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新能源决策参考》2024年第43期,
总239期,点上图获取订购优惠
10 月 15 日,国内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2022 年 1 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经过 31 个月的连续试运行,机制平稳有序,正式运行。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基础上,开展的省间日前、日内电力交易,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交易范围已实现国家电网经营区和蒙西地区全覆盖,交易主体超过 6000 个。累计交易电量超过 880 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 44%。
1、推动电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正式运行意味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前的试运行是探索与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如今实现了国家电网经营区和蒙西地区全覆盖,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全面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覆盖范围的扩大打破了省间的市场壁垒,使得电力资源能够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不同地区电力市场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2022 年度夏期间,长江流域遭遇罕见高温干旱灾害,川渝、华中、华东地区电力负荷攀升,省间电力现货日均成交电量 1.5 亿千瓦时,连续 29 天成交电力超 1000 万千瓦,最大 1905 万千瓦,为全网电力保供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度夏期间,省间电力现货最大成交电力 1285 万千瓦,精准支援四川、江苏等 17 个省份,为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用电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省间电力现货市场,选择价格更低的电力资源,降低用电成本。随着市场的透明度提高,用电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用电计划和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推动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但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的清洁能源发电无法在本地完全消纳。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为清洁能源的消纳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省间现货交易,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其他地区,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截至 2024 年 9 月,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累计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近 400 亿千瓦时。
现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可以引导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优化发电计划,提高发电效率和质量。随着清洁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3、有利于建立 “能涨能跌”的价格机制
电力现货市场能够真实、及时地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形成 “能涨能跌” 的市场化价格机制。与传统的电力定价方式相比,这种价格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可以更好地引导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供应紧张时段,高峰高价能够激励火电机组提升顶峰能力,增加电力供应;在供应充裕时段,低谷低价则可以激励用户多用电,为新能源留出消纳空间,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水平。
现货市场的运行还可以为中长期电力交易提供价格参考和市场信号,促进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通过不同交易品种的相互配合,能够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提高电力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4. 激发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主体活力
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在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后迎来发展机遇。虚拟电厂可以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资源,参与到省间的现货交易中,通过优化电力资源的调配,实现自身的盈利。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为新兴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会。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将涌现出更多的新兴市场主体和商业模式,为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