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和岛  ·  贾国龙,深刻反省! ·  17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 ·  2 天前  
罗辑思维  ·  史上最强春节档:一场“理性主义”的胜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任正非与川普,一场持续七十年的人生马拉松(完整版)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9-10-25 18:22

正文

今天是任正非老先生75岁生日,旧文重发,祝他身体健康!


作者新书《华为崛起》已上市,当当、京东、天猫均有发售!


《华为崛起》讲述了华为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从最简单的零件组装起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一步步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一家国际化ICT巨头。华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打造以华为ICT技术为核心的“联合舰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任正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毛泽东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商业实践中优秀的部分,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特色之路。



引子: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五年甚至两年,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任正非和特朗普,远隔半个地球,成长经历差距极大的两个人,此生会有什么交集。


然而,今天所谓的中美毛衣占,或者中美的国运之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特朗普和任正非这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之间的战争。


但是,如果仔细揣摩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又会发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始终推动着两人,他们迟早有一天,会一同站在命运的擂台上。




20岁 穷小子与 高富帅

1968年5月,位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这家全美排名第一的商学院,是全球商界精英心目中的圣地,学校的信条是通过总结传授商业知识,培养未来商业领导人才,促进世界的发展。

距离22岁生日还差一个月的唐纳德·特朗普,成为这所顶级商学院的毕业生。这个出身于纽约地产商家庭的年轻人心中踌躇满志,他的面是一条铺满了鲜花的阳光大道,通向由财富堆积而来的荣耀与名位。

年轻时的特朗普

特朗普的大学生涯十分特立独行,他很喜欢出风头,举手投足表现出一副自信的派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但是根据他的同学回忆,他从不参加学校中的任何社团。可能在他看来,参加这些校园活动不如去忙他的生意更重要。

在特朗普当年同学记忆中,他总是开着一辆绿色的敞篷车,使用化名倒卖房地产。 在同学们都在看漫画书或者报纸的体育版时,他却在看联邦住房管理局没收的房产列表,并从中做成了他自己的第一笔地产生意。

特朗普走出大学校园两个月之后,半个地球之外的中国四川省重庆市,重庆建筑学院也迎来了该年度的毕业生。在水暖专业的毕业生名单中,有一个后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任正非。

任正非出身于中国贵州山区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是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小时候家里生活十分拮据,他家当时两三人合用一条被盖,破旧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任正非童年时期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上白面馒头。

考上大学那年,需要自带被褥,这可难倒了任正非的父母。后来母亲有了一个主意,捡回毕业学生丢弃的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做好让他带上。这条破被单伴随着任正非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又是从山里来的,任正非带有农村学生常见的羞涩,在同学当中很不出众,属于不受关注的边缘人物。

任正非在大学时,不顾周围喧嚣的停课闹革命风潮,常年躲在学校图书馆和宿舍里,自学专业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工程技术。 “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他持续终生的信仰。

25岁 毛选与“ 自私圣经”

特朗普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年暑假他都前往商界名流汇聚的曼哈顿,广结人脉,在高级社交圈结识有钱有势的政经名流。这些人脉对于他日后发展房地产事业,有莫大助益。

他一毕业,就进入父亲创建的公司,子承父业做起了房地产生意。他认为自己天生具有做生意的直觉,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特朗普年轻时最喜欢看的书,是俄籍美国人安·兰德的小说《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 安·兰德在美国影响极大,可以说影响了数代美国人,《阿特拉斯耸耸肩》销量超过千万,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因这本书宣扬彻底的个人主义,因此也被称为“自私圣经”。但是该书在北美之外的地方知名度都不高,只有在欧洲有零星的书迷。

《阿特拉斯耸耸肩》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曾不止一次在演讲中公开声明:“我是安·兰德的粉丝!”他还提到安·兰德的代表作《源泉》,说:“这是一本有关商业、美、人生、(内心)情感的书,里面几乎谈到了一切”,并以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华德·洛克自诩。

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大政府的憎恶。在她的所有著作中,《阿特拉斯耸耸肩》占据了核心地位。据安·兰德自己所言,“《源泉》只是《阿特拉斯耸耸肩》的序曲而已”。

安·兰德

这本书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在小说中的主角难以置信地富裕、聪明、俊美、并且免于遭受质疑,而他们的对手则是虚弱的、可怜的、不稳定的、并缺乏想像力和天资。

