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叶檀财经
聪明人,在一起说人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资报告  ·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 ·  11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天天向上801006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叶檀财经

魔幻的一周,市场情绪爆棚,外资极度看多中国

叶檀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2-08 16: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叶檀财经团队对于当前经济、市场及部分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内容涵盖了全球关税争端、万科管理层变动、黄金价格、德银研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等话题。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市场反应,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市场形势的深刻洞察。同时,叶檀财经团队也强调了其立场和观点,并对任何未经授权的股市相关直播和课程进行了声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关税争端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迅速作出回应,中国也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可能采取反制措施。特朗普随后暂停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并表现出对欧盟等地的加税意愿,导致贸易局势紧张。

关键观点2: 万科管理层变动

万科突然宣布撤换管理层,其中包括董事长郁亮等核心管理人员的变动。公告中提到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亏损额较大,公司流动性遇到阶段性困难,为有效化解风险,董事会决定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力量,利用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融资模式转型。

关键观点3: 黄金价格与市场需求

由于全球关税争端和贸易大战的威胁,黄金价格一路上涨。尽管中国一般消费者的黄金需求消退,但中国央行等官方机构仍在增持黄金。黄金ETF的变化显示,当前最恐慌的地区是欧洲,而亚洲投资者则相对冷静。

关键观点4: 德银研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

德银的一位分析师发布了一份乐观的研报,认为中国股市的估值折价即将消失,中国股市将超过之前的高点。这份研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提振了全球市场对中国科技业的信心。

关键观点5: 叶檀财经的声明

叶檀财经团队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并提醒用户认准叶檀财经官方运营的微信账号,避免受到未经授权课程的误导。


正文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 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过年期间,读了法国作家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很多人说这本书是儿童读物,是童话,在我心里,它是一本成人的心灵之书。

小小的一本书,简单精练的文字,好像有魔力,时不时触及灵魂深处。那些埋藏在我们心底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灵魂窖藏,被彻底打开。

小王子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或许是“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图源:pixabay)

人们长大后迷失在数字里,得到的远比失去得多。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小王子能看到盒子里的绵羊,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或许只剩下数数的能力。

拥有得再多,都不如真心付出,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

小王子在和狐狸对话的时候,狐狸告诉他:

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狐狸的点拨之后,小王子恍然大悟,他对着五千多朵玫瑰说,

“你们很美丽,但也很空虚,”他又说,“不会有人为你们去死。当然,寻常的路人会认为我的玫瑰花和你们差不多。但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但留了两三条活口,好让它们变成蝴蝶)。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希望所有人的小王子,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玫瑰。

有了那朵玫瑰,当你抬头望着夜空时,你会感到很甜蜜,仿佛所有的星星都开满了鲜花。

心有玫瑰,偶有裂缝,那是阳光进来的地方。这句话,送给每一个人。

(图源:pixabay)

言归正传,下面进入蛇年第一期檀几条。

#01

春节消费情况怎么样?票房打破纪录

924之后,全方位扩大内需成为重要的政策发力点。2025年春节,是检验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验金石,情况如何?

先看看电影票房。

据灯塔数据,2025年大年初一,票房已超18亿,打破中国影视纪录。其中,有两部电影票房破4亿,数量和2024年持平。另有5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元,比2024年多了四部。

从票价来看,2025年春节票价比2024年同期有所提高,高了0.6元,均价为51.3元。

票价上升背后,离不开各地的补贴。举例来说,北京发了3300万元惠民观影券,江苏省发放2500万元,广东发放3800万元电影消费券。

据国家电影局2月5日的数据,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2024年春节档,中国总票房为80.2亿 2025年的95亿非常亮眼。

(图源:pixabay)

2025年春节档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是《哪吒2》大超预期,一部影片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哪吒2》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截止2月8日,《哪吒2》票房已经超过70亿, 两部哪吒合计超过120亿的票房,已经成了神话。

除了电影,旅游的情况也不错。 据文化和旅游部2月5日的消息,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出游花费增长速度超过人次增长,意味着大家愿意在旅游上花更多钱。

以旧换新,依然是春节消费主旋律。

据国家税务总局2月5日公布的数据,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家电家居类商品消费增速较高。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4%,其中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同比增长226.8%。

只要去商场看3C数码,相信都能在醒目的地方看到国补的消息,强刺激的结果是,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销售收入大涨181.9%。小米等公司的股价,也是节节攀升。

(图源:pixabay)

不过,大宗消费就没这么火爆了。

看看车市。1月向来是汽车销售的淡季,历年环比销量上一年12月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滑。

