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巴赫爱喝胡辣汤,我的新书
《不做情绪的奴隶》
已经在
京东、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
全面发售。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等全国各大实体书店正在陆续上架中。
亲身测试了一下,我在北京居住,京东当天下单,隔天就能收到书了。非北京地区可能会隔一两天,不过依然是很快的,我的爸爸妈妈在郑州下单,也是隔天就收到了。
《不做情绪的奴隶》
由北京享读文化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写作过程历时两年,出版过程历时一年半,经历了非常艰辛的孕育过程,现在终于结成果实,与大家见面了。我感到非常地开心和激动,能够和你们——我最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起经历这样有意义的人生时刻。
我知道很多读者朋友,这些年来都很关心这本书的进程,我私下也经常收到大家询问这本书的留言。所以今天,在这本书诞生的日子,我把大家平时问我的关于这本书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做一次特别的“有问有答”,来为大家深度地揭秘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它的诞生过程。
问:巴赫是什么时候决定要出这本书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想要出书的呢?
答:我是从2015年10月份开始在知乎及公众号写情绪管理文章的,头半年时间,积累了大约十二万字左右,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到了2016年上半年,我发现隔三差五就会收到读者这样的留言:
“巴赫姐,哪里能买到你的纸质书?我想长期收藏你的书。”
“巴赫姐,你一定要出纸质版啊,我要在你的文章上划重点,做笔记。”
“巴赫姐,你出书吧,就把你以往写的这些文章编成一本书,我肯定买。”
“巴赫姐,求出纸质书啊,自习课教室里不让带手机,但是又忍不住很想看你的文章,要是现在手里有纸质版的书就好了……”
2016年6月,享读文化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出书的意愿,我想到读者的留言和诉求,觉得
或许自己真的应该整理一下以往的情绪管理文章,把它们出版成书,而现在正是一个恰当的时机。于是在经过了比较谨慎思考之后,我于2016年8月3日签约,决定要出这本书。
我从2016年8月签约后,开始整理以往的文章,另一边和策划团队开始商讨书的架构和定位,再按照这个架构去写新的文章,直到2017年3月完稿。其后又经历7个月的修改,于2017年10月最终定稿,共12万字。此后这本书又经历将近一年半的出版过程,终于在2019年的春天与大家见面了。
问:
《不做情绪的奴隶》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什么的?
答:这是一本情绪管理的工具书,也是一本心灵疗愈的自救书。
“情绪管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有些朋友可能会这样想:“情绪,还需要管理吗?有情绪就忍着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实际上,“忍耐”恰恰是最糟糕的做法。“忍耐”并不会让我们舒服,而只会让我们感到憋屈。
负面情绪压抑地久了,积攒地多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破坏力,轻则引起争吵、冲突,重则引发身心疾病。可谓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爆发时惊涛骇浪”。
所以,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强忍,
而是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用积极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边界,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心里堵着的那口气,才能顺畅地呼出来。
而
《不做情绪的奴隶》
这本书,正好为大家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情绪管理方法,让你在面对“委屈”“愤怒”“嫉妒”“自卑”“纠结”“焦虑”等任何一种负面情绪时,都马上能查到应对它的方法,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一步一步地按图索骥,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救出来。
问:巴赫是怎么想到给书取名为
《不做情绪的奴隶》
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答:其实最初我在写书稿的时候,并没有想好最终的书名,我的策划团队希望我能想出一个“既简洁,又实在,还得一见戳心”的书名。这个名字可真是不好想!那段时间我跟疯了一样地跑去各大书店研究畅销书名,可是仍然没有想出头绪。
有一次,我们策划团队开会,我带来了一摞自己写的策划材料,在材料的扉页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仅以此书献给不想做情绪奴隶的你,愿你成就一个心理强大的自己!”
没想到,我的责任编辑一眼就看中了这句话,她激动地拿笔尖指着这行字说:“巴赫,这句话真的很戳心,你的书名就应该叫这个,就叫——
《不做情绪的奴隶》
!”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不做情绪的奴隶》
,这真是一个好书名。我原本想要传递的思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希望每个看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学会和情绪相处,不被情绪所控制。我们其实可以和情绪成为朋友,我们其实可以把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后来我又私下采访了自己身边的二十多位朋友,我把
《不做情绪的奴隶》
这个书名混杂在另外四个备选书名之中,让大家选出“最想买”的那一个,果然,
《不做情绪的奴隶》
获得了最高票数(16票)。
就这样,书名很顺利的就定下来了。
问:终于看到自己的书出版了,拿到书的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想跟读者分享呢?
答:心情很复杂,是多种情绪并存的一种状态。既有喜悦和感激,其次也有压力和焦虑,同时也有另一种奇异的平静感和抽离感。
首先是喜悦和感激。
这本书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作品,更是整个策划团队,出版社,和前前后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的结晶。本书的总策划人许书源女士,第二策划人周翛颖女士,责任编辑徐子茼女士,版式设计许天琪女士,封面设计奇文云海公司,都为这本书的诞生付出了极多的心血和力量。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位人物,就是引我进入心理学大门的恩师郝敬红老师,她在我整个写书、出书的过程中一直陪伴着我,指引着我,给予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郝敬红老师的陪伴、帮助和指导,这本书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出版,所以郝老师也是这本书非常重要的一位贡献者。
最后,我最重要的想要感谢的人,就是一直以来陪伴在我身边的读者朋友们。不论是公众号的汤友,还是知乎的知友,我都特别感谢你们一直认真收看我的文章,及时地给我留言,给我反馈,告诉我你们运用了我的方法,收获了怎样的效果,你们给予了我非常非常多的自信和力量!
这本书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终于结出了果实,所以当我收到样书的第一瞬间,我内心的感受是喜悦和感激。感激所有工作人员一路上的付出和心血,也感激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写作的坚持。
除了喜悦和感激之外,第二种情绪就是感到压力。
老实说,我心里是希望这本书的销量能够好一些,一方面,是真心觉得自己的方法论是有价值的,是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希望自己的理论价值能够被图书市场所认可,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以不辜负那么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另一方面,也是真心希望能有更多读者朋友接触到我的情绪管理方法论,用它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以此减少自己跟自己的情绪内耗,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积累真正重要的人生价值中去。
第三种情绪,就是一种平和,平静,又有点抽离的感觉。
我经常在微课中给汤友们讲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道士,他经过一辈子辛勤的修炼,终于成仙了。
小道士问他:“师父师父,成仙是什么感觉?”
老道士说:“成仙之前啊,每天做饭,扫地,念经,打坐;
成仙之后啊,每天做饭,扫地,念经,打坐。”
小道士问:“啊?这不是一样吗?”
老道士说:“不一样。我成仙之前呢,做饭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哎呀那个地我还没扫呢;扫地的时候,想的是哎呀昨天念经的时候哪里漏了一段师父要责骂我;打坐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又是晚上做什么饭好吃……
而成仙之后呢,我做饭的时候,心里就只想做饭,心念集中在一处,聚精会神的把手中这个土豆切好。扫地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扫地,就聚精会神的把这个地扫好。干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成仙之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