很显然,这些书在特朗普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以书中的主人公作为极力模仿的对象,并时常幻想自己正是书中的主角。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最喜欢看的书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被他融汇贯通,成为他为人处世以及日后经营企业的方法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思想,被他活学活用,成为日后驱动华为成长的思想引擎。

青年任正非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华为创业的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作为昔日的“学毛标兵”, 我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经常琢磨毛泽东理论怎样为华为的市场攻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运作服务,华为的成长就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下的战略战术指南。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任正非大学毕业后,入伍当了一名基建工程兵,在军队整整呆了14个年头,直到1982年以副团级干部身份转业。这段军旅生涯对任正非的一生影响很大。在商海中拼搏几十年,任正非始终保持了一个军队干部雷厉风行的作风,说话直来直去,脾气暴躁、不留情面;华为高效的执行力,唱军歌的传统,无不打上了军队的烙印。


30岁  技术标兵与地产商人

特朗普父亲做的生意,是在纽约市郊的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出租廉租房,服务低收入人群。但是特朗普认为这样赚钱太慢,而且只不过是赚辛苦钱,他想做更大型、更高利润、有吸引力的生意。

他把目光瞄向纽约地价最贵、豪宅林立的曼哈顿地区,想在那里成名立万。但是曼哈顿的地价太贵,特朗普虽然有从父亲那里拿来的100万美元,再加上自己做生意积累的2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但是想在曼哈顿买到一块心仪的地块,耗费动辄上亿美金,他的这点启动资金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1974年到1975年,是特朗普商业生涯起飞的起点。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全球石油价格猛增,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高达14%。

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却给特朗普打开了通向亿万富翁之门。

特朗普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叫做“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申请破产,要拍卖其位于曼哈顿地区的地皮。由于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纽约的房地产市场,没有人愿意出价购买,因此特朗普能够以很低的报价把地皮买下,甚至连开发资金都是宾州中央铁路垫付的。

由于特朗普并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他向纽约市政府建议开发成会展中心,以便套取政府补贴来完成这个项目。由于纽约市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以及拖延和扯皮,过了许多年才得以建成,并且超支严重(花的是政府的钱)。 特朗普没从这个项目挣到多少钱,但是特朗普因为这件事名声大震,在纽约市地产圈大大的出名,为他下一步“空手套白狼”奠定了基础。

1975年,特朗普以1千万美元买进邻近纽约中央火车站的破旧旅馆,历经五年的运筹帷幄,不仅说服市政府给予40年减税优惠,而且办妥了银行贷款。他的主要挡箭牌就是说服政府和银行,在纽约经济岌岌可危的时候,他是惟一愿意在破败街区买濒临倒闭的酒店的人。

这桩生意大获成功,建成的君悦酒店为特朗普赢得了更大的知名度,成为他迈向更大成功的垫脚石。

在特朗普赢得商业巨大成功的同时,任正非正在中国东北辽阳市的土坯房里挨冻。他来这里,是跟随着基建工程兵部队参与辽阳化纤厂的建设。

化纤制品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中国哪来的化纤技术呢?

由于西方遭遇了那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极度萎缩,需要打开中国这样的市场。而中国也急需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双方一拍即合。

1973年1月,计划经济委员会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文件。里面写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急于找产品市场资金出路。积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不仅有利于配合国际政治斗争,而且有利于加速国内经济建设。”

一九七三年三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在北京参观英国工业技术展览会

在具体的方案中,计划引进26个技术项目,共需要资金43亿美元,所以被称为“四三方案”。之后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总额51.4亿美元。“四三方案”包括26个大型的工业项目,主要覆盖化肥、钢铁、化纤、发电四类基础能源和材料门类。

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由于这次引进的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因此,四三方案也可以看作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次预演和试探。

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任正非觉得很快乐,因为他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为了搞懂这些现代化设备,他没日没夜地看书学习。

在建造辽阳化纤厂时,需要一种检验设备的仪器,中国还没有。一个技术员曾在国外看见过,就给任正非讲了下大概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任正非竟然用数学推导的方式,把仪器的设计给推导出来,并且制作成功了。这个仪器的名字叫“空气压力天平”。

在东北的这段经历让任正非印象深刻,他不仅看到了国内外技术的差距,也亲身感受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任正非始终正视中外技术差距的客观存在。他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中国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很远,永远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伟大,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

