫言热”,他的书籍陡然走俏,很多作品连夜加印,线下实体书店推出“莫言文学专区”。

反倒是莫言本人更为冷静,在万众翘首期盼他的新作品时,毅然带着妻子女儿回了老家,闭关潜心写作,而这一闭关就是8年。

当他带着新作《晚熟的人》归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能否超越自己,能否打破‘诺奖魔咒'现在不好判断,但八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创作。”

真正厉害的人,得也好,失也罢,凡事将重心和精力放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执于结果,

正如《晚熟的人》里写的:“人这辈子,所有得失自有天意安排,随缘就好!”

很多人在付出与收获的因果关系上得失心过重,觉得付出就要有所收获,于是急功近利,反而乱了心境。

《庄子 ·达生》里记载着一则故事:

一个自恃棋艺精湛的棋士邀请庄子对弈。

第一局,庄子提出以瓦盆为赌注。

棋士一听瓦盆而已,几乎没有试错成本,轻轻松松地赢了第一局。

第二局,庄子提出要以一百两黄金做赌注。

这下棋士坐不住了,倘若输了,不光一无所有,还得负债累累,这辈子都没翻身之日,于是每步棋都走得战战兢兢、畏手畏脚。

最终,棋力明显稍逊的庄子反而获胜。

围观者疑惑不解,庄子微笑说道:“凡外重者,内拙。”

如果一个人把外在的东西看得太重,内心就会变得困顿,思维也会变得笨拙。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权衡利弊中患得患失,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精疲力竭,束缚了行动力。

面对人生的得失盈亏,最大的智慧就是,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电视剧《如懿传》大结局时,如懿对乾隆说:“兰因絮果,花开花落自有时。”

“兰因”代指兰花般美好的相遇,“絮果”则指飘絮离散的结果。

如懿叹息自己不再是当初的青樱,乾隆也不再是那个弘历,时间与命运不知不觉中消磨掉了曾经的炽热美好,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究也因为缘尽而别。

顾城说:“离别不是感情的分散,而是力量的扩张。”

深以为然。如果离别是为了远离消耗与纠缠,那就心存感激,然后挥手告别。

说一说民国才女张爱玲的故事。

1944年,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恋,不久,两人便结了婚。

但最终因胡兰成不改滥情本性,张爱玲彻底失望,写了诀别信,内容大致是我经过一年半的深思熟虑,决心与你分开,原先因为你深处舆论旋涡,不想给你增添麻烦。你不用再来找我,也无需回信。

没有手撕渣男,没有恸哭流涕,言语平淡,不见波澜。正如她所说:“人生聚散,本是常事。”

那不如就让它聚的只管聚,散的只管散。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但这两年,张爱玲的事业却大放异彩,不仅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随笔散文集《流言》。

一个人,当她专心于丰盈自己,便不会把生活的美好寄托于他人的陪伴与填充,面对聚散离合也就更加豁达无畏。

人生漫漫,最好的姿态就是,淡看聚散离别,惜缘随缘不攀缘。



苏轼有诗言: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雨无定,苏轼却不以为意,他说:我有竹杖、芒鞋,还有蓑衣,风雨自来,我自从容,没再怕的。

人生本就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犹如风雨,我们无法掌控。

那便安顿好内心,用好现有的资源,不言悲喜,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光辉与黯淡。

汪曾祺曾经历过一段很艰难的时期,被冤枉成右派,下放农村劳动。

在干农活时,他要做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虽然累得够呛,但他当时想着,反正都来了,就拼命干呗。

在果园上班时,要给果树喷波尔多液,这是一份细琐的活,他不发牢骚,反而安慰自己这浅蓝如晴空的波尔多液还挺好看的。

后来,有人问:“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汪曾祺回答: “随遇而安。”

生活的风把我们吹到哪里,我们便在哪里生根发芽,不沉沦,不悲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