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欧罗万象EuroScope
热门的欧洲政治新闻,冷门的欧洲政治常识,直击2017欧洲各国大选,观察欧洲社会走向。关于欧洲政治的一切,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的2024】韩鼎:寻龙问古赞盛世 ·  23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946年,辽军攻入后晋,29岁的耶律阮指着4 ...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冯小红 邵世臻 | ... ·  4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对女人有以下4个反应,就是爱上你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欧罗万象EuroScope

“改变一切以让一切维持原样”——意大利与欧洲一体化的困境 | 欧罗万象·意大利

欧罗万象EuroScope  · 公众号  ·  · 2018-03-04 15:28

正文


本文系欧罗万象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译者:于凡超、范郑杰

序言、校对:范郑杰、宋迈克


在这周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意大利议会选举的背景、看点、选举制度、政党情况,并着重介绍了贝卢斯科尼的复出和五星运动的转型。今天便是意大利选举的投票日,我们将眼光放远,来关注意大利选举与欧洲的关系。


在Stratfor的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意大利的经济状况及与欧元区的关系,分析了意大利选举的可能结局对欧元区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作者对欧元区改革并不抱过大信心,指出最有可能发生的仍是欧盟仅满足于最简单、肤浅的改革。在文章结尾,作者将这种流于表面的改革做法归为“改变一切以让一切维持原样”的“豹主义”,并指出这种做法可能为更大危机埋下隐患。法国《世界报》的社论也对意大利选举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影响做出了展望,指出左右大联盟的可能性或许对欧洲最有利,但很难发生。《世界报》花了另一半篇幅明确指出了欧盟需要为意大利陷入如今糟糕现状负部分责任:经济危机后,几乎是由布鲁塞尔强加的紧缩药方带来了直接的“社会代价”;而在难民问题上,“欧洲支持的缺失”让意大利“独自应对了超过60万难民的涌入”,给排外民粹力量的崛起提供了温床。所有这些,让意大利人感到“对欧盟的忠诚和付出并不会有所回报。”


《世界报》严厉地指出:“2018年的意大利展现了西方民主危机中的几乎所有症状:传统政党式微、极端力量崛起、反建制候选人大行其道、选民疏远政治、投票缺席率屡创新高。”无论这次选举结果如何,“来自意大利的威胁”的背景之深远,恐怕不会随着这次选举的结束而消失。


欧洲准备迎接意大利选举

原文Europe Braces For The Next Italian Election,首发于Stratfor Worldview,2018年1月23日福布斯(Forbes)转载


作者:Adriano Bosoni

译者:于凡超

校对:范郑杰


意大利的大选将会是今年欧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怀着对现任领导人和经济状况的不满,意大利选民将于3月4日前去投票。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发现选票上少不了反建制的候选人。五星运动(Five Star movement)是主要由痛斥意大利传统领导人的政治局外人组成的抗议性党派,他们已经推动主流政党开始赞成民粹主义和疑欧主义的观点。比如,右翼的北方联盟(Northern League)已经呼吁更严格地控制移民,并提议就意大利的欧元区成员国身份进行全民公投。同时,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领导的中右翼意大利力量党(Forza Italia)提出引入一种与欧元共存的平行货币,并忽略欧盟有关限制国家干预拯救问题银行的规定,即使是亲欧盟的中左翼民主党也表达了对布鲁塞尔持续紧缩措施的不满。


鉴于其经济体量、银行业坏账问题问题及国际银行所持有的意大利国债数量,意大利的退出可能会导致欧元区的终结。但是,意大利大选不仅仅关乎欧元的命运,更大的风险在于它可能会动摇法德同盟,阻抑欧盟改革的进程。


寻找脱身之法?


尽管今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大约1.5个百分点,但这并不会抵消其长期的经济下滑趋势。在税收高昂、劳工法僵化、政府腐败和人口老龄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意大利的GDP增长率从1990年代的年均1.4%持续下跌,在2010年到2017年间陷入停滞。加入欧元区是否也是意大利几十年来经济萎靡的因素之一尚有争议,但至少,使用共同货币确实剥夺了意大利领导人以往频繁使用的经济刺激工具:货币政策。在使用欧元之前,意大利通过货币贬值来应对金融危机。现在,既然这种选择已不复存在,意大利政府只能诉诸财政政策。而在欧盟机构的指导下,这些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就是削减开支和提高税收。这些不受欢迎的政策激发了意大利选民对欧元区和建制派的反感。