另一方面,任正非也并不认为有什么技术是中国人无法掌握的。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中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化不可能为可能。这种集中攻关的工作方式,给任正非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成为后来华为研发过程中的典型工作方式。1994年,成为华为发展史上关键转折点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研发出来的。

45岁  债务危机的转机:金融大亨和研发工程师

199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危机再次来袭,美国房地产业不景气,特朗普拥有的房地产也贬值,收入随之减少,他的个人资产从17亿美元遽跌至5亿美元,他的房地产生意的资金链也骤然变得紧绷起来。

为避免破产,特朗普经常要调度周转资金,为此他债台高筑,每年单是利息的负担就多达两亿余美元。

曾经慷慨借贷巨款给特朗普的银行团,意识到一旦特朗普宣告破产,不仅失去利息,可能本钱都拿不回来,各银行遂允许他暂缓支付部份贷款利息,同时规定暂由银行团监管特朗普手下的房地产,直到他有能力还债。

按照美国破产委员会的规定,当时他的午餐不能超过10美元,也就是一顿麦当劳的价格。特朗普当上总统之后还被人发现经常吃麦当劳,可能就是那时候留下的习惯。

一个名叫小威尔伯·罗斯(Wilbur L. Ross, Jr.)的犹太人,是特朗普的大债主。他慧眼识珠,认为特朗普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大笔一挥,减免了后者的债务,帮助特朗普度过债务危机,成为特朗普安然度过人生低谷的大贵人。

罗斯比特朗普大七岁,毕业于美国另一所顶尖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他在罗斯柴尔德银行(Rothschild Inc.)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长达 25 年,专门研究破产案例。70年代中期,罗斯名声鹊起,成为了美国最出名的破产顾问。他被人称作“资本秃鹫”,干的就是在企业尸体上刨食的行当。

按照罗斯的惯用套路,特朗普的公司遭遇不幸,正是他这个“资本秃鹫”伺机捕食的绝好时机,但是特朗普却“罕见地”被放过了, 因此特朗普十分感激罗斯的不杀之恩。罗斯表示,在那以后他和特朗普成为了“好朋友”。 度过债务危机后,特朗普再度活跃于房地产,并在赌场、娱乐界、体育界和交通界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投资活动。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自然要对罗斯这样的“好朋友”投桃报李。于是罗斯当上了商务部长,这也是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商务部长首次由犹太人出任。

小威尔伯·罗斯

特朗普陷入债务危机的同时,任正非也被高额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从军队转业后,在1987年开办了华为公司,从倒买通信设备起家,很快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任正非(右一)创业初期的照片

92年邓小平南巡,表明中国要正式走向市场经济。全国的资金疯狂涌向深圳和海口,炒作房市和股市,上演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连钢铁厂车间主任许家印都转行去搞房地产了,毕业于建筑学院的任正非却不为所动,甚至未向其瞥去一眼,仍然专注于通信领域,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一贯如此。

任正非还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绝不会引入资本,因为资本是短视的,使得企业无法专注于长期目标。

任正非对于资本的冷漠,渐渐出了名,甚至被许多人当做厌恶风险的反面教材。中国人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曾经评价道:“有些企业,银行账户上有稳定的大量资金余额,但这些企业老板是极端厌恶风险的,甚至厌恶证券,一谈到股票他就生气,就害怕。我就碰到这样一位,他就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我跟他谈过两次,他一谈到股票,就极端厌恶,他说股票纯粹是不务正业。”

当时各路枭雄有的是“空手套白狼”,要么仅有很少的启动资金,就能在房市股市迅速暴富。任正非当时事业也算是小成,手里攥着至少1亿,但是他却完全抵住捞快钱的诱惑,义无反顾地将全部身家性命,压在比房市股市风险大得多的技术研发上。

在最艰难的时期,他曾站在五层会议室的窗边,说过这样一段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幸好,被任正非寄予厚望的华为小伙子们,成功研发出的C&C08万门机,不仅为华为带来可观的收入,更成为华为后来发展的基石,华为后来的所有网络侧通信产品:传输、无线、智能、数据通信等等,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发展起来的。研发团队成为华为的黄埔军校,从中源源不断地走出中高层人才,成为支撑华为大厦的骨干。