2月2日中国乘联会公布最新预测,初步推算2025年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75万辆,同比下降14.6%,环比上月下降33.6%。

不少车企已经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情况,新能源车企整体跑赢大盘,但结构分化。

据长江证券统计,头部新能源新势力多数同比增长, 不少甚至较大幅度增长,环比均出现下跌。

其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小鹏,交付量超过3万台,超过理想,成为新势力1哥。小鹏同比增幅最大,环比跌幅最小。

小鹏的逆袭,预示着2025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甚至超过2024年。

在头部车企里,吉利是少有的环比和同比都出现增长的。据吉利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份,吉利一共卖出266737辆车,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24.9%。除了极氪,其他几乎都是环比同比正增长。

奇瑞的表现也还不错,据奇瑞官方数据,2025年1月,销量达224,323辆,同比增长10.3%,连续六个月单月销售突破20万辆。

红旗汽车1月份销量为43011辆,同比增长7.3%,也是跑赢大盘的。

最为重磅的比亚迪是在2月2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据比亚迪官微,2025年1月,比亚迪全品牌销售300538辆,含乘用车海外销售66336辆,同比2024年增长了47.5%。

(图源:pixabay)

同比增速可以,但环比回落明显。 要知道,2024年12月,比亚迪的销量是50万+。2025年1月30万出头的销量,意味着环比回落40%,环比跌幅超过汽车大盘整体水平。

市场对比亚迪2025年的销量预期较高,很多预测都在500万以上的水平。这样的开局,意味着比亚迪想达成市场预期,后续的促销动作可能会非常激烈。

另外,根据乘联会的预测,以及已经公布的车企销量,国产品牌的市占率还在提升, 合资品牌的日子则越来越难过。

春节楼市情况如何?据国盛证券统计,春节前1-2周,3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销售,环比下降了32.4%。相较于2019年到2024年的春节效应,还是偏弱的。

从趋势来看,从924之后到2025年1月,新房逐月成交面积分别为,23.0、32.6、39.0、49.8、26.6万㎡,下滑明显。

2025年1月,更是近些年来成交量的新低。

百强房企的销售情况能够得出类似的结论。据克而瑞2月1日公布的百强房企销售情况,2025年无论哪个口径,百强房企的销售规模都是同比下滑的。

二手房目前是真正的楼市温度计。 据国盛证券统计,春节前1到2周,18城二手房销售虽然环比回落14.5%,但同比增长24.6%。这既有2024年基数低的原因,也因为924政策以来,传统的政策淡旺季规律被打破。

(图源:pixabay)

相比于新房,924以来,二手房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2024年9月以来,18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为18.3、22.9、25.4、33.1、29.2万㎡。

总的来说,尽管2025年春节,大家回家早,放假时间长,但没有扭转谨慎消费的趋势。

以茅台为首的消费股节后下跌,也反映了消费降级的惯性。

#02

PMI再创新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相比于规模和数量,我们更关心价格和利润。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工业企业利润以及PMI 情况。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74310.5亿元,同比下滑3.3%, 是自2021年之后,连续第三年下滑。

从企业属性来看,除了外资收入下滑,其他三类企业收入均为增长,其中收入增长最大的是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收入此消彼长,意味着市场朝着民营企业倾斜,外资和国企整体市占率在下滑。

(图源:pixabay)

利润方面,2024年唯一正增长的是私营企业,仅增长0.5%,增长不明显。下滑幅度最小的是外资企业,下滑了1.7%,然后是股份制企业, 下滑最多的是国企。

从利润角度看,国企表现最差。外资为了保住利润,纷纷选择牺牲市场份额,结果不如人意,利润仍在下滑。

从工业产业链来看,上游采矿业的利润下滑最多,同比下滑了10%。中游的水电燃气,是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部门,2024年全年利润增长了14.5%,实现利润总额7897.6亿元。

最下游的制造业部门,获得最多的利润,但整体也是下滑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制造业实现利润55141.1亿元,下降3.9%。

进一步看,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汽车制造业,利润下滑了8%,在整个制造业领域下滑幅度是比较大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汽车行业内卷之残酷。

(图源:pixabay)

如果看利润率,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同比下滑了0.3%,下滑幅度如此之小,和924政策密不可分。

从财通证券的统计来看,2024年9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创出新低,没有政策刺激,后果不堪设想。

即使924政策出台,相较于往年12月,仍然是中下水平。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2025年1月的PMI数据,结果一言难尽。据统计局的数字,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

为什么2025年1月PMI下滑幅度如此之大?

