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我的一篇文章的评论里,有个朋友留下痛心之谈:
恩,你说的这些内容,我有印象,
it literally feels like a life time ago.
不是我老了,而是你一直没有老,恭喜你。
年轻时的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一点微小的成就,“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缺一不可,所以我买了一柜子的书和
3
公斤重的
E-book,
试图从中获取生活的秒谛;同时我不停地奔走,认识了很多朋友,还谈过很多恋爱(当然这不是为了勇攀生活高峰,纯属不凝滞物而与世推移)。到头来,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阅读了伟大或晦涩的著作而精进对世界的认知,也没有因为去过热闹或生僻的地方而让人生观恢弘,最后,爱过的人我甚至都已记不清,有人常出现于我梦里,但醒来的时候我甚至无法分辨,她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还是梦境本身?
一个多月前,《你真的了解生蚝吗》一文横行网络,一开始我完全没有预期其热度,仅仅是把它作为众多严肃美食文学中的一篇,漫不经心地发了出来。后来我分析了一下为何这篇文章能成为所谓“爆款”,因为它读起来,能让很多人相信:真的有人对生蚝进行了漫长而严谨的科研,以及生蚝真的就是那个样子。
------
这也是金庸的武侠为何比其他作者更受欢迎的原因,不在于其文学性,而在其和历史无缝嫁接的神乎其技,以及并不违背物理定律的
武学描写(全书中唯一不像人的高手无名老僧,还是倪匡代笔)。简单点说,即使拍电影都好拍得多,不需要那么多特技。
于是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真的以研究生蚝为专业方向,甚至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学生来找我认亲,在这里先向海洋所的老师同学道歉,我没成想你们会看到,下次一定写自己来自社科院,毕竟那里出骗子的概率更大。。。我并没有从事过任何和生物相关的学习或科研,对生蚝的认知仅仅来自几篇科普性质的文献,
------
作为一个成都人,我对生蚝的了解就相当于沿海居民了解仙人掌,但这并不妨碍我写出这篇作品。
如果说我在写作上有哪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在于此。我这人比较爱思考,之所以不喜欢过多参加社交活动、不喜欢说太多话,就是因为它们会妨碍我思考,甚至喝酒也是为了思考,毕竟喝多了你会觉得自己变了一个人,相当于在换位思考。
----
我是个理科生,我的偶像是爱因斯坦和欧几里得,前者在没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的情况下,通过纯粹的
Thought experiment
(思想实验)构建出了相对论的宏伟大厦,后者用了
5
条公设就演绎推理出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这里毫不客气地说一句,在我看来,大多数读书人的书是白读了,就如同绝大多数的游客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谈资和朋友圈,他们无法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获得思考的果实,也无法真正的成长,时间改变他们的仅仅是发际线和细胞端粒。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是挺羡慕他们的,很多人向往着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而事实上他们就是,只是不自知。
所以,我并没有像很多朋友夸奖的那样,拥有卓越的想象力。爱因斯坦也没有。我们都是靠着归纳演绎,从简单推导复杂,爱因斯坦据此写出了相对论,而我写出了《肥肠之神》。我们都是思考和理性精神的受益者。
除了方法论,时间对我的改变还有另一方面,即如何和世界相处、对自己进行生活管理。许多朋友热爱我当年写过的一篇短文《万痛千伤只等闲》,在那篇文章里,我抒发了年少时对于伤病和痛苦的不屑,鼓吹对抗肉体和精神伤痛的最佳方式就是强硬,正面对抗,
and I always won.
而现在我想向广大读者朋友道歉,当年我散布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人年纪越大,愈发觉得应善待自己,善待生活。举个例子,过去的我以带伤运动为荣,觉得娘炮才会屈服于伤病,甚至迷恋疼痛的感觉,认为疼痛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如果疼痛没有正面价值,生物就不会进化出这一机能。而现在我发现我要是再逞强,痛倒没什么,恐怕就残了。
-------
我深刻认识到了当年始终未堪透的道理:疼痛的价值在于提醒人类伤病在哪,以规避之,就像被马蜂扎了应该抱头鼠窜,而不是朝着蜂窝扑上去。我意识到,过去的幼稚是因为对毛泽东思想和党史军史研究得不够,没领会毛主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不懂得什么叫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
现在好了,我今天腰疼,明天就练胳膊,明天手掌被刀扎了,后天就练腿,要是浑身都疼,我就躺着继续研读毛选,学会和伤病共存。核心战术是用空间换时间,以取得最后胜利。
再举一例,我时常被鬼压床,频率为
1
周
1.5
次,过去的我主张兵戎相见,简单说就是当你四肢麻痹、感觉被鬼压着或掐脖子的时候,以吃奶的力气拼命挣扎,甚至和鬼对骂,威胁杀他全家,最后当然能从睡眠麻痹(鬼压床的学名)中解脱出来。但是我经对比实验发现,你什么也不做,也能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摆脱。那个不存在的“鬼”并不是怕了我,他只是一个过客,本来就会离去。所以现在的我已经学会和他共处了,每次感觉呼吸困难、肢体僵硬的时候,我并不会害怕或者激动,心跳维持在
70
,徐徐跳动,有时还会勃起。有时迟迟感觉不到被鬼压,我还会不耐烦地催促它:“赶紧的,天都快亮了,你爱压不压吧。”后来我发现,越是肢体放松,以及转移注意力,比如想想上证指数、想想房价,想想林志玲一辈子不会嫁给自己,你就会觉得鬼压床算什么,恨不得当场被压死。这样一来,反而解脱得越快。同志们,这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一次伟大贯彻,毛泽东曾经指出“战争不是孤立的,它是政治的继续”,同理,梦境也不是孤立的,它是生活的延续,你要懂得热爱悲惨的生活,才能战胜同样悲惨的梦境。
比如你经常梦见你在白天极力逃避的人或事,然后热泪盈眶地醒来,失眠到天亮。其解决方案就是白天多想、使劲想、翻来覆去地想,在清醒的时候痛苦得麻木了,在梦境里才会习惯。你会走上前去和梦里的她热情地打招呼,说“小王你好,又在梦里和你相见啦!今天这裙子挺好看嘛,就是没穿黑丝,明天的梦里记得及时整改!”,“好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