50岁    低调总裁与奢华富豪

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的很多年,特朗普在美国就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特朗普恐怕是美国最招摇的富翁。他的住宅也是纽约市最值钱的公寓,位于在纽约曼哈顿特朗普大楼最顶楼,上下三层一共3000平米,装饰极尽奢华,在他豪宅的客厅中央,伫立着巨型的大理石喷泉。全美散布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楼大厦、游艇。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地产商人,而且写了多本极为畅销的商业类畅销书。他的第一本自传《交易的艺术》卖出了300多万本,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生意“圣经”,被《纽约时报》评为最畅销的书籍,并连续在排行榜上维持了32星期的冠军地位。此后还出版了一系列畅销书籍,不是他自己的传记,就是商业成功学。许多美国年轻人把特朗普当作自己效仿的对象。

因为特朗普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言谈与行事风格,加上他的私生活充满了八卦色彩,特朗普不仅曾是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人物,亦曾出现在全美最畅销的八卦杂志《国家询问报》的头条新闻。特朗普善于作秀,谙熟自我宣传之道,媒体曝光率非常高,他非常喜欢被美女环绕,遂一举买下“环球小姐”、“美国小姐”和“美国妙龄小姐”选拔委员会的支援机构与主办权,成为这些选美活动的后台老板,他的历任老婆也都是模特佳丽。

他还与美国NBC电视台合作大型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原名为“the apprentice”,又名“学徒”),他在节目里的口头禅“You are fired(你被解雇了)”,在美国家喻户晓。

任正非的个性与喜欢招摇的特朗普完全相反。

在创业初期,他喜欢跟员工吃住在一起,给加班的员工送去夜宵,由于穿着实在普通,被新员工当成食堂大师傅。公司配车只有在接送客户的时候才用,他很长时间都是走路上下班。

任正非还公开批评过,某些老板不负责任地说什么“一个亿的小目标”是带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因为这些人不仅自己挣快钱,还带动社会风气变得浮躁,就没有人踏踏实实搞研究做实事了。

除了在公司内部演讲之外,任正非很少在媒体前露面,在孟晚舟事件前,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据公开报道的资料统计,自从1987年华为创办之后,到2019年之前的31年时间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总共不超过10次。

任正非还多次拒绝过央视、人民日报等重量级媒体的评奖。在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大会上,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先锋,但是任正非主动放弃了这一荣誉。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做华为,华为已经够复杂了,如果参加社会活动,会消耗他的精力,如果叫他开会,坐在板凳上两小时,他会坐不住,会溜号,这样不大好。

别人是花钱找关系获得荣誉,任正非是找关系不要赞美。他经常对公司员工说:"人红十分变成灰。希望自己和经理人对准客户,对准产品和服务,少参与外面的个人奖项评选,埋头做实业,我们不要做名人、名星"。

任正非还说:

"我的战友在对越反击作战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他们为中国炮兵、坦克、步兵开辟了前进道路,一个个牺牲在我的面前,他们才配得到共和国的荣誉。他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时常让我从梦中醒来,他们才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人"。


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洪流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五年甚至两年,谁也不会想到,任正非和特朗普,远隔半个地球,成长经历差距极大的两个人,此生会有什么交集。

然而,今天所谓的中美毛衣占,或者中美的国运之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特朗普和任正非这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之间的战争。

但是,如果仔细揣摩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又会发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两人,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站在命运的擂台上。

这股命运之力,就是制造业转移的汹涌浪潮。

英国十八世纪开启了工业革命,使得中国两千年来在农业和手工业的深厚积累变得无关紧要,中国从全球的财富中心,变成积贫积弱、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对象。

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实力,使得英国这个欧亚大陆的边缘岛国,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造业实力的较量。

在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下,哪个国家生产力最强,它就变成贸易枢纽,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流向这一枢纽,然后再流转到世界各地。生产力发达国家的产品自然质优价廉,因此只要存在一个“对等的”国际贸易秩序,该国商品必然横扫各国,挤垮对方的相关产业,赚取巨额财富。

既然自由贸易规则只是对生产力水平最高的英国有利,那为什么这一规则还能在其他国家顺利推行呢?难道其他国家的人,都是傻子吗?

