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日报
媒体新闻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为什么我们相爱,却无法一起生活?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周喜安被查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你觉得自己是个遵循传统的人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日报

连夜拆除像“棺材”的地铁口!事后能“听劝”还不够 | 津报早评

天津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1-04 07:01

正文


文 | 木棉

审美这个东西很难评价,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是因为审美的差异,让一些超越常规的“另类”设计备受争议。

比如这两天,广州地铁就因为设计审美问题,冲上了网络热搜。

12月30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一新装修的出入口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引发关注。现场照片及视频显示,该出入口为广州地铁花地湾站D出入口。从外形上看,该出入口通体呈“上圆下方”的斜圆柱体外观,像极了相声里调侃的“一头大一头小”。而且出入口边沿突出,外加棕红配色,这引发了众多网友吐槽,认为太像“棺材”。

地铁站口装修设计被吐槽像“棺材”,这恐怕是设计施工方当初没有想到的。当晚,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回复媒体称,已对该出口争议部分建筑进行拆除,以“听劝”的方式及时回应了民众关切,避免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

翻看新闻其实不难发现,“听劝”,如今已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对待公众建议的一贯态度。江苏苏州某公园的公共座椅被焊上钢管,市民只能坐半个屁股,此事被曝光后,当地及时拆除了钢管;脱口秀演员“黑灯”吐槽城市不锈钢盲道材料打滑致盲人“瞎滑”后,深圳福田区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听到吐槽、及时整改,主打的就是相关部门“听劝”。

“听人劝,吃饱饭”。“听劝”,体现的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无疑值得肯定。但需要强调的是,公共决策、社会治理不能仅仅止于被动式“听劝”,而要主动开门纳谏,广开言路、广采众议。不能总是等到相关决策已经实施了、建筑已经接近完工了,才“听见”民众的不认可。

试想,如果花地湾站在设计前就能征求群众意见、在建设过程中就能及时听到民众吐槽的声音,并予以修改和完善,或许就不会出现连夜拆除的尴尬。这不仅造成施工时间和建筑材料的浪费,也会拉低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认可度。

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已被视为民主的基石,政府的公共决策过程是否吸纳公众参与、是否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决定着政府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换个角度看,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日益加强,百姓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得到有效表达,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