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任推邦  ·  呼声很高、收益多多的懂车帝项目上线啦! ·  6 小时前  
芝能汽车  ·  恩智浦2024年三季度:营收下降,利润下滑 ·  2 天前  
星球商业评论  ·  扶我起来,我还要造车 ·  3 天前  
品牌头版  ·  被撞烂的问界M7,让赛力斯很为难 ·  3 天前  
译中人  ·  弹性工作, Volvo沃尔沃实习, 200/天 ·  4 天前  
译中人  ·  弹性工作, Volvo沃尔沃实习, 200/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杭州丨阳光照耀浙里。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5-26 08:15

正文

从车里出来,抬头看一眼浙江大学正门。

这里是杭州玉泉。这里是过去的国立浙江大学。我们到这里。现在的浙大人说,我们在“浙里”。

他说:“我是浙大毕业的。”

他说他在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四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留在浙里。那时候他住在这幢学生宿舍里。

毕业的时候,他带走了一张照片——

阳光照耀浙里。




从浙里一直向前走,前面是草坪,草坪的前面是图书馆。

一尊塑像,一个大学的魂。

“这是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他说,“竺可桢先生是我们浙大老校长。”

“早上好!先生。”

“早上好!”

竺可桢先生看着他,看着大家,好像看着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

竺可桢先生看着浙大校园,看着浙大校园外面,他看得很远。

竺可桢先生,可爱、可亲、可敬。

他说现在有人叫竺校长“竺爷爷”。

 


浙里有一个咖啡屋,叫1897。

他说这是一个念旧的地方。浙大就是浙大。有情人就是有情人。

坐在1897外面喝咖啡,心里想着从1897走来——

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坡道。

从浙里一直向前走,转过一个弯,再转一个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求是之路。

浙里的“之”,并非是之乎者也。这是浙大之美。

钱塘江水流到这里转一个大弯。

山水见证。山水就是山水。之江,还是之江。

浙大那么大,每一块地方都是那么教人难忘。


 


这是一条曲折、漫长的路。

今天的浙大,曾经有过“西迁”,那是风雨兼程,冰雪相伴。

从1897开始,浙大人一路走来,恍然之间一个甲子,又一个甲子。

他说今年是2017年,我们浙大已经有120年。

120年过去了。对于浙大人来说,要说的话哪里说得完?现在,只有两个字“求是”,刻在心里。




求是:是孤山林社主人的百年教育初衷。

从杭州蒲场巷求是书院,到杭州笕桥浙大农科农学,历史离当下的我们有点远,有点陌生。但是不算遥远,不算似曾相识,不曾相识?

1897求是书院,开启了一座百年名校——国立浙江大学。

当年,求是精神转场,由蒲场巷来到玉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他说浙大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

他说他很喜欢现在的浙大启真湖。

他说他过去在浙里读书,读什么书,书里说了些什么,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书之后的重新思考。

他说读书,意味着求是,创造一个新的思想空间。

他说他在浙大求知、求是,浙里是他最好的选择。

他说:“我爱浙里。”

他说有些感觉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

现在,他只有一个希望——

浙大求是精神薪火相传,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这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走进浙大的影像记录,我们把镜头对准当下浙大校区,记录下自然的风景,厚重的历史和人的状态。浙大前辈和当下浙大人的活力,成为浙大历史上最具纪实力量的影像。

不必大话张扬,不必诗兴乱发。历史不是行云,历史不是流水。

历史就是历史。浙大就是浙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2017年5月号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