真相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各国都存在那么一批“聪明人”,自由贸易规则才会畅通无阻。

在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群体,而且这一群体依靠的就是信息以及技术不对称。他们获利的难易程度,与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差距成反比。 也就是说,其外国靠山实力越强,本国民族资本越弱,这一群体越容易赚钱。

在中国,这一群体有一个专门的名词——买办。

上海滩的洋商宴请中国买办

买办干的活无非就是三种:对内,拼命宣传外国货多么多么高大上,国内厂家粗制滥造拍马赶不上,从我这里买外国货,你就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对外,则奴颜卑膝地跪舔外国主子,宣称本国同胞是多么奸猾,还是把生意交给我打理最靠谱。此外,买办还要不遗余力地打击民族产业,因为民族产业会妨碍他跪着挣钱。

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国的买办阶层与英国自然会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无需英国人亲自出手,买办们自然会尽力消灭本国的民族资本,以便自己发财更加顺当。

美国南北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废奴战争,实际上是北方的民族资本通过内战歼灭了南方甘愿作为英国买办的奴隶主们,从此走上了发展制造业的国家崛起之路。

客观地说,买办只是靠不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差距牟利,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本国实力越强,外国实力越弱,买办也越容易挣钱,只不过贸易方向变成把国内商品卖向国外,而这些行为显然对该国十分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买办就成了大大的爱国者。

于是,围绕着国际贸易这一核心,每个国家都可以大体划分为两个主要群体: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当本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时,两者的利益是有交集的,因此这些国家内部的两个派别可以做到友好协商;但如果本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居于不利的位置时,两派将失去利益交集而走向对立。

这就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自由贸易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根源。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生产力水平的优势,则必然遭致自由主义的反噬,这也是被历史一再证明的铁律!

考虑到生产越来越依靠高度的组织化和纪律化,自由主义泛滥一定会瓦解生产力,造成制造业空心化,因此就可以直接简化为:

成也自由,败也自由!

当年大英帝国就是这么玩脱了,如今相同的事情发生在美国身上。

由此引发的右翼民族主义思潮,在自二战之后偃旗息鼓几十年后,在美国死灰复燃。这是特朗普这个另类的商人能够登上总统宝座的总根源。

美国、欧洲的制造业都在退潮,因为出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新的汇聚枢纽,那就是中国。


任正非:为中华之 崛起而奋斗!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比特朗普大两岁。任正非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低谷,经历了百年屈辱,抗日战争也已经打了13年,正在进行中的豫湘桂会战打得一塌糊涂,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损兵高达50-60万。

这场惨败令美国罗斯福政府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对中国抵抗日军不抱任何希望,直接导致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秘密协议,策动外蒙古独立,换取苏联尽早出兵打击中国大陆上的日军。

中国之所以如此惨败,不仅仅是国府的腐败无能,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几乎是没有什么工业实力的农业国,日本虽然是工业国中实力较弱的,但也足以碾压前者。

1943年,美国钢铁产量8000万吨,雄踞世界第一,日本765万吨,只有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0.7万吨,是日本的千分之一。连伪满洲国钢铁产量都有80多万,足足是国民政府的100多倍。

特朗普出生的1946年,则是美国历史上声望以及相对实力的顶峰。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最大赢家。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大国,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对于赢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当时的工业实力占全球的40%以上。仅以船舶建造为例,1943年秋季,美国最高月造船吨位达130万吨,年造船量超过1500万吨,超过德、意、日三国造船量总和的十几倍。战时美国船舶损失约1000万吨,补充量却高达达5600万吨,因而在保持3000万吨民用船舶、1300万吨海军舰艇后,还以租借方式将大量船舶提供给英国、苏联等盟国。

1943年10月,美国创造了“罗伯特·皮尔里”号万吨轮仅用了4天15个小时就建成下水的纪录,此时船身油漆都没干,这一记录直至今日都未被打破。

美国二战时期的造船厂

那个时候的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工业狂魔”。

在任正非和特朗普出生的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在伯仲之间,但是国家实力存在天壤之别。经历了长期公共殖民地和战乱的摧残,中国陷入极度贫困之中,几乎掉进了全球鄙视链的最底层。工业基础基本为零,农业生产跟两千年前区别不大,人民大部分是文盲,饥荒和瘟疫时刻威胁中国人的生命。

如此巨大的落差,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追赶,最终实现反超的呢?