有季节性因素,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前夕,PMI几乎都会下滑。不过根据申万宏源的统计,即便考虑春节因素,2025年1月,PMI下滑幅度依然超过往年,是2017年以来环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

2025年大家普遍感受春运早,很多工厂因为缺少订单选择提前放假。这些微观感受,汇总成宏观数据,也许导致了1月PMI下滑。

(图源:pixabay)

对订单更为敏感的中小企业,PMI下滑幅度最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比于2024年12月,中型企业PMI环比下滑1.2%,小型企业下滑2%,大型企业降幅最小,仅为0.6%。

从PMI的组成结构看,几乎所有成分都在下滑,其中生产和新订单的下滑幅度最大。生产项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新订单同创2024年8月以来新低。

出口订单下滑严重,2025年1月,新出口订单仅为46.4%,创2024年2月以来新低。

2024年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诸多数字突然崛起,使得GDP等宏观指标在四季度超出市场预期。2025年1月魔力不在,在短暂的上涨后回到更低的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5年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2024年12月大幅下滑2%,且低于2024年1月份,创新低。

2024年12月,建筑业可谓红极一时,单月涨幅超过3%, 但到了2025年1月,刺激劲头似乎过去了。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9.3%,远低于2024年1月。

据民生证券统计,2025年1月的建筑业PMI是历史上少有的低水平,和过往差别明显。

从建筑业PMI的组成来看,新订单指数下滑明显,环比大幅下滑6.7个百分点,实际数字仅为44.7%,情况不容乐观。建筑业新订单如此低迷, 预示着房地产,甚至制造业等和建筑业相关的行业需求一路下滑。

PMI明显低于季节性的表现说明,中国经济固本培元非朝夕可解,也非几个政策就能药到病除。

(图源:pixabay)

2月3日和2月5日公布的财新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和国家统计局的趋势相似,春节期间下降。 不同之处在于,财新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仍处于扩张区间。

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1,回落0.4个百分点,1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则下降1.2%,降至51.0。

财新PMI和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主要差别在于订单状况。据财新报道,1月份,尽管部分受访企业反映海外需求低迷,但另有部分企业表示,因新产品问世而收到更多海外新订单。

分三大品类看,消费品和投资品出口收缩明显,中间品出口订单增加。

服务业在2024年12月短暂收缩后,新出口订单指数重现扩张。受访企业称,外国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业兴趣增长,带动新出口业务量的上升。

一个分歧的经济世界,越来越分歧。

(图源:pixabay)

#03

标志性企业万科节前生变,香港地产公司风险蔓延

春节前,大事不断,如果没有deepseek,最热的话题非万科莫属。

1月27日,万科突然发布公告,撤换管理层。 郁亮、祝九胜、朱旭等万科合伙人体系下的核心管理人员,尽数被替换或职位变动。

其中,郁亮从董事长职位上退下来,担任执行副总裁。此前被传小作文的祝九胜,彻底离开万科。朱旭不再是董秘,仅剩下联系长租公寓事业部的职能。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成为新的万科董事会主席。

一番操作下来,深铁集团正式走上前台,全面接管万科,王石、郁亮时代,彻底谢幕。

(图源:pixabay)

为何选择此时做出决断?在公告中,万科写道:

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亏损额较大,公司流动性遇到阶段性困难。为有效化解风险,董事会决定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力量,利用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融资模式转型。

通俗些理解就是,深铁不出马,万科就悬了。

最近两年,关于万科的消息非常多,几乎都是不太好的消息,从债务问题到管理层道德。尽管深铁集团包括深圳国资一直口头支持, 但万科一直处于泥潭中不能自拔。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DM查债通统计,2025年全年,万科共有16笔到期或行权的境内公开债,存续本金规模合计326.4亿元,另有两笔境外债到期,存续本金规模约为66.4亿元。

其中,2025年一季度是万科的偿债小高峰,有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需要兑付,而境外债兑付高峰为2025年5月,当月需兑付4.55亿美元。

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1月10日,万科发行的存续期债券存量规模为487.43亿元,数量共30只。以期限1~3年期为主,其中1年以内到期的金额达到178.90亿元,其票面利率大多在3%以上。 市场对万科能否按时偿还上述债务存在担忧。

接手万科后,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强调,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资产超过5万亿元,全年营收超万亿元,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

(图源:pixabay)

这样的口头表达,过去我们听过很多次。

据36氪报道,在万科公告深铁接手后,万科前董事长、创始人王石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并配文:“国家队出手相助!”从混合制朝着标准国资过渡, 是万科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性调整。

