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总台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首届电竞奥运会来了! ·  2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爱自己,从停止做这3件事开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故乡归来回望系列之二:不想读书的少年、贷款赌博的中年、还有“胆大”的村干部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09 10:51

正文



文/暗涌(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但事实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对故乡这个概念越来越淡漠,而这不是单方面的选择,这是人与故乡彼此之间的痕迹。



正文:
本文原标题为:故园归来说故乡之乡关何处: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越在故乡待得久,了解得越多,发现值得深思的事情越多。这么多年,我离曾经的故乡越来越远,而曾经的故乡也离我渐行渐远,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每一次回来,就觉得已经渐渐认不得故乡。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关于“老去”的故事,今天再说几个别的(识局君注:个案不代表整体,此文仅提供一个管中窥豹的视角):



1.打死也不想读书的年轻人

如今,想读书的年轻人,并不比10多年前多,甚至更少——这个事实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10多年过去了,农村校园里依然是缺乏生机的老师,穿得脏兮兮的留守儿童,但最恐怖的是节节攀高的辍学率。

是我太傻太天真么?照理说,现在农村孩子读书已基本不需要学杂费了,已基本不存在费用方面的问题,但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读书了?


邻居的一个小孩,初中没有毕业,就不想读书了,想跟他的同学到大城市打工挣钱。他的父母气得饭都吃不下,但对他毫无办法。打他,骂他,说他,给他讲道理,种种办法都用过,但他不读书的心早已坚如磐石。

他的父亲使出了一个绝招:让他背三天牛粪。如果三天之后他还是宁愿背牛粪都不读书,那就让他自己选择。要知道现在农村的孩子,实际上从小干的农活不多。但这个孩子竟绷着一股劲,三天之间把家里牛圈的粪全部背到地里,又从地里全部背回牛圈,来来回回,大热天累得汗流浃背,竟“宁死”也不读书。气得发抖的父亲,对他没了办法,让他自己到城里打工去了。

村里还有一个孩子,高中阶段一直在学校混日子,很早就谈了一个女朋友。这孩子脾气暴躁在老家是出了名的。一次,由于想要退学,女朋友坚决不同意,说着说着竟和女朋友吵了起来。气急败坏的他竟然一怒之下一刀劈了过去。谁知那一刀用力过猛,她女朋友的耳朵当场就被劈了下去。村里人都知道,他被抓到了公安局,然后被侦查起诉,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了七年。刚进去第三年,他的父亲生病去世,他却得不到出来探视的机会。据说,他在监狱里给他父亲磕了一百个响头,对自己的冲动表示忏悔,但为时已晚。

远房表哥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好。高中还没毕业,也是坚决不想读书了,只想跟她同学去沿海城市厂里打工。她的那些辍学的同学,年龄都还小,但在外打工的间隙,到各个景区去旅游,还买了Iphone,让她无限向往。当把不读书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气得直跺脚,让她不读书就滚。父亲显然是生气了。虽然疼爱他,但家里几辈人都是农民,让父亲有些抬不起头。

她却真的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几个月也没跟家里联系。等她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个怀孕好几个月的大肚子了。那时她还不到18岁。后来,因为月份太大,考虑到她的生命安全,不敢拿掉孩子,家里只好同意她不读书了,把孩子好好生下来。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她说自己的孩子,来自一个有妇之夫。



2.人生难得几回搏,贷款也要赌一赌

每逢春节,沉寂了一年的村里便好像转瞬之间就变成了繁华热闹的澳门赌场。而在平时,虽然不像过年期间声势那么浩大,但对此的热情绝不衰减。

赌博的路径其实是和炒房一模一样的:以前,很多人都只是每把打5块或者10块。后来突然之间,村里回来了“土豪”,要求每把至少打50甚至100。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面子”,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反正一个“大赌”的场合就正式组成了。刚开始是小团伙作战,后来这种风气逐渐蔓延至全镇和周边乡镇。最有自豪感的是赌注最高的,赌注200的看不起赌注100的,赌注100的看不起赌注50的,看不起层层传递。后来,此起彼伏的麻将声便在我的故乡经久不衰地响起了。