欧元区三大经济体增长率曲线对比(1990-2017)


尽管很多意大利政党采用了欧洲怀疑论的言辞,但目前来说,意大利退出欧元区仍不太可能。一方面,就欧元区成员国身份进行全民公投需要修改意大利宪法,而目前的民调显示没有政党能够赢得足够选票以单独执政,因此下届议会将难以实现这一举措。而大选后的联盟谈判或将延续数月,一旦议会任命政府失败,还将开启新一次投票。另一方面,还没有一个热衷于退出欧元区的政党给出具体的退出计划。而且大多数意大利人反对离开欧元区。尽管许多选民不喜欢欧元区,但是他们也清楚退出可能招致的风险。


退出欧元区并不是此次大选中各政党的优先讨论项。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五星运动、北方联盟和意大利力量党的观点在最近几周都有所后退。他们对欧元的批评意在激起民族主义情绪,笼络那些对意大利政治经济现状不满的大批选民。这也成了各个政党可以使用的谈判筹码,以实现他们的真正目标:修改欧盟的财政规则。


重新议定规则


大多数意大利政党都认为欧盟的赤字和债务规则从法律上束缚了意大利采取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政策,包括那些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党也是如此。他们尤其批评《欧洲财政协定》(European Fiscal Compact),该条约建立了对欧盟成员国财政政策更为严格的控制,包括对保持预算平衡的要求。2012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意大利在德国的巨大压力下签署了该条约。尽管欧盟在条约实施中保持着灵活性,意大利政客们仍对一个缩减了他们国家政府政策空间的法律框架存有疑心。二十年前,许多欧元区的支持者认为外部限制将有助于规训意大利领导人。而如今,这些限制被意大利政客所唾弃。


无论意大利这次选举最终产生的政府是什么样的,它肯定都会发起挑战,尝试修改欧盟的财政规则。欧盟的成员国政府和机构将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他们可以重新谈判甚至废除《欧洲财政协定》以迎合意大利的期望。然而,欧盟的北欧成员国可能会抵制这种做法,因为他们想保持对南方国家财政政策的监督。第二种,欧盟也可以选择忽视意大利彻底修改条约的要求,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疏远意大利政府,促使其采取危及整个欧元区的单方面措施。第三种,也是最可能采用的选择就是是妥协:如果意大利保证不制造太多麻烦,欧盟可以容忍它偏离财政目标。意大利和欧盟曾经尝试过这一选择,它会防止欧盟在短期内爆发政治危机。但该方案也会使欧洲一体化付出高昂代价,因为欧盟成员国和机构正在寻找让欧元区更坚韧的办法。


夹在法德之间


诸多旨在抵御未来欧元区金融动荡的措施都富有争议。例如,对于建立一个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uropean Monetary Fund)以应对金融危机、开辟一个单独的欧元区预算以支持欧元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等提议,不同成员国持有不同的观点。尽管如此,这些措施仍然有通过的可能,因为它们增大了欧元区的财政支出,而并未增加风险。而意大利感兴趣的提议——比如为欧元区银行的存款设立共同保险——则正相反,会把风险扩展至欧元区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其他国家来说,意大利因此可能变成一大问题。


由于意大利支持更大的风险分担、更高的公共支出和更灵活的财政规则,它将会视法国为天然同盟。毕竟巴黎和罗马总体上保持着对欧元区相似的看法。但是法国有自己优先考虑的事项。通常,法国需要在它对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和它与德国的伙伴关系之间寻求平衡。欧盟的未来就部分取决于法国会如何应对这一困境。


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


与南欧的紧密关系让法国在与德国和北欧国家的谈判中拥有一定影响力。不过,法国政府只会在不危及法德同盟的前提下才会支持与柏林利益相悖的措施。目前,尽管欧元区改革的谈判尚未开始,德国政客们已经划出了底线:德国主要政党最近签署了一份联盟协议的草案,该草案表达了他们对增加欧元区风险分担的保留态度。法国愿意听取意大利的意见,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还会与意大利站在一边。然而,法国会避免采取任何有损自己与德国伙伴关系的行动。与此同时,意大利也认识到这一局限,他们受巴黎-柏林同盟的启发,也向法国提出要签署一份战略协定,为努力防止在有关欧元区未来的讨论中被孤立。该协议将于今年年底出台,它将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建立一个更为紧密的合作框架。


