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英国
我们每天打足鸡血,为大家源源不断输送最英国的趣闻与干货!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最英国

华裔女孩用另一种声音谈歧视:我越拒绝中国人身份,越受欢迎

最英国  · 公众号  · 英国  · 2017-04-12 22:23

正文


这两天,美联航暴力驱逐亚裔乘客事件又引起一场关于种族歧视的讨论。


有个18岁的华裔女孩Canwen在一次TED演讲上说出了心声:


我们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扮演着奇怪的角色,永远处在“灰色地带”。



这个女孩一开场,就露出了一个略带自嘲的笑容调侃自己:


我会弹钢琴也会弹小提琴,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医生,我最喜欢的课是微积分。我的父母是虎爸虎妈,他们不准我去外面过夜,但他们每天都会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米饭。除此之外,我还是一个很糟糕的司机。


说完问台下观众:“你们要多久才能分辨出我其实是在开玩笑?”



场下的笑声潮涌了起来。


的确,这是欧美社会对于华裔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谷歌搜索关键词 why are Chinese 时,自动跳出的弹出的搜索建议往往都是“smart”“quiet”“serious” “rude” 这些形容词;


而这些词在某种情况下,绝对称不上是对中国人的褒义形容。


Canwen Xu是一名美籍华裔,来自中国南京,两岁的时候Canwen移民到了美国,之后她辗转在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和爱达荷州生活过。


从稚童到成人,几乎Canwen的一生都是在两种文化交汇融合的笼罩下的。



她像每一个华人小孩那样,用筷子吃过意面,喜欢吃西红柿炒蛋,崇拜过姚明。


然而在Canwen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存在的种族多样性是极少的。从小到大,人们注意到Canwen的存在往往是由于她不同于白人的黄皮肤。


黄皮肤所带给Canwen的,是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我数学好是因为我是亚裔,而不是因为我努力


有男孩喜欢我,是因为他had the yellow fever


刻板印象很轻易地就否决了Canwen在课业上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她的人格魅力和性吸引力。



Canwen逐渐意识到,她跟其他人是不同的……


似乎摆在面前地只有两个选择:顺应他们眼中的刻板印象,或者成为周围的人一样的白人,非此即彼。


她渐渐的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美国人”,这是她所生存的社会赋予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这不代表社会中所有人都是种族主义者或近种族主义者,大多数人只是“无知”的好奇着他们想象中的刻板印象,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样:



这种问题就好像一个东北小伙儿问一个云南大汉:


哥们儿,你们那里真的是骑大象上学的吗?


为了融入群体,Canwen在成长的过程中尽力远离他们口中亚裔的刻板印象,她贬低自己的人种,假装讨厌数学。


她发现她越拒绝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她的白人朋友就越喜欢她。


因为他们越来越趋同了,终于当她发现自己在玩电子游戏时下意识设定的人种都是白人时,她发现她已经逐渐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是谁。



她的座右铭是“Canwen can win”(Canwen能赢),这也可能是众多美国亚裔的奋斗宣言。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像她所说:大众利用我们的成功与其他有色人种反目。

但是,Canwen认为,自豪于自己的身份是最重要的。



正是这两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亚裔。


这段演讲视频 在Youtube上获得了8000多个赞,一些感同身受的亚裔都表示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Linda Bowers:我是个白人妈妈,幸运地拥有一个韩国女儿,我一直想让她爱自己的韩裔美国人身份,并且为此骄傲。


@Rachel Hwang:当你感同身受时,你会懂那有多痛。


@Raventhena:她说出了我的心声,这完全就是我的生活感受,就像呼吸了一口新鲜的氧气……


@Mira:我也讨厌别人问我从哪里来,有时候会直接甩给他们一句,我来自地球。


在演讲的最后,Canwen自信而从容的说完了最后一段话:


我的名字叫Canwen,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我弹钢琴却不怎么会小提琴,我有一对极力支持我的父母,还有一个很棒的十岁弟弟。我超爱微积分,除了吃米饭,我还是可怕的司机,但重要的是,我为我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她。


完整视频:




刻板印象是我们认识一个未知的世界时最快速的方式 ,它客观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里。


所有的偏见和歧视其实都是来源于无知 ,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历史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彼此无法完全理解,进而产生了更多的隔阂。


甚至于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简单的把 “种族歧视”归结于“黑白之争” 习以为常地忽视了那些曾遭受的偏见和歧视;


又或者在遭受了prejudge和歧视后,开口争辩却被人认为是 玻璃心、太敏感。



好在大多数人会去不断的求知来消除自己的刻板印象,而另一部分人把刻板印象当作现实的全部,以偏概全,不去寻求更真实的信息,进而晋升成了歧视或者偏见。


因此,不要因为那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去盲目迎合本不适合你的文化,反而遗失了自己的本心。


因为最终,被同化的亚裔美国人既没有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也没有与众不同到被厌恶的程度,处在一个尴尬的灰色地带。


美国社会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根据肤色将亚裔划为一类。他们向亚裔传递的信息是,必须拒绝自己的传统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亚裔美国人努力的“Americanized”,直到他们不伦不类地变成似乎是亚洲人又似乎是美国人,又似乎两者皆不是。


或许,等这些词存在感慢慢降低的时候,才是歧视真正消除的时候吧~


而实现这些,更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摆正心态做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