有个开便利店的,店开在镇上的三岔路口。房子和店都是两口子多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开起来的。本来生意做的不错,但当麻将之风传来时,人毕竟难以抵挡“快富”的诱惑。一来二去,店主也染上了打牌这毛病。时间一久,却越输越多。越输,反而越想回本。几个月以后,把店都抵押了,出去借钱想要殊死一搏。可是还是把店输了。

病急乱投医,输红了眼的他向姐夫借钱,姐夫没钱,他竟叫姐夫帮忙到信用社办贷款。姐夫一时心软,竟真的帮他贷了五六万。

不出所料,钱还是输了。他自感无脸见人,便卷起铺盖卷出去打工了。

但他还不是最惨的。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当年读书成绩不好,加上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个小混混,在他父亲强烈要求下不到18岁就结了婚。刚结婚的时候找不到事做,就在县城里开出租车。后来开着开着就跟当地做工程的老板混熟了,逐渐摇身变成了后来一个做工程的老板。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刷朋友圈,突然几张血淋淋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定睛一看,原来是他正在直播砍人。一问才搞明白,那是因为别人欠了他赌债20多万,经过几次催促都没收到。加上马上要过年,他一气之下就要拿刀剁那人的手。故事的最后,那人的手并没有被他剁下来,但还是被他砍了一刀。



3.“书记、村长都是本家,都是好人”


在我的故乡,村里的书记、村长,甚至会计,那可个个都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好平台 (识局君注:这一现象不代表全部乡村哈) 。由于我们的姓在故乡是绝对的第一大姓,占了全镇人口的五六成。所以在村里,书记和村长都历来是我的本家人担任。现在坐在位置上的这几位,虽然不是跟我家有直接亲属关系,但算来算去,也和我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时候,县令被称为“七品芝麻官”,但事实上“灭门令尹,破家县令”,所以地方官的权责其实并不小。现在,就算是一个农村的支部书记和村长,也有很大的权力资源。一个“胆大”的村官,可以私卖村里的土地,可以克扣全村的粮食补助,可以决定谁能拿低保,可以决定超生孩子的罚款。往一方面说,他们只是个村官而已;但往另一方面说,他们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土皇帝”。

可能,城里人看这些东西,好像不是多么重要得不得了的东西,但在村里人眼里,这些东西可是命根子。

比如农村的低保,以前只有城里人有低保。后来农村有了低保之后,我们村里的书记和村长基本掌握了谁可以享受低保的生杀大权——甚至可以以此作为人情到处赠送。只要指标没用完,有的时候打牌打输了,承诺给别人一个“低保”名额,他就可以不付打输的牌钱了。

数额说起来不多,一年只有1000左右,但有的人家里可以做到“人人吃低保”,包括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还有的住三层小洋楼的人、开20多万车的人也吃低保。

书记、村长两人对修房补贴的发放也有很大权力。最近几年,国家正在农村推行“新村行动”,鼓励农民拆掉年久失修、不能续住的老房子,改建新房的机会于是便来了。据我所知,国家补贴的力度很大,当然各个省份的具体实施可能不同。我们这只要推倒重新来过,每个户口都要补贴两三万,那么按照农村一般一家四五口人计算,总补贴可以有10多万。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补贴。而是否能拿到补贴,最重要的是要过书记和村长那一关。于是,每家两三个点的回扣便“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而书记和村长干过最胆大包天的事,应该是套取国家林业补贴。以前,只有农业补贴。后来国家对林业补贴的政策出台后,书记和村长竟合计起来,假装没有收到过这个文件,背地里却偷偷仿照以前领取农业补贴的表册重新造册,把全村群众的林业补贴都领取了,大约有好十来万。要不是最后周边乡镇的消息走漏了风声,他们那次又会“赚得”盆满钵满。事情败露后,两人被镇上纪委调查,却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现在,书记和村长都还安安稳稳地坐在他们的位置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