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猪的思考笔记
一个阅读者、旅行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肿瘤资讯  ·  【4194】开辟新径:DRAGON-01研究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全身CT影像诊断及解剖技术...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最新版肺癌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2 ... ·  昨天  
赛柏蓝  ·  国药原研崛起!三大系列领跑慢病领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猪的思考笔记

为什么创新无法扩散?我们需要新的思考框架

安猪的思考笔记  · 公众号  ·  · 2017-09-18 17:28

正文

一所创新学校



现在的教育系统问题多多,创造一所全新的学校并复制它,是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正是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尝试解答的问题。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创新的纪录片,片中抨击了美国现阶段的教育系统,并介绍了一个私立高中High Tech High的实验教学方法。


美国的教育系统只有124年的历史,它采用了普鲁士人的教育体制:根据基于年龄、学科要求设立的教学大纲,适龄儿童坐在教室里上课,老师分科目在教室教学,通过考试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合格学生准许毕业并投入到劳动力市场。


这套教育系统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的设计的。之前的教育模式是私塾制,一个老师带领一小群学生学习,这也是孔子和苏格拉底采取的教育方式。这是一种培养聪明人的模式,但工业革命不需要太多聪明人,相反,它需要更多不那么“聪明”,但却有基础识字算术技能并且“听话”的工人,于是,私塾这种教育模式就因为“效率低下”而被淘汰了。


普鲁士的教育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工业社会对大量“愚蠢却听话”的劳动力的需求,于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脚步,这种教育模式也传遍了全世界。我们今天的学校,虽然在课程内容、教学设备上有了许多革新,但在制度内核上,依旧是基于工厂为模型的普鲁士教育体制。


到了信息革命的今天,这套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让就业率持续下降,大学文凭再不是工作的保证书。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情况看起来会更加糟糕。


为了回应这个问题,美国出现了大量创新的学校和教育项目,而High Tech High(HTH)高中,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HTH的革新之处在于:没有课本,也没有传统的考试。学生平时在学校的活动就是分成不同的小组做一个个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编排戏剧、写书、制作模型、甚至创业等等。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沟通、合作、品格、学习能力等等“软技能”,HTH认为,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这些软技能比课本中的知识要更加有价值。


这种学习方法,称之为项目式学习,英语的简称是PBL。


Samantha本来是个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的女孩,在公开发言时声音紧张得像公鸡。这个学期,她成为了戏剧项目的导演,带领团队改编排练马拉拉的戏剧,自信心和领导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Brain是一个聪明却有点自负的孩子,今年的历史课主题是“世界文明的兴衰”,最终,同学们要完成一个展现世界文明兴衰的大型装置,而他负责带领几个同学进行其中一个模块的设计和制作。他想到了一个漂亮的设计,但非常复杂,尽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还是没能让模型正常运转。在期末作品展出的时候,他看着未完成的模型,非常沮丧。于是,在假期开始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在老师的协助下完善他的模型……就这样,学校点燃了一个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超越了考试和评价,只为自己而学。


看到这你可能会担心,没有课本和考试的学习固然很爽,但在考试中会不会输给那些专心于考试的学校?在记录片的末尾,给出了这样的数据:HTH的SAT成绩比州平均分高出10%左右,大学录取率高达98%。实验时间太短,现在来评价还为时过早,再等10-15年,也许能看出在标准化测试中并不占优的学生在未来会取得什么成就。就像片名暗示的,他们也许是在未来最可能成功的人群。


以上大致就是《极有可能成功》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内容。


毫无疑问,HTH采用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协作解决问题来培育学生在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生活技能及态度。从学生的角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这种创新可以复制吗?


不过,作为一个教育设计者,我更关心的是:站在教育系统的视角,这种模式有可能得到大范围复制,甚至取代现有的教育制度吗?


你可能说,这么好的教育方式,它当然应该并且可以取代现在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言下之意,只要是更好的创新,它必然会被人们所采纳。真的是这样吗?


说一个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Dvorak键盘。


现在通用的键盘叫QWERTY键盘,以键盘第一排字母的左边6个字母而得名。这种键盘是1868年由Christopher Sholes申请专利,后来在全世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键盘的一个特点是,常用字母被有意地分隔开了,原因是为了避免打字机里的连动杆(typebar)纠结在一起。


随着技术的发展,连动杆纠结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于是,1936年美国人August Dvorak就设计出了另外一种键盘,这种键盘被称作Dvorak键盘。



有专家提出,对最优的打字速度来说,键盘应该设计成:

(1) 右手和左手的负荷应该是相等的。

(2) 最大化中间排(home row)的负荷。

(3) 两手顺序交替的频率最大化,并且相同手指的频率最小化。


在这些方面,Dvorak键盘确实做得很好:打字的67%在中间排进行,左右手平衡是47%:53%。QWERTY键盘的打字大多数在最上面一排,并且左右手平衡是57%:43%。但是,QWERTY键盘将连续击打的键放得尽可能远,因而在(3)上占优,有利于提高打字速度。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英文打字速度是在Dvorak键盘上创造的。根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Barbara Blackburn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打字员。2005年,她在Dvorak键盘上连续打字50分钟,平均每分钟150个词,峰值速度为每分钟212个单词。


现在,要把QWERTY键盘改成Dvorak键盘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要在软件上设置键盘布局就可以了。并且,从使用QWERTY键盘过渡到Dvorak键盘,也只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来适应。


但是不管怎样,Dvorak键盘没有流行起来,80年过去了,世界上最通用的键盘还是QWERTY键盘。


可见, 更好的创新不一定就会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我们再看看教育创新的历史,就更加不会乐观。


其实HTH用到的教学方法并不新鲜,华德福学校、夏山学校,甚至中国的晏阳初学校,都采取过同样的理念和类似的方法,有的甚至比HTH更加激进,例如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起初是一所实验学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实验学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学校,充满了自由的活力。当初尼尔与妻子一起开办学校所持的共同理念,就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应该使儿童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成为清道夫。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尼尔认为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


夏山的创校与办学精神


  1. 教育目标:在适应个别儿童的需要以培养其自动学习的能力。

  2. 课程与教材:教师布置学习情境,儿童的学习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是一种个别化而富弹性的学习方式。

  3. 教与学的方法:采弹性课表与混龄编组的学级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责任与信任,除了知识的学习外,强调情意教育,学生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学习课程,负起安排与完成自己学习的责任。

  4. 学习的空间:学校建筑及使用概念之更新,学习的空间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室,它的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

  5. 教室管理:教室的管理以学生是否指向有意义学习为原则,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妨害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自由的走动或工作;校长尊重教师的人格与专业自由,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与教材。

  6. 师生关系: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传统权威中心、注入式教学到处于辅导的立场,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室内外自我负责,必须自我学习与自我充实,提供学生学习的机会,由于教师的真诚、温暖与尊重,师生的关系相当密切。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


你看,HTH与其何其相似!


这些学校,最早的甚至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华德福学校创办于1919年,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晏阳初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始于1923年。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一百年前已经有类似的教育创新,而我们的教育在一百年间却没有本质的变化呢?



创新为什么不能扩散?


Dvorak键盘和夏山学校等教育创新的案例都证明了,更好的创新不是必然会被人们接受。要思考创新如何被采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思维框架。


无独有偶,最近看了本《创新的扩散》,里面提出的框架似乎能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的作者E.M.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及传播学教授,40年专注创新扩散研究,世界创新扩散领域公认的第一权威。



在这本书里,罗杰斯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创新能成功扩散,而有的却失败了?


作者认为,创新扩散的过程必须满足:某个创新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特定的沟通渠道在某个社会体系成员间传播。根据这个定义,创新扩散的四大要素分别是: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体系。


四大要素之首是创新本身,而用户如何理解创新决定了创新被采用的速度,这种理解(即所谓创新的认知属性)包含了五个维度: 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度、可试性、可见性 。评估创新产品的这五个认知维度,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它可能失败的地方。


用这五个维度分析HTH的创新,特别是它所采用的项目式学习方法,我们发现:


  • 相对优势:从效果来看,项目式学习比起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明显的优势,但它的回报(学生的成长)却不是及时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 兼容性:现有学校的测试加考试的形式并不适合用于项目式学习的评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作出调整。另外,现有的学校系统是依据工厂为原型而设计的,和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不相兼容,这些不兼容都对现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识和实践提出了挑战。

  • 复杂度:从学习和使用过程来看,项目式学习对教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设计、教学互动、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估都和原来的教育方式有重大的差别,对教师而言,学习成本较高,备课也比传统的教学要更费时间。

  • 可试性:项目式学习可以容易地在小范围内尝试,具有可试性。

  • 可观察性:可观察性指创新成果的可见性。比起传统教育方式,项目式学习更容易产生可见的作品。但是,如果以成绩作为成果,项目式学习的成果不是即时可见的。


总的来说,比起现有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有效果上的优势,但对教师而言,学习和使用更复杂,成果无法在短期内可见,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兼容。以上种种特征,使得项目式学习的扩散蒙上了阴影,我们不禁担心,它会不会是下一个Dvorak键盘呢?


要避免这个尴尬的结局,一个明显的策略是改善现有的创新,主要方向是降低老师的采用成本,同时通过政策推动,变革学校制度,使之更兼容项目式学习。另外一个策略是更精细地推广,例如:


  • 鼓励意见领袖采纳创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