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龙生活号
「麻辣娱投」是微博签约财经自媒体、界面JMmedia联盟自媒体,由清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教授与资深文娱商业记者团队共同创办,聚焦文化产业,纵深泛娱乐细分领域报道,更多的发掘与更远的探险,使我们得所遵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有限?无限?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  13 小时前  
野球帝  ·  帝哥小卖部,清仓进行中! ·  昨天  
野球帝  ·  球袜福利!33元3双!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龙生活号

王健林重返赛道,万达文旅能否浴火重生?

苍龙生活号  · 公众号  ·  · 2019-07-05 22:12

正文

文/ 耿耿


万达还是那个万达,但王健林似乎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王健林了。


再次归来,重返赛道的王健林,又高调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不过此时的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崇尚红色文化的企业家。 只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万达文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振旗鼓。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9月以来,王健林便为红色文旅项目频频奔波。 万达先后落子延安、兰州、潮州、沈阳、四川等地,总签约投资额超过1500亿,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向了文旅项目; 6月26日,王健林在“2019川商发展大会”上表示,万达在四川已完成投资1600亿元基础上,接下来将再投1100亿,建设3个文化旅游项目、顶级国际医院、国际体育赛事和新建20个万达广场。 从文旅项目的体量和单体投资规模来看,似乎恢复到“世纪交易”之前的水平。


万达与延安市政府签订《延安万达红色旅游小镇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此前,王健林不止一次强调“创新不怕失败”,他把万达取得的成功归结于“创新,失败,总结”三部曲。


如此看来,“万达文旅号”已经整装待发,准备重新起航了……


1


“文旅帝国”平地起


2006年是万达文化梦的起点,也是万达文旅梦萌芽的起点。


万达正式涉足文旅是在2008年,2008年的东北亚博览会上,长白山市领导力邀王健林去长白山实地考察。 彼时的吉林省正准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型经济,试图将长白山作为全省的旅游龙头实现突破,在长白山西坡的抚松县拿出十几平方公里土地,办好了所有土地手续,净地招商。 万达在受邀者之列,同行的还有黄光裕、卢志强、孙喜双等民企大佬。 彼时的王健林,初涉文旅,尚属“门外汉”,对于要不要进军文旅行业纠结不已。 当时万达大部分股东对进军文化产业持反对意见,认为以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去做文化这一行会吃力不讨好。 “把钱投进这一行无异于石沉大海”。


军队出身,造就了王健林超强的执行力,战略眼光和魄力,他希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文化这个东西,大家一开始可能觉得不是很赚钱,错。 ”在王健林看来,所有的行业都有天花板,唯独文化产业没有,“只要你发展得好,它的盈利空间是无限的。 ”王健林希望做将文化产业打造为万达未来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万达要做百年企业,必须向文化、旅游转型。 ”为建构“文旅帝国”,王健林事必躬亲,四处跑马圈地。 在一次演讲中,王健林表示,“文化旅游已成为万达商业地产之外的核心支柱产业,而且我本人这三年来对商业地产过问很少,全力抓文化旅游。 ”万达的每一个文旅项目,王健林都全力以赴,结合地方特色,力求创新,希望打造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


2013年~2017年,万达频繁拿下文旅项目大单,布局了广州、重庆、成都、青岛、哈尔滨等多个热点城市,以及桂林、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


2016年,踌躇满志的王健林甚至在央视《对话栏目》中,公开叫板迪士尼,“迪士尼不信中国有万达,实在不应该来大陆,我是有胜券把握的,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之内赢不了利。 ”在他看来,万达拥有更新鲜、更适合中国本土的影视IP资源,且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完全有把握胜过迪士尼。


在王健林描绘的宏图画卷里: 到2020年,万达将形成文旅项目的全国网络,每年客流超过2亿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亿元,成为全球文旅产业龙头。 如果真能达到这一目标,那时的万达集团必定风光无两,真正成为一家世界级公司。



2


转型失败,断臂求生


戏谑的是,故事并没有按照王健林预设的剧情发展。


2017年6月,上海迪士尼开幕一周年庆典上,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强势“喊话”万达,“上海迪士尼第一个运营年度就实现了财务收支平衡。


而曾放言对标迪士尼的万达,却深陷流动性危机,海外拓展受阻,电商业务未能做大,文旅项目遭遇“抛售”……万达的文旅梦,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回顾万达的发展历程,不难寻觅到万达文旅的成长轨迹。 万达自1988年成立以来,共经历了4次重大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在1993年,王健林“不做家门口的英雄”,决定带领万达从地方走向全国; 第二次转型,是在住宅地产的黄金时代2000年,王健林决议带领万达从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打造“城市综合体”; 2006年,是万达第三次转型,时值商业地产如火如荼发展的大好时期,王健林力排众议,决定从单一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


万达的第四次转型始于2015年初,在空间上,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跨国企业; 在内容上,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形成商业、文化、金融、电商四个支柱产业。


2015年7月,王健林曾表示,在万达集团转型发展战略中,文化旅游将会是其中重要的支柱。 这从各地如火如荼在建的“万达城”中,得以充分体现。


“万达城”作为文旅项目的重要产品线,具有体量大、业态丰富、运营周期长的特点。 王健林认为,虽然每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需要七到八年有息负债才能往下走,但“肯定可以收回投资的”。


