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把航天发动机产业链作为质量强链重点培育的示范项目。西发公司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以“件件工作零缺陷、次次交付零疑点、台台产品零故障”作为全员质量追求目标,联合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风险管控、质量问题系统化管理3个方面,推动共性质量技术问题攻关和质量管理体系效能提升。
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专职机构,明确5个方面48项具体职责。明确研制供方管理要求,尤其是针对涉及特种工艺的供应链企业,完善首件鉴定等管理制度。面向供应链企业开展航天精益产品保证、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培训,开展共性质量问题专项培训3次。组织编印联合检验工作推行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供应链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一单一评”“一年一评”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模式,2024年首次将首席质量官设置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加分项,加大供应链管理力度。
强化供应链风险管控。梳理技术、制造、履约、质量和知识产权5个方面风险点20个;识别20余项核心重要外包产品及100余项组件级外包产品系统风险点54个,形成“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表”,完善技术协议30余份。提升信息化支撑作用,建设首次外包自动判定预警系统,将首次外包风险管理嵌入外包申请流程,明确风险点,建立跨部门风险确认流程。按照“现场确认﹢过程确认﹢结果确认”模式,对核心重要外包产品开展原材料、技术状态控制、质量符合性等全过程质量确认,2024年共完成9类重要外包产品确认制验收。强化技术交底机制,规范技术交底文件目录,预先明确易错难操作环节、建立不可检不可测参数清单,明确生产基线,对涉及工艺状态变化项目组织专家审查,确保产品实物状态稳定可靠。
强化质量问题系统化管理。建立台账,按季度对外包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多维度剖析,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组织供应链企业开展质量问题双归零,确保质量问题定位准确、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系统策划供应链监督检查,实施“例行检查﹢专项检查﹢质量问题触发监督检查”模式,分类明确检查内容及机构职责,机制化开展外包监督检查。经统计,2024年供应链质量问题较2023年下降36.6%。
据了解,产业链企业与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助力新材料、新工艺突破。2024年开展课题研究35项,两项国防行业标准立项,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联合在高温合金、高强钢、铜合金等领域研发新材料6种,与中游供应商及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突破了30余项关键技术,有力支撑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创新。
开展典型关键件先进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国家航天动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航天动力产业计量测试联盟为牵引,以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的“四不”问题为抓手,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3项自动化检测单元;依托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为数百家企业开展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实施联合检验模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西发公司成功研制各型发动机,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天舟八号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发射任务,链上企业合作研制50余种新材料,打破国际垄断,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多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技术提升、体系治理、风险管控等措施,全产业链质量问题数量相比2023年下降15.5%,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