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第一批早婚女,正在排队离婚 ·  22 小时前  
冯唐  ·  万事可成只差______? ·  4 天前  
青年文摘  ·  她悄悄凉掉,《甄嬛传》也救不了 ·  2 天前  
学习强国  ·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越优秀,越孤独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8-01-26 21:50

正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Neo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杨枪枪朗读音频

在知乎上,@博洛尼全屋定制曾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讨论: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V张佳玮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

“优秀者,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一个基本衡量标准是:拥有超乎常人的技能,或是占据超乎常人的资源。

要拥有超乎常人的技能,则普遍需要比普罗大众要相对自律些。又因为自身成就与视野,所以对周遭人难免挑剔些。

说穿了,在这个时代,优秀者需要为了占据更多资源而放弃一些普通人的社交方式;搁古代,那就是生在帝王家就别指望民间父慈子孝的天伦之情了。”

正如苏轼所说的:“高处不胜寒。”

真正优秀的人,在走向辉煌的路途中,总会经历一些孤独时光。

01

  • 孤独,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他叫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这一年他刚刚49岁。

面对这一荣耀,王澍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一世是很短暂的。我年轻时会站在街边看,指着街头行走的人,说这些人已经全部死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我非常极端,算是一种孤独英雄主义吧。

但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这样才会有力量支持你在年轻时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旅程,也是自我实现和锤炼的旅程。”

纵观王澍的一生,他的成功从来没有离开过“孤独”二字:

小时候,因为没人陪他玩,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绘画的天赋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被发掘而出的;

大学期间,他又成了图书馆里孤独的守望者,短短两年时间便自学完成了所有的课业;

后来因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使他曲高和寡,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踽踽独行,最终站上了现代建筑学的巅峰。

正如博洛尼CEO蔡明所言:“任何正确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而难的事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去走,那么你选这条路,你就注定孤独”。

(孤独的领袖派之博洛尼蔡明)

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拥有不同俗流的思想,所以这样的人即便起初不被世俗所接受,甚至遭受歧视,但是终将会让自己的生命变作辉煌。

康德无妻无子,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但是就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他创作出了《纯粹理性批判》,为全世界的哲学家尊为圣经;

安徒生一生茕茕孑立,如他笔下丑小鸭般出场,却没有天鹅的宿命,但是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童话;

司马迁也是孤独的,但是他无视所有的冷眼与嘲笑,所以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

叔本华说过:“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两者之中,你总得择其一。

一个人越优秀,越能够在孤独中坚守自我。

02

  • 孤独,是一种优秀的脾性。

诚然,优秀的人大抵孤独,可这里的孤独却不等于孤单,更不应该是有些人眼中的“孤僻”。

周国平曾经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一书中提到过孤独的真正含义: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

相反,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创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于是感到深深的孤独。

然而,人们往往将寂寞和孤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当代艺术家陈文令说过:“孤独是一种很高贵很贵族化的情绪,也是一种很奢侈的生活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属于优秀者特有的脾性,是一种自我意识的选择。

(孤独的领袖派之当代艺术家陈文令)

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都知道,当普通人和天才相遇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麻烦在电视剧中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笑料”,但是放在生活中,却并非表面上看去那般轻松。

因为层次不对等的交流,往往让人感到极度的不适。

出现的结果也必然只有一种:一方觉得另一方故作高深,下意识地选择孤立;而另一方出于礼貌,也不会过多的解释。

所以,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规避生活中的各种无效社交。

在他们看来,与其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刻意地逢迎上,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自身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上。

尽管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孤僻”,但是却使他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专注力,如果借此某一个领域钻研下去,便会取得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就。

孤单是平庸者的借口,跟优秀无关;真正优秀的人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刻意选择孤独,拒绝随波逐流。

03

  • 孤独,是一种伟大的生产力。

网友@山里人在回答“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时说道:

“拥有孤独其实也是一笔财富,关键是如何理解与运用。”

一个人是否优秀,关键看他孤独的时候做什么。

首先,在孤独中认清自我。

“在孤独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我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孤独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这是意大利国宝级的女演员索菲亚·罗兰,在聚光灯下的一次演讲。

正是因为在孤独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审视,不断地选择更好的自己,索菲亚·罗兰才能成为世界影坛上一颗长盛不衰的璀璨巨星,即使82岁的高龄,依旧是各大时尚盛典上的缪斯女神。

其次,在孤独中发现创造。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神经学家Nancy·Andreasen曾做过一个“体验孤独”的实验,结果指出,人在孤独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会更具创造力、领导力,并且有极大的概率能够激发新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只有抵挡住浮华与喧嚣,将烦躁的心沉浸下来,学会思考,反复琢磨,才会迸发出新的灵感。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那样:“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最后,在孤独中努力生长。

“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有一句经典名言: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

罗曼·罗兰曾经撰写过一部《名人传》,在他的笔下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托尔斯泰都是孤独的勇士,在别人虚度年华的时候,他们追逐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地学习,成长为各自领域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就像阿那亚联合创始人马寅说的那样:“当你喜欢做一件事,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的时候,其实你比较容易进入到一个相对自我的状态,也可能这个就是别人看到的孤独。”

越优秀,越孤独。因为孤独是人类最伟大的生产力,它能够在悄无声息之中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无与伦比的生命。

(孤独的领袖派之阿那亚社区马寅)

汪国真曾在散文《孤独》中写道:

“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

孤独,孤是王者,独是唯一。

正如2018年博洛尼的那一句宣言:“自在孤独。”

一个人能够选择孤独,并且坚守自我,才能自由自在地主宰自己的人生,成为命运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