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菲林考研
电影考研辅导 | 中传、北师大、北电、资料馆、艺研院、北大、上大、厦大、武大、重大、暨大等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学硕戏剧与影视学/专硕MFA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春城  ·  高铁站台打伞有触电风险?官方回应 ·  2 天前  
春城晚报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3 天前  
云南新闻网  ·  最高降14℃!返程注意,云南多地有雨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菲林考研

真题解析|如何理解私纪录片的伦理问题(24 浙江师范大学)

菲林考研  · 公众号  ·  · 2024-10-26 22:00

正文


菲林考研 不止电影

FILMS AND BEYOND

南风漫过山野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栏目致力于提供各高校热门考点与真题解析,为备考戏影专业的学子们提供宝贵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我们不仅深入分析历年真题,帮助大家了解当前戏影考研的命题趋势,同时也分享高分考生的答题方法和策略,以便大家能够借鉴并应用于自己的备考过程中,有效提高答题水平,最终成功考入理想的学校!



浙江师范大学  2024
如何理解私纪录片的伦理问题?


解题思路
Analyze ideas

解题思路

本题目考察的是近年纪录片领域内备受学界关注的私纪录片在创作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难度中等偏上。首先我们要提炼题目的两个关键词即“私纪录片”和“伦理问题”,显然题目预设了答题重点在于其伦理问题,因此在论述时不能错误地将三个论点写成“私纪录片的特征”,避免论述重点的偏移。而是可以从私纪录片的影像特质、拍摄方式中发掘其涉及的伦理问题是什么以及其原因何为,进而从创作的角度反思如何规避这些问题,使文章的三个论点内部存在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且这一概念的热议也与《四个春天》登陆院线以低成本盈利且广泛传播不无关系,因此在论述时可以投机取巧地以该影片为例证。


题目来源考据

纪录片热点;


知识点

私纪录片;纪录片伦理;纪录片创作


分值与字数

30分的题,1000-1200字即可。文章结构需完整,开头结尾以及三个论点,且每个论点的小标题需提炼该论点的论述重点,每个论点至少1-2个论据。


参考答案
Refer to Answer


作为一种私人话语记录,私纪录片将镜头对准创作者自己及其家人、朋友,通过去宏大的个人化影像叙事进行自我生命经验的书写 。然而由于私纪录片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以及对个体“私”领域的入侵,不免面临丧失道德底线的质疑,并陷入拍摄者如何自处的伦理困境中,如何处理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并进行隐私的曝光取舍已然是题中之义。

私纪录片强调的是从自我真实生命体验出发,通过将镜头向内转入私密空间审视自我、审视家庭,促使创作者和被拍摄者向内观察自我、审视自我。创作者及其家庭成员在镜头下倾诉和表达不幸,将个体创伤、家庭秘辛或者未解决的情感伤害暴露,从而完成内心积压情绪的抒发以及对内心未愈伤痕的抚慰,实现私人的自我救赎与情感疗愈。 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杨荔娜的《家庭录像带》 均以修复家庭创伤为出发点 日本私纪录片《临终笔记》 的导演举起摄像机的目的是为身患癌症的父亲留下最后的生活影像,用记录的方式陪伴父亲走向死亡。而在 《日常对话》 中,导演黄惠侦借助摄影机试图揭开母亲的伤疤,也揭开自己的伤疤,将内心中因相依为命的母亲多年对自己冷漠的困惑与不满一一袒露,借由摄影机的在场才问出了“我想知道她到底爱不爱我”此类日常生活中难以表述的话语,私纪录片由此成为了她自我救赎的途径。

《日常对话》

区别于传统的纪录片创作者的“旁观”,私纪录片创作者的直接“介入”,使得创作者的一言一行也被摄像机记录,这就让创作者具有了影片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双重身份。创作者充分了解被摄者的情感经历与人际关系,这就赋予了挖掘被摄者隐私的重要条件。 但当以启齿的陈年伤痛被无所顾忌地暴露和深挖时,会对被摄者造成二次伤害,而拍摄者也在此过程中双重身份相博弈,私纪录片陷入到“呈现最大限度的真实性”与“尽可能不伤害家人与自己”的矛盾之中。 日本私纪录片导演 原一男在《绝对隐私性爱:恋歌1974》 中,以大尺度的介入方式拍摄了前后两任妻子的私人生活,尽管导演是按照拍摄对象的要求进行的最大程度的真实呈现,但片中采用虚焦处理的分娩镜头仍然超 出了观众的常规想象以及合理接受,以致招致“道德底线在哪儿”的质疑。 《日常对话》 中,导演黄惠侦追问母亲“曾经为何要把年幼的自己送给父亲睡觉”,最后以两人痛苦地掩面而泣收场。当陈年的伤疤被亲密的人再次掀起时,被摄者内心的秘密与人性弱点被完全展现于大众视野下,极易产生伦理与道德上的争议。


《绝对隐私性爱:恋歌1974》

在私纪录片的创作中,过分暴露的隐私纪录虽然能够满足导演对最大限度真实的需求,却难以避免因为伤害到拍摄对象而导致的伦理失衡。 因此在拍摄 私纪录片时如何对待被拍摄者,怎样去处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便变得尤为重要。 《四个春天》 导演陆庆屹一家很早就有拍摄影像、记录生活的习惯,当陆庆屹提出拍摄的想法,家人给予很大支持。而导演所选择的拍摄场景基本不包括卧室等私人空间,而是在院内或户外,其他家庭成员也仅仅是作为亲人身份出现,不涉及个人信息的透露,成为了私纪录片走向公共视野的一次成功的探索范本。


即便是在拍摄过程中未及考虑,剪辑时的素材取舍仍需加以合适的控制,有意识地曝光取舍以保护被摄对象。 《四个春天》 演在面对姐姐患病、治疗、殡葬的影像素材时也几经挣扎, 《不快乐的不止一个》《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 等作品为了保护亲友隐私,在近年来都选择了停止了对外放映,转而自我收藏。若影片创作者在前期无法进行一种治愈性的弥补,那么在后期制作乃至传播上应该有所考虑,尽可能减少对私纪录片主体的伤害。


《四个春天》

如今摄像头已成为人类在数字时代的记忆工具,私纪录片正是以镜头这一“器官”进行私人化的影像书写,观众在类似的情感经历中共情共鸣、自我观照。尤其在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不断通过刻板化的叙事来框定不同人群的形象规范的当下,私纪录片的可贵性更得以彰显,因此在创作者对伦理问题进行规避的同时观众也应予以适当包容。


作者 | 叁叁

视觉 | 舟舟

编审 | 阿让、光



择校 | 备考 | 报名 | 咨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