2月5日,万科全面国有化的进程在加速,开年伊始,万科便任命了10位深圳国资背景高管,涵盖战投、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以及开发经营BG本部多个核心岗位。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市场似乎对万科失去耐心,一系列操作后,万科股价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短期冲高后迅速回落,尤其港股市场,从走势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房地产的冲击波向香港蔓延。

1月23日,香港地产公司新世界发展公告称,公司知悉市场上有关于集团运作以及现有财务债务的传言和揣测。公司谨此重申,公司持续正常开展业务,并继续与其权益人,包括公司的贷款方以及债务证券持有人保持联系。

市场之所以对新世界格外关注,是因为其内地业务占比颇高,且债务多在2025年6月前到期。

据新世界发展的公告,新世界发展2024财年亏损近200亿港元,内地业务接近四成。

(图源:pixabay)

据房地产导刊的文章,截至2024年6月底,新世界发展总负债为220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需于2025年6月前偿还,而此时公司持有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80亿港元。另据《小债看市》统计,目前新世界发展存续美元债22只,存续规模79.4亿美元,规模较为庞大,其中包含5只永续债。

为了偿还债务,新世界发展和内地地产公司一样,一直在谋划卖资产。

但,并不顺利。

据观点网1月24日消息, 新世界 发展寻求90亿港元出售位于香港尖沙咀的K11 Art Mall给华润集团附属公司华润隆地,因价格分歧陷入僵局。据传华润隆地只愿意出价60亿港元,低于新世界的预期。

1月28日,财经网报道,春节期间中国香港特区部分金融机构及相关主管机构正在评估,谋划如何化解地产界大型企业债务违约的影响。

据悉,中国香港6家银行(渣打香港、中银香港、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香港和恒生银行)在进行相关讨论后公开表示:同意先行先试,在公平原则下,共同协商客户(即可能受地产拖累的建筑企业)财务安排,以达至协助客户解决财政困难的一致性目标。

据财经网,相关讨论直指新世界发展。

(图源:pixabay)

市场早已把新世界发展按照内地债务问题企业对待,从2021年9月开始股价跌跌不休。截至2月1日,市净率只有0.05。

#04

全球关税争端正式开启,特朗普对加墨中态度暧昧

特朗普上台后,全球最紧张的关税议题终于有了眉目。据每日经济新闻、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中国早有预期。

和竞争期间的高姿态不同,第一次“只对”中国加税10%,是低于其竞选表态的。比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税率低,也意味着相对而言,从中国直接出口的商品,更具性价比。

(图源:pixabay)

有意思的是,本次加税,针对性最强的是加拿大。 据美国公布的加税通知,加拿大有最多细节,除了征收25%的关税,还有暂停加拿大进口800美元的小额免税限额,以及如果加拿大采取报复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关税的措辞。

而对墨西哥和中国的加税方案,目前还不清晰。正因为上述差别,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反应完全不同。

加拿大的报复措施,最为清晰。央视财经2月2日报道,在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征税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加方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加拿大已做好准备。

随后特鲁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作为对美国关税的报复,加拿大将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300亿加元的商品将在2月4日生效,1250亿加元的商品将在21天内生效。特鲁多还表示,加拿大正在考虑几项非关税措施,其中包括涉及关键矿产、能源采购和其他伙伴的措施。

同一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墨西哥将采取反制措施,她已经指示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启用墨西哥政府此前准备的“B计划”,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

(图源:pixabay)

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央视新闻2月2日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问题,也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造成破坏。对于美方的错误做法,中方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中方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和处理自身芬太尼等问题,而不是动辄以关税手段威胁他国。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础上,直面问题,坦诚对话,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就在大家等着特朗普2.0关税落地的时候,特朗普又改口了。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同一天,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

之所以按下暂停键,主要是因为特朗普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做出的回应和努力。据参考消息报道,特朗普称加拿大已同意确保美国北部边界的安全,并最终结束诸如芬太尼等致命毒品大量流入美国的问题。他对双方达成这一初步结果“非常满意”。同时特朗普也承认墨西哥为解决非法移民和毒品问题所做的努力。

上述进展是在特朗普分别和墨西哥、加拿大领导人通电话后取得的。

(图源:pixabay)

据路透2月5日的报道,特朗普也希望和中国领导人通电话,最早会在北京时间2月5日。当天中美电话会并未如期进行,截止目前,仍没有两国重量级电话或会谈的时间表。

不过,中国已经对美国加征关税做出具体回应。 据财政部网站2月4日的消息,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文件,对煤炭、原油等美国产品征税。

影响力较大是原油等能源商品,其他比较微弱。这样温和的回应被各方认为是一种保守,留有余地的回应措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