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地沟油,怎么成了香饽饽? ·  18 小时前  
瞭望智库  ·  当飞驰列车撞上鸟类,影响有多大? ·  昨天  
半月谈  ·  2025,成为你自己 ·  昨天  
青海广电  ·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日本正在干“和萨德一样恶劣的事”,中国得小心了!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17 12:43

正文



近日,日本媒体称,鉴于朝鲜接连试射弹道导弹和持续进行核试验,已经对日本构成安全威胁,为增强日美同盟应对导弹的处理能力,日本政府开始讨论向美国引进“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可能性,以使日本自卫队拥有“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能力。


“战斧”作为战功赫赫的“踹门”利器,入列日本显然将会进一步破坏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正如军事专家马军所指出的那样,“其性质将与‘萨德’一样恶劣。”


文 | 王雪、易芳(瞭望智库特约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死神之“斧”,要被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



 

“战斧”是武器界的“老明星”,从1983年装备部队至今,已经服役34年。不仅创造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神话,还在美军中扮演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角色。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17年打击叙利亚,“战斧”共13次参战,累计发射2000枚以上,命中精度高达85%左右,真可谓“名满天下,实至名归”。


但是,战斧的命运其实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试验阶段的成功率不算太高,“战斧”起初并未受到军方重视,长期坐冷板凳。还好在海湾战争中展现了“圈外杀手”本色,挽回了其本该凋谢的命运,风头一度盖过了同样大放异彩的F-117。此后,战斧迎来人生巅峰,美军依靠“战斧”肆意打击对手,并带来了“斩首”“点穴”等一系列全新作战理论。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威斯康星”号战列舰(BB-64)向伊拉克发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拉开了“沙漠风暴”行动的序幕。

 

然而,就在“战斧”被一致看好之时,2014年3月美海军公布,“2015财年是‘战术战斧’导弹采办的最后一年”。2015年5月,美海军又宣布,2016财年采购100枚“战斧”巡航导弹后就停止订货。2016年,美海军却食言了,宣布2017年采购新“战术战斧”导弹,并计划将“战斧”的库存量增至4000枚。


最新型的第四代“战斧”巡航导弹即“战术战斧”

 

如此反反复复,究其原因还是“战斧”的短板制约了美军对战斧的信任,而美国人又有新的企图。


一是“战斧”的突防能力稍显不足。“战斧”采用亚音速,飞行速度0.8马赫,而且不隐身,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很多国家的防空武器都可以轻易击落,甚至低空防空导弹和高炮都能将其打下来。


二是对于美军这样追求“暴力”的军队来说,“战斧”的威力始终感觉有点不足,对坚固工事需要2-3枚的补枪才行。在美军进攻巴格达的行动中,平均6.5枚攻击一个目标,精确制导炸弹只需要2枚。而今年4月,用59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沙伊拉特军用机场,美俄爆发口水战的原因就是纠结于打击效果,因为从后续公布的照片效果看,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多大损坏。


三是“战斧”后继有人,性能优越、具有多平台发射能力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成为“战斧”的备选之一,而且采购价格比最新型的“战术战斧”还要低30%左右。


遭受“战斧”打击后的叙利亚沙伊拉特军用机场

 

但是,尽管对美军来说,“战斧”已经风光不再,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却绝对是性能口碑俱佳的武器。其先进的作战性能,精确的远程打击能力,也是研究、仿制、采购的主要对象。而且,对美国人的传统习惯来说,淘汰的武器装备,哪怕是一个螺丝钉,也要拿到国际军火市场榨取最后一滴剩余价值。也正是因为有了美国人这样的风格,才有了心怀鬼胎、趋之若鹜的“盟友”。

 

2

日本的“神逻辑”,欲用“战斧”摘掉“紧箍咒”



 

日本的地缘政治处于“世界岛”主体板块的边缘或夹层地带,使得日本和英国有着相似的地缘政治环境与特点,即孤立的地缘民族心理和狭隘的“岛国”心态,这使得日本至今没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一会儿脱亚入欧,一会儿脱欧入亚。


其关键是日本有着神一样的逻辑,那就是“服强欺弱、恃强凌弱”。正如日本对自己二战的战争责任总结那样,“日本的战争责任常常被人们提起,但是弱国也应该为自己的弱小而对历史负责。国家衰弱未必是好事。有时,弱国应该为自己弱小而对历史有重要责任。当时的清朝和朝鲜就是这样。”([日]历史研究委员会编,东英译:《大东亚战争的总结》,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其“神逻辑”的背后意思就是,自己壮大,然后就可以上演“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谁让你弱小呢。这就是这个国家幻想做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企图的根源。


众所周知,二战之后,美国以“和平宪法”的方式“封印”了日本的军国主义,该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者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蒋经国曾指出,“日本这个国家人口多,爱报复。日本希望东山再起。”现实情况是,当今的日本有着和20世纪相似的情形,即“强大的生产能力与狭小的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大矛盾”,很显然当今的日本,在不断宣扬中、俄、朝核威胁论的情况下,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犯错”冲动,而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和平宪法规定的“专守防卫”政策。


应该说,日本的这种蠢蠢欲动已经处心积虑多年了。越南战争之后,美国为了避免直接卷入远东地区的冲突,又要限制中国的崛起,对日本遂行“绥靖”主义,对绑在日本头上的“枷锁”松了又松。


