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根据民政部最新的数据,2024全年结婚数同比下降了20%,相比2015年已经腰斩——
由于结婚数是第二年出生人口的领先指标,则大致可以推估2025年的出生人口会降到800万左右。
打破上一个历史最低纪录的902万。
意味着人口总量会进一步收窄(预估到2026年底跌破14亿)、年龄中位数则会继续抬升——
并且带来一个问题是——房地产的需求承压——
因为每一个出生人口都代表着或有的三重需求:近期的住房改善(面积扩大)需求(5年)+中期的结婚住房(新增)需求(20年)+远期的新生孩子住房改善(面积扩大)需求(25年)。
如果这三重需求不给力,过去GOV采取的方式是创造拆迁需求,即房地产货币化。
房地产货币化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会对自然需求再次打击。(货币化本质是转移财富)
但如果不货币化,压力在供给侧。
根据机构的估算,截至2024年底,全国的广义房地产库存,高达127亿平。如果按照去年的销售数据一计算,要消化这些存量供应,得需要大概15年。
这还是在各地不再热衷于卖地作为财政收入的前提下。
而我们又知道,离开了卖地收入,各地的财政现金流压力会窘迫。这就会倒逼宏观债务的介入,最后快速推高全国债务量——
这就回归了经济发展谁扛债的老问题——如果居民部门不扛、只能GOV扛。
而要打破这种关联,就要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创造利润(经济得转型)。
要为企业创造利润,就要改变财税征收方式——逐渐从间接税(企业承担为主)转向直接税(个人、资产承担为主,避免人头税)。
不然,如此悬殊的供求失衡,房地产显然是很难进入新周期。即使出现短暂的平缓也无法持续。
我们之前说过居民债务杠杆率的问题,要注意,即使维持在一个总量,然而承担人口是在减少的——
意味着人均承担的压力是变大的。当收入增速平缓时,这种压力其实是可支配收入的削减,除非不停的降息来对冲——
这种对冲式降息并不会利好资产价格,只有超额降息才会带来短暂的流动性效应。
不值一提的日本?
上一轮关税对人民币资产的影响?
2024的年终奖又少了?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