豹主义的局限


怎样对待欧元区争论将与意大利在其中的角色的讨论联系在一起。欧盟成员国可以决定将意大利纳入欧元区下一步的深化体系中,以期通过压力、控制和灵活性三者的组合来帮助意大利实行经济和体制改革。但是这一策略或将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种子。只需看看希腊发生了什么:尽管希腊当时对欧元区来说是很大的风险,但欧元区仍然接纳了它。如今,欧元区仍然在应付这一决定带来的后果。另一种选择是,意大利的欧盟伙伴国可以尝试将罗马排除在欧元区将来的部分改革之外。但是,打破所谓欧元区神圣的团结可能将触发一场政治灾难。


在这里,最有可能发生的又是第三种选择:欧盟成员国可以以意大利为借口,延缓实质性改革,寻求最容易的目标——例如安全与防务合作,或者是欧元区浅层次的改变——做出谨小慎微的改进,并将其宣传为一大成功。这些成就可以是一次胜利,尽管是有限的胜利。考虑到现今欧洲盟支离破碎的政治状况,任何团结的表现——无论多么渺小——都是欧盟的胜利。但同时,如果不能通过有意义的经济和财政改革来补救欧元区的缺陷,新的问题就可能出现,更激进的疑欧运动就在前方。


威斯康蒂的电影《豹》


意大利和欧盟的政客们都长期依赖于一种豹主义(gattopardismo)的策略来应对日常运作的种种困难。“豹主义”这个词源自于20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小说《豹》(译者注:Il Gattopardo,《豹》是一部托马齐·迪·兰佩杜萨创作50年代末的小说,卢齐诺·维斯康蒂曾把它搬上电影荧屏。小说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便是:“想要一切都保持现状,就要让一切都改变。” Se vogliamo che tutto rimanga come è, bisogna che tutto cambi.),它用来形容那些流于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到目前为止,“豹主义”较好地帮助意大利和欧盟避免了灾难。然而,这种政策也为新的、或许更严重的问题埋下了隐患。有朝一日,这些问题将会生根发芽。


欧洲面临来自意大利的威胁

原文Europe: la menace italienne,2018年2月27日发表于法国《世界报》


作者:《世界报》

译者:范郑杰

校对:宋迈克


疑欧派政党的壮大是意大利议会选举的一大特点,而3月4日投票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欧盟凝聚力遭遇了新的威胁。


一边是正在寻找自己的德国,一边是正在大步远去的英国,欧洲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一个混乱的意大利了。但亚平宁半岛上3月4日将举行的议会选举,其结果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欧盟内部的凝聚力带来了全新的威胁。


长期以来,作为一体化的共同发起国,意大利曾是对欧洲最为热忱的国家之一。然而,这次选举中,疑欧派政党却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诚然,在竞选后期,极右翼的北方联盟和民粹主义的“五星运动”都缓和了他们对欧盟的批评立场,放弃了要脱离欧元区的言论。但是,部分分析家指出,这种迟到的谨慎只是它们在看到了选举获胜的可能后采取的策略性调整。


对一体化最有利的意大利政治局面,是以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为核心的左翼和以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为核心的右翼形成大联合政府,但这种可能性正日益远去。而对欧盟来说,如果马泰奥·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领导的北方联盟在右翼联合政府中压过了贝卢斯科尼的右翼,这种局面将是灾难性的。

那么,意大利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追溯到2011年,那时,失去公信力的贝卢斯科尼在市场和欧洲伙伴的共同压力下被迫辞职。对于导致他下台的糟糕局面,贝卢斯科尼自己要负极大责任,但当这位81岁的骑士(译者注:共和国第六任总统乔瓦尼·利昂纳授予贝卢斯科尼荣誉骑士勋章,所以贝卢斯科尼的一个外号就是骑士il Cavaliere)借着这次特别的竞选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前台时,他还是一直不忘提醒人们:2011年发生的事情在他眼中是一场政变。他的继任者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译者注:2011年11月,贝卢斯科尼辞职后,曾经担任过欧盟反垄断专员的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成为过渡政府总理,蒙蒂是无党派人士,并未参加竞选。)的确努力让意大利避免了像希腊和葡萄牙一样被接管的命运,但是意大利也付出了相应代价——落实欧盟的药方产生了社会代价,意大利民众苦不堪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