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发表;1997年出台《日美防卫合作指南》;1999年通过《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劳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三个法案;同年日本防卫厅强调先发制人的“防卫权”;2003年通过“有事三法制”;2004年认定是周边“有事”,日本可以对攻击者发起反击;2007年通过《国民投票法》;2014年内阁决议允许行使“限定性集体自卫权”;2015年公布了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容纳入其中,审议并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等10部法律),并通过应对国际争端的《国际和平支援法案》。


 

很显然,日本已经完成了“解释性”修宪,实质早已经突破了“专守防卫”政策,目前只差“文件式”修宪,以及拥有进攻性的武器。要知道,日本自卫队的武器库中没有装备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等攻击性武器,主要装备基本是用来进行防御作战以及辅助美军作战的。安倍政府已经放言,2020年修改和平宪法,包括修改第9条相关条款。而要实现进攻作战之目的,必然要提前采购进攻性武器装备。很显然采购“战斧”巡航导弹正当时。


因此,日本买的不是“战斧”,而是背后的政治意义。实质是日本要给自己换上“大胃口”,恰如安倍在今年1月26日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所称:“在认定已无其他手段的情况下,攻击敌方发射基地也包含在自卫的范围内。”所以,“战斧”一旦入列日本,一个拥有“主动进攻作战”的口子就已经撕开,日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研制、生产和采购更多的进攻性装备与弹药,而日本的军工生产能力,在有些方面已经远胜于美国。而且,试想一个带着“战斧”的日本自卫队在亚太地区“瞎逛”,动不动亮一亮“肌肉”,可能使亚太的安全局势更加紧张,并终将更深层次地打破地区战略平衡。


日本被“勒”得太紧,也被“勒”得太久,一旦放虎归山,可能近乎疯狂。毛泽东就曾劝告美国,“不要武装日本,武装日本的目的是反对中国和苏联,最后会害了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国,这是搬石头打自己的脚,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3

幕后大老板美国,“资深”的调教者



 

当然,如果以为美国人仅仅将“战斧”拿到国际上挣钱,用来补偿新一代巡航导弹的研发资金,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近年来,美国在盟国中的身份和地位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首先,美国人的角色已从“管理者”向“调教者”转变;

其次,同盟关系已从“文件式”同盟向“技术式”同盟转变;

再次,介入地区冲突的方式正从全面参与到部分参与、再到背后指挥转变。


不得不说,美国人的战略情绪和战略举措导致的结果是美国成了幕后最大的“老板”,而在前面“冲锋陷阵”的都是拿着美制武器的“刺头青”,细观“战斧”,就能明白其中奥妙所在。


而从“战斧”导弹本身来看,“战术战斧”导弹相比于它的前辈,最大的特点是加装了“数据链”,这是使战斧成立“网络中心战”的一个节点,能够与陆、海、空、天各种作战平台和信息获取平台的信息进行高效率共享,因而使“战斧”作战模式更加灵活。


一是首选打击,即沿初始规划航线打击首选目标;二是目标重选打击,即可在飞行途中命令导弹取消默认任务,执行预编程备用任务;三是待机盘旋,即在战场上空巡弋飞行,待到收到新的目标信息,再伺机进行打击;四是动目标打击,即向飞行中的导弹发送全新的航线与瞄准点,从而对紧急目标作出反应;五是战场毁伤评估,即打击完成之后,还需要向指挥控制系统发送战损评估报告。简而言之,不管导弹由谁发射,打谁、怎么打美国都可以尽在掌握。


这就是“战斧”。技术决定战术,甚至有时候影响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总统上台以后,更加强调战略运作的成本,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特朗普不止一次强调其盟友应承担更大额度军事费用。所以,盟友越多地购买美国的战斧导弹,美国就越是省心省力,要知道第三代“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在140万美元,而第四代“战斧”也就是“战术战斧”导弹的价格也有60-80万美元。因为对美国人来说,未来除非牵涉到美国人的核心或重大战略利益,美军直接参与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但是,“战斧”的存在,使美军参与冲突有了更多选项。比如“战斧”打击任务、航线和目标的规划,比如战斧空中战斗姿态的调整,比如作战效能的评估,等等一切与“战斧”有关的作战行动,美军都可以轻松介入。实质背后参战的还是美国人,花钱的却是他人。


2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在与特朗普会晤时“深情”握手


很显然,美军在叙利亚甩出的59枚“战斧”巡航导弹,既是甩给对手看的,也是甩给盟友看的,一个被调教得很好而又有所企图的日本,第一个乖乖贴上去献殷勤,以响应美国人“火力号召”。一旦“战斧”入列日本,日美间就更加紧密地绑在一辆战车之上,日本买了一个“获得重生”的机会,美国卖了一个遏制中国的“方案”,这比任何“文件式”同盟来得更为合算。


但是,美国如果真的自以为能够掌控日本,将日本调教成它想要的“打手”或者“出资方”,或许会犯下滔天大错,一个“精明”的日本,不希望、也不可能长期受制于美国,当前的依附,只不过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战略选择,放虎归山第一个被咬的可能就是美国人自己。


“战斧”不死,只是“换了人间”。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