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7
部门叫停
ICO
已经一周。目前进入了
ICO
组织该退钱退钱该退币退币、有关部门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环节。
我们再明确一下监管对
ICO
的定义: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民间定义简易版:区块链项目的“
IPO
”。
首先,既然被定性为非法集资、诈骗,出事以后,很多骗子当然就跑路了。那么你接触到骗子被忽悠的概率有多大呢?
非常大。
非法集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涉众性强。披着创新技术炫酷外衣的非法集资,更加吸引人。
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和广东,这三个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
ICO
的“重灾区”,而不是你认为的金融欠发达、民众金融知识普及率不高、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ICO
的路演,出没于各大五星级酒店,有很多有投资热情的大妈参加。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不少从事金融业的同学朋友,都买卖过比特币。
ICO
界的风云人物也很知名。著名的投资人薛蛮子,投了几十个
ICO
项目,声称终于找到了财富自由之路。他在微博上有
1100
万粉丝。
9
月
4
日
7
部门发公告的当天,薛蛮子在微博火速表态,支持监管决定,依法开展清退工作,并表示相信政府会对严肃创业的区块链项目甄别对待。
其次,被骗了以后该怎么办?
一个卖主跑路的“科技链”项目的投资者组成了一个退币群,互通消息。投资者寄希望于金融部门和公安部门,
7
个部门的联系电话在群里被滚动发送刷屏。
一名科技链投资者表示,自己还持有100多万个虚拟币,现在联系不到卖币的人,已经报警。
据悉,
ICO
清退工作将由各地金融办负责落实。但
7
部门公告也强调,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因为,
ICO
是非法活动。
有投资者表示,是向上级购买的币;有的投资者推荐了同事购买。出事以后,卖家跑路。这是多么经典的传销套路啊!
有投资者在群里诟病监管部门的政策“太粗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既然早就说了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政府如何负责到底呢?
耐人寻味的是,央行旗下的一个微信号“成方三十二”在
9
月
9
日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有一种风险叫道德风险
从非法集资‘买者自负’说起”。
文章称,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意识本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而“刚性兑付”或政府兜底则会使非理性投资更加疯狂。一旦发生问题就“不找市场找市长”,无疑会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文章还称,防范道德风险,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责任。此外,防范道德风险,要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坚持法治原则。
投资者,买者自负啊!
最后,投资者对
ICO
的认识,依然分化严重。
业内专家、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多次提醒,
ICO
相关的代币与人民币或者央行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无关,大部分都是传销币、集资币,希望投资人予以警示。此前,央行联合各部门已经“打掉”一些冒用央行名义推广数字货币的个人和企业。早在
6
月
15
日,央行就发出了“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
部分
ICO
项目称将转战海外。
➤
公信宝在官方微信上透露,已与多家海外交易平台建立了对接合作,并将很快上架。
➤
比原链则在微信回复投资者称,正在寻找可以上市的海外交易所。
➤
12
链发布公告,近日将上线阿希币、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电子货币的交易模式。
有的交易者表示不愿接受清退的比特币,将继续持有代币,等待投资者的
ICO
项目在海外上线。
更有意思的是,一家
ICO
组织表示,在清退过程中将实行“退一赠一”:按照
1:1
附赠未来将要上线的虚拟货币。这些赠送的虚拟币,会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