首先,是获得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蒋介石政府是完全倒向美国的买办集团。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国这个农业国向世界头号工业国完全敞开了大门,潮水般涌入的美国造商品涌入中国,彻底挤垮了中国仅有的一点民族工业。在这样的买办集团统治下,中国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并且在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和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了个平手,赢得了难得的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

朝鲜战争停战

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自主无比重要。日本比中国更早地发展到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是由于政治上无法独立自主,被美国八十年代一套组合拳迅速打趴在地,走向“失落的二十年”。

其次,是利用美苏冷战的形势,积极引入外来援助。

冷战的实质,就是全球分裂为两大割裂的贸易圈,两者各自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从而压倒对手。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承认,共产党国家已经在生产增长上超过了美国,“这就是共产主义在许多地区产生极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那些地区,‘解放’、‘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口号几乎毫无吸引力”。“我个人开始相信,如果我们不能用一些方法在提高生产水平方面,超出共产党的那种大规模努力的好几倍,要阻止世界上许多地区落入共产党控制之下将是非常困难的。”

冷战操盘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始终在严防死守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扶植欧亚大陆上的“民主国家”,美国致力于将这些国家和地区打造为经济发展的样板,以吸引其他共产党国家(尤其是中国)发生颜色革命。日本、德国、印度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处于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前沿,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扶持。

中国被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于是积极从苏联引入成套生产技术,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七十年代,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机会,又从西方大规模引入工业生产线。这两次大规模引入,奠定了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基础。

第三、利用全球化趋势,吸引全球工业产业链汇聚。

中国改革开放,赶上了欧美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掀起了全球资本配置引发的去工业化浪潮,中国趁着这一难得的机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累积自身的工业家底。

中国历尽艰辛而又波澜壮阔的工业化之路,任正非不仅是深度参与者,而且随着华为的崛起逐渐成为领航者。

任正非青少年经受了物资短缺的苦难,工作后作为基建工程兵,亲身经历了新中国各项工业化建设。他父亲是建国前的经济系大学生,对于宏观经济早有理论基础。既有亲身经历,又有理论准备,因此他很早就认识到,工业发展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

他是一个情怀深厚的工业党,在创立华为后,将“实业报国、科教兴国”作为核心价值观,并且立下了远大的使命远景,立志要把华为打造成民族工业的脊梁。

任正非从很早起就树立了改变民族命运的梦想,刻在骨子里的崇高使命感,使得华为终究成就不凡。

华为建立于国内外技术落差极大的时代,刚刚建立就在家门口遭遇国际巨头的竞争。有些被中国人寄予厚望的民族品牌,丧失与国外厂家抗争的勇气,甘愿沦为组装厂,做起了实质上的买办生意。华为则从极低起点起步,怀着向死而生的勇气一路逆流而上,最终成长为令美国总统忌惮的ICT巨头。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因为任正非始终国家命运放在心上,以民族崛起为己任,向着有利于增强中国工业实力的方向,砥砺前行!

正因为如此,华为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且踏上了中国市场的红利,中国工程师的红利,以及中国国家崛起带来的巨大红利,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1994年,华为刚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任正非说:“10年后,华为要和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占1/3天下!”

1995年,华为初步打开了销售局面。任正非说:“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巨大技术落差使许多人丧失信心,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尽快振兴民族工业。由于急于求成,以为照搬资本主义就会发展,许多地方领导被外国资本分割利用。外国资本是来赚钱的,绝对不会把技术交给中国人,只会不断转让落后技术,让中国不断引进、引进、引进,永远不能自立。 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用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

2000年,华为走上了国际化之路。任正非说:“ 新的世纪,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我们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国富民强的梦想。华为人将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西方公司”

2016年,华为已经成为全球ICT行业的领导者,任正非说:“ 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机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

企业发展,短期看机会,中期看管理,长期看使命。

使命足够远大,起点再低,终会一路逆袭,屹立时代之巅;

使命平庸无奇,起点再高,一路高开低走,最终泯然众人。


不仅对于企业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也是如此。


特朗普和他的伙伴:帝国朽烂身躯上捕食的身影

特朗普出生于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年代,大半生都处于美国的巅峰期,和绝大多数同时代的美国人一样,享受着帝国荣光照耀下的富足,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美国依靠工业实力崛起,但是崛起之后,本国精英纷纷涌入更容易获得财富的经管、法律 、金融领域,理工人才日渐凋零。特朗普这样的招摇的地产商人成为公众明星,进一步刺激年轻人变得浮躁,梦想着能像特朗普一样飞黄腾达,挥金如土。

