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胡慎之
最完整的心理学常识、最前沿的心理教育、最专业的心理分析。人生不易,与君一同嬉笑怒骂、品味人生,人称“意义哥”;一针见血,洞悉关系心理,人称心理圈的“犀利哥”。经典曲目《一派胡言》《胡说爸道》《世道胡说》,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办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 ...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 ... ·  昨天  
樊登读书  ·  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过度负责 ·  3 天前  
樊登读书  ·  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过度负责 ·  3 天前  
精读君  ·  思维定势,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胡慎之

“生而为人,为什么?”孝顺里有爱吗?

胡慎之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2-15 16:29

正文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文 | 胡慎之

本文为该篇文章的后续 ☞武志红,李雪PK徐凯文,孝顺里有爱吗?(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在我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中,很多来访者在谈到他们的父母时,大多是非常愤怒,悲伤,甚至咬牙切齿。


在他们刚走进我咨询室的时候,内心中有许多爱恨情仇无法理清,很多冲突无法释怀。


01


认识一位女性朋友,约30多岁,现在出家了。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们有过一次深谈。


在她讲到她的家庭状况时,我内心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出家,也许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她出生的家庭重男轻女,她出生的地方也重男轻女。所以,从小到大,她一直在母亲的羞辱下成长,跟父亲之间的互动很少。



父亲似乎就是一个默默无闻,跟任何人都没有太多交流的人。她每日工作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带好。


孩子终归是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的,每次,只要她跟父母提出一点点私人的请求,便会被贬的一无是处。羞辱,恶毒的语言全都像尖锐的钉子般朝她砸了过来。类似的事情,在她身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


后来,她照顾弟弟妹妹非常顺手。但做得再好的人也有疏忽的时候,一旦疏忽,被父母发现,就是一顿羞辱和殴打。


无数次,她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思考,伴随她很久。


本来,她可以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但父母觉得,女孩子没必要上那么好的学校,应该选一个能很快毕业,很快挣钱,很快工作的学校及专业。便于早一点供养自己和弟弟妹妹,为家庭做出牺牲。


糟糕的原生家庭,就像冰窖,冻得她寒心刺骨,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望之极,尤其是亲密关系。30多岁了,没有谈过男朋友。


她挣到的大部分钱都给了家里,给了弟弟妹妹。5年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添置任何东西,用的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挑价格便宜的买。


想起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某句台词,似乎说出了她内心的那种绝望,“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活着是为了什么?


她无法给到自己答案,说实话,我也没办法给到她答案。


最后,她做了一个非常决绝的决定:出家,改名字,改法号,不跟任何人发生关系。


她家人来看过她,但她也只以出家人对待香客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而没有常人见到亲生父母般的那种狂喜。用她自己的话说,“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她跟父母和解了吗?


我认为她和解了。因为她真正意识到了,在父母那,我得不到任何爱,即使我用尽了生命去讨好他们。

身为女儿的身份,可能只是被他们使用的工具罢了:照顾弟弟妹妹,为原生家庭牺牲。


她放弃了挣扎,不再做无谓的反抗,也不再找人诉说自己的苦难或评判父母做法的对与错。


她选择了离开,从此,父母是父母,我是我。


02


在这,我不想讲太多的理论,因为对于99%的民众来说,跟一个专业人士讨论理论范畴的东西,相对来说是不公平的。


我是学这个的,如果我用我自己的专业理论去对待别人。很明显,这不公平。


在我们行业有句话:


“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分析,都属于一种攻击行为。”


所以,我不太愿意跟读者朋友们讨论理论上的问题,更多地是给大家讲故事。


一个孩子可不可以恨自己的父母?


不想说,可以,也不想说,不可以。


分享给大家两个小故事吧,其中一个是我跟儿子的,另一个是我跟朋友的。


小豆子5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公众场合,做出了一些非常糟糕的反应,而且他是故意的。


我能理解,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想挑战规则的时刻。只有挑战过,才会认同。所以,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方式,同时,给予他挑战的机会。


相对来说,内心较为强大的父母能做到给予孩子挑战的机会。


这次,糟糕程度真的有点深。他恶意攻击,“你这个坏爸爸,我不要你了,你不许回家......”


