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一词在西晋
陈寿
的《
三国志
》中有记载,指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二者均与钱文含义根本搭不上边。故可见读成“开元通宝”有文史依托,显得自然。
而读成“开通元宝”则缺乏文史依托,显得突兀。另外,从精神内涵上来讲,“开元通宝”能体现出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时代背景。而“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积极向上的精神。从铸期上来讲,开元通宝作为非年号钱,铸期很长。
开元通宝经久不息的奥秘就在于它被统治者们看做是
吉语钱
。读成“开元通宝”能明显体会到吉语就是“开元”,而读成“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吉语。故综合以上分析,《旧唐书》的记载是正确,可靠的,而钱文的正确读法就是“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还对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的铸钱艺术和工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就直接使用我国唐朝的开元通宝钱。
《旧唐书·食货志》载:“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两铢四絫,积十钱重一两”。大家请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一两等于十钱,即我国量制中一两十钱制的计量单位,就是从“开元通宝”这里起源的。
由于开元钱的铸造流通的时间长,铸造数量大,而且全国各州都铸,铸地分散,各地各炉所铸之钱面目不尽相同,所以开元通宝钱的版别特别繁杂,没有人能够收藏齐全,估计有数千种之多。
我们可以分别从开元通宝钱的正面和反面二个角度来看,这样版别就容易分清楚了:
从正面看,主要有:
1、开元通宝四个字有纤细和粗壮之分;
2、元字的第一笔有长短之分;
3、元字第二笔有挑法的不同(左挑、右挑、双挑、不挑);
4、通字的点有单点、双点、三点、三撇的区分。
从反面看,开元钱的反面除了少部分平整光洁无任何标志外(称为光背),大部分开元钱的背面有各种纹饰或标记,如星、月、云、波纹,圈等。星有单点星、双点星、四点星、圈内星;月有单月、双月、三月、四月。而且星和月等纹饰还有笔划粗细的不同,上下左右的位置不同,还有月的开口不同,如仰月、俯月、斜月、孕月、双背月等等。
开元钱上饰有月纹,应该与唐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崇拜月亮的风俗和文化有关。我们从唐代的诗歌中就可以感觉到那时的人们对月亮是多么的喜爱。由于人们对月亮的喜爱,所以在铸钱的时候,为了区别不同的炉别或其它识别、检验方面的原因,很自然就用月亮、星星等形状做个标志或者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