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0.3万辆,渗透率为15.1%,而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45.6%。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醇氢生态公司总经理刘汉如告诉记者:“从用户视角看,新能源商用车充电时间长、补能设施少、续航里程短,以及使用场景复杂导致的产品性能焦虑等主要痛点,制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1
ONE
商用车向“新”速度缓慢
“推动商用车新能源化势在必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告诉记者,商用车保有量占比12%,但是排放占比超过55%。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对能源结构转型起了很大作用,商用车产业应该积极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的趋势。
“商用车电动化面临三大难点,一是使用场景复杂,对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现有电动化方案难以满足;二是经济性要求高,电池、氢气价格及相关成本制约市场化;三是补能设施不完善。为加快商用车和物流领域的绿色转型,需探索更为多元化的电动技术路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在近日举办的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说。
业内专家认为,当下需要达成一个行业共识,即新能源汽车应以电动化为主体,并推动多元化发展,包含增程混合动力、甲醇、乙醇、二甲醚等多种路线。既符合行业需求和国内实际情况,也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和产业安全。
2
TWO
醇氢电动技术蓄势崛起
在商用车领域,醇氢电动技术路线近几年获得越来越多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蒋炎坤对记者说:“氢是很好的燃料,但最大的问题是储运难,如果把甲醇作为载体来解决氢的储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电动汽车这些年突飞猛进,为后期其他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醇氢技术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角度是商用车新能源化值得推广的解决方案。”
师建华认为,醇氢电动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不足,具备超长续航,可以上“绿牌”,商用车是企业的生产工具,满足企业用户对新能源商用车“多拉快跑、低碳运营、降本增效”的需求,且能实现商用车场景的全覆盖,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都具备了产品支撑的能力。多家商用车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发展醇氢电动汽车,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深入研究甲醇燃料多年,他表示,“电是好输不好储,氢既不好输又不好储”,而甲醇常温时是液体,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在陆上可通过管道输送,海运成本亦很低廉,还能像酒一样长期储存。应根据场景的特点使用最适合的能源。
“醇氢电动技术使用甲醇,我国甲醇产能丰富、来源广泛,不依赖进口,而且体量巨大。”师建华说。
据了解,醇氢电动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方面也获得一定支撑,其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一直得到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在地方层面,山西、贵州、浙江等省积极推广和应用,在购车、行驶权、路权、加注站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醇氢电动汽车已进入到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3
THREE
如何突破“堵点”“难点”
目前,醇氢电动技术在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矿卡、装载机、城市公交等场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贵州省贵阳市开创了甲醇应用的“贵阳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醇氢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逐步形成了保障运行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