作家周璇在《王健林——万达广场的背后》一书中表示,“在万达文旅项目中,王健林的拳头产品仍然是住宅地产,通过住宅销售来反哺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开发。 这种策略在青岛、武汉等二线城市似乎可行,但在长白山、西双版纳等地显然是行不通的。 在荒无人烟的景区搞造城运动,其住宅项目的价值显然难以发挥。


有机构将万达文旅的这种模式总结为“先地产、后文旅、再运营”,具体而言,前期通过地产开发,获取现金流为后续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中期以产业开发为主,带动项目品牌影响力及区域价值提升,提高项目销售溢价水平; 后期以文旅及商业综合体运营为主,获取长期租金收入及资产增值收益。


周璇认为,“对万达集团来说,有一个最根本的风险不容忽视——来自经济周期或者商业周期的风险。 对万达而言,经济周期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万达集团崛起的重要环境因素,未来经济下行趋势将同样对万达构成致命威胁。


事实证明,万达在2017年做出的那个“痛苦决定”与此不无关系。



2017年7月,万达与融创、富力三方完成一份“世纪交易”,万达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售予融创。 2018年10月,万达集团与融创中国先后发布公告,融创出资62.81亿元收购万达原文旅集团和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为这场总对价超过600亿的“世纪交易”打上了补丁。


经此一役,万达基本将旗下核心文旅业务全部脱手,万达文旅的项目和团队大量流失,至此,万达精心构筑10年的文旅帝国就此梦断。 有人因此戏谑道: “当孩子养,当媳妇夸,当猪卖,此乃首富之道。


3


重塑文旅,轻资产模式进程加快


其实早在2015年,时任首富王健林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宣布万达将“去地产化”,向旅游、体育、娱乐等方面发展,轻资产模式将会是万达未来的方向。


但万达文旅项目似乎一直是重资产模式,投入极高且成本回收周期很长。 地产板块在项目中居于重要地位,文旅项目也因此往往被定义为“地产项目”。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显然是与万达“去地产化”,向轻资产模式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的。 长远来看,万达降低文旅项目,尤其是重资产模式文旅项目的比重似乎是必然的。


在2018年1月万达集团的年会上,王健林如此说道: “我们决定把重资产的文旅项目和酒店卖掉,做轻资产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绝对是上策。 不管社会上理不理解,也可能有些内部同志不理解,但是请大家三年以后再回头来看我们的决定是否正确。


2016年~2018年,万达广场保持着每年开业50座左右的节奏。 截至2018年末,全国已开业280座万达广场,覆盖了除西藏、港、澳、台外的所有国内省份。 但据2018万达商业年会招商手册,2019年万达广场计划开业数量降至37座。 其中,不少是原定2018年投入运营的项目延期到2019年开业,诸如山西运城万达广场、广西贵港万达广场、广西玉林万达广场等,这一变化值得关注。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万达广场作为中端城市综合体品牌,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大多数三线城市,继续向四线城市下沉的空间有限。 加上近年来三四线楼市降温,以及商业地产供应饱和,未来万达广场的扩张可能会面临瓶颈。 有观点认为,这也是促成万达重新发力文旅业务的因素。


根据工商信息,早在2017年,万达就开始缩减万达广场项目的注册资本金。 至少有84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减少,累计减少401.63亿元。 同期,有10多家万达广场项目出现股权变更,信托资金介入其中。 此后,陆续有其他外部资金介入多个万达广场项目。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文旅项目总体资金需求量大,但如果再引入其他资金,实施轻资产化开发运营,那么项目的实际资金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这种轻资产化操作本是万达转型的题中之义,迫于流动性压力,这一进程在2017年后得以加速。 按照王健林的计划,2019年以后,新开业万达广场至少70%以上是轻资产,新开业酒店原则上全是轻资产。


看来,痛定思痛后的王健林,已经与与前尘往事做了较好的切割,决定再战文旅。


4


未来赌局,前景未卜


机会与风险并存,生意场里永远充斥着变数。 杀伐决断的王健林,自始至终都明白这是一场大赌局。


“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 先烈和先进的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在于谁能从失败当中总结进步,不然你只能成为先烈。


王健林曾在演讲中这样说,“创新意味着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意味着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失败,而且可能有很多失败,但只有不怕失败才能成功”。



但重返文旅赛道市场,万达获取的文旅项目质量,已明显不如上一轮。 此轮万达的文旅项目与此前相比,无论城市区位,还是经济体量、人口基数等,与之前的项目相比都有所逊色。 据万达内部人士表示,“第一轮‘收割’的项目,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而且那部分项目中的好资产,又被融创收购了。 ”由于项目整体质量的原因,现有文旅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都会跟以前有所不同。 这也将为万达下一步的开发运营,带来一些难题。


据悉,在将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出售给融创后,万达文化旅游产业的团队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文旅规划院、文旅建设中心和文旅管理公司正在重组中。


对比其他竞争者,有观点表示,万达重启文旅项目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对运营管理流程较为熟悉,有过运营失败的教训(长白山文旅项目),万达文化板块也可以为文旅项目提供内容,等等。


也有人认为,万达在文旅领域的扩张速度可能不会太快。 一方面是基于资金风险层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万达现有的团队和开发能力很难支撑起文旅项目的快速扩张。


对于万达重返文旅,一位资深文旅项目操盘手表示,“文旅项目是万达长期以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的结晶。 ”万达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大体量拿地、低成本融资、高效管控和运营,这些能力都集中体现在文旅项目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