特朗普本人,正是任正非所批评的“一个亿小目标”带坏年轻人的那种人。

比起特朗普这样的地产富豪,更能腐蚀美国的肌体与精神的则是华尔街的那些金融精英。金融原本就是美国的强项,挣钱又容易,令美国本土精英趋之若鹜。正如挣大钱的特朗普鄙视他老爹的廉租房生意一样,金融高富帅们一边挣着快钱,鄙视苦哈哈的制造业“屌丝”。

金融是资源跨时空调度的手段,为壮大实体经济服务而生,但是当金融阶层强大以后,本是手段的金融业反客为主,实体经济反而成了附庸。

当经济危机爆发后,金融资本追求增值的贪婪本性,更驱使他们举起血淋淋的屠刀,砍向支撑美国赖以强大的工业体系,通过啃食实体经济的血肉,来为自身补血。

从里根总统大幅放松资本管制开始,美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杠杆收购的狂潮。金融家门借用金融杠杆,收购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经过一番财务操作以及包装后再上市,挣得难以计数的财富。

由于美国上百年积累的家底实在厚得惊人,金融精英们也不可能全部吞下,他们在这场分食实体经济的饕餮盛宴中大块吃肉,也会给别人留点汤汁。

特朗普挣得人生第一桶金,正是借着美国去工业化的进程得以实现。令他扬名立万的第一桩地产生意,来自铁路公司的破产。铁路一向被视作实体经济的血管。当铁路公司被金融资本收割之后,其尸体也给特朗普这样的小地产商飞黄腾达的机会。

不止铁路,那些为美国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基础设施以及装备制造行业,成为被资本鄙视的夕阳行业。尽管美国资本市场流动资金数以万亿,但是大家都在追求短期获利的“好生意”,没有人去关注那些需要很长时间周期,对资金需求量极大,而回报数字却不性感的“坏生意”。

没有资金投入,没有人才,就无法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因此这些对于实体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行业纷纷衰退,转移出美国或者直接消失。

美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实力曾经独步全球,AT&T和摩托罗拉双雄傲视天下,AT&T更是拥有对人类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贝尔实验室。然而这样的企业仍然没有逃过金融资本的屠刀。以至于如今美国想要封禁华为,居然在本土找不到替代厂商。

更能体现出金融嗜血性的,则来自特朗普生意场上的“命中贵人”,比如把特朗普从债务危机中解救出来的罗斯。

罗斯一生都在与破产企业打交道,对钢铁、纺织、煤炭、电信等行业中的破产企业大笔押注。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别人看到的是风险,他看到的则是金矿。他常以传奇般的技巧廉价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之后再高价转手,从中赚取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1998 年,《财富》杂志送给他一个颇具气势的称号:" 破产重组之王 ";而在陷入麻烦的企业眼里,他是 " 最恐怖的噩梦 ",是一个“秃鹫投机者”。

罗斯的经典之作,是在钢铁领域的数笔收购。

2002 年,罗斯成立了国际钢铁集团(International Steel Group),并斥资 3.25 亿美元买下了破产钢企 LTV。几周以后,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 30% 的关税,这使得罗斯的钢企一夜之间变成了摇钱树。

2003 年,罗斯收购了陷入困境的老牌钢铁厂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伯利恒钢铁成立于1857年,曾是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1925年的钢产量就达到850万吨,比二战期间日本巅峰时全国钢产量还要高。罗斯一直耐心地等到这家钢企已经申请破产,并且卸下了工人们的福利和养老金缴纳责任之后才出手——正如耐心等待猎物咽气后才出击的秃鹫一样。

此后不久,中国的钢铁需求开始增加,引发钢材价格飙升,罗斯手里的伯利恒钢铁就这样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就在同一年,他的国际钢铁集团上市了。2005 年,这家钢企被卖给了印度钢铁业大亨 Lakshmi Mittal。这笔交易让罗斯个人狂赚了 25 亿到 50 亿美元。不仅如此,一年之后汽油价格大涨严重影响了钢材的销量,再次证明了他的出售时机无可挑剔。

美国的肌体日益腐坏,罗斯这样的资本秃鹫则赚得盆满钵满。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以罗斯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家就是造成美国产业实力流失,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推手。

商务部的职责,本来是保护美国实体经济的利益,居然由惯于从美国实体经济的残躯中掠食的罗斯担任。这就相当于让狐狸给鸡窝看门,真是莫大的讽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