我告诉他说,“我会惩罚你”。


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因为有些事情,我需要给他建立一些规则感。


惩罚之前,跟他讨论了为什么要打他,怎样惩罚等。


最后,我打了他三下屁股。


这个故事之前在公号里谈论过,有人留言说,“老胡,你也打孩子?”


恩,我是不认同打孩子的。我的大儿子,在他成长过程中,也被我打过一次屁股,现在18岁了。


打孩子到底对不对?


我认为,每个家庭,每种关系都有不同的关系呈现。有些东西,确实不要矫枉过正。


那次,打完后,他非常难过。我走过去,静静地陪在他身边。后来,他有了一些想寻求保护的感觉,我把他搂在怀里,他哭了好久。哭完之后,我说,“爸爸之所以这样对待你......,有一些事情允许,有些事情是不允许的。”


其实,他心里也非常清楚,我对待他的方式是非常宽松的。他也认同这一点。


整个过程结束后,在他出门的那一刻,恨恨地对我说,“我恨你。”那一刻,我非常非常欣慰,发现他真的有了自己,且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恨意,说明我这个父亲做的还不错。



不管是强或弱的父母,都有很多种方式不给孩子表达恨意的机会。这样,孩子便不能理清自己内心的情感,情绪,很可能孩子会用一些更合理的方式或更压抑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所以,当他出门那刻说出“我恨你”的话时,我是比较欣慰的。


我也并没有因为他说的那句话,而对他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没责怪自己太多。我对自己非常了解,没有为自己推责。


并不是说,小豆子表达了他恨爸爸,爸爸就一定是坏的。


但有一些父母,只要孩子表达了恨意,他们是无法承受的。他们必须把孩子掌控在自己范围内,我生了你,你就是我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给我的回报是乖,听话,同时满足我内心的一些期望。至于你的感受是什么,我并不在意。


尤其是60,70后年代的人,感受到的更多地是遵循理,而不是感受。


03


另一个是我来访者的故事。


他来找我做咨询的原因是,他父亲去世后经常失眠,晚上做噩梦,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似乎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无法解决。


暂且称他为王先生吧。


王先生的父亲,从小就对他要求非常严格,非打即骂,从未认同过他。直到37岁,他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但父亲还是不满意,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少,他所有做出的努力都会被父亲否定掉。


对此,他父亲经常说,我对你要求严格,是为你好。


父亲过世的时候,他没有陪在身边。但见了最后一面,他父亲好像一直在等他,否则不肯闭眼。


在见他父亲最后一面的过程中,他故意有些延迟,可能故意延迟这种举动代表着他对父亲不满的体现。


父亲去世前,恨恨地告诉他,“你不要做一个不孝的孩子。”


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


他已经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人了,为自己考虑的很少,为家人考虑的很多。


父亲让他选择的专业,职业,他从未反抗过。他父亲让他考公务员,他也去考了。



父亲临终的那句遗言,言下之意,好像在说,他不孝顺。


因此,他对自己的很多行为产生了怀疑,之前认同的很多信念也崩塌了,他非常焦虑,甚至陷入了一种较为抑郁的状态中,无心工作,人生失去了方向。


我说,“如果你的父亲真的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


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点底气都没有。


我说,你再想想,你到底想跟他说什么,你对你父亲说的这句话感受是什么?


他说,“我感到我恨他,非常恨他,非常非常恨他......”(一边说,一边把自己所有真正想表达的都表达了出来。)


其实,他之所以晚上做噩梦,失眠,因为他对父亲的这种恨,有深深的愧疚感。后来在咨询中,他开始慢慢理解了他跟父亲的关系,包括父亲对待他的方式,给他的生命造成的影响。


忽然,在咨询中,他回忆起了一个跟爸爸比较亲近的画面,然后理解了他爸爸。


他问过我一个问题,

老胡,我恨他对吗?

老胡

没有什么对不对,允许自己这么做,那就去做。


只有当你这样做之后,你就表达了父亲是父亲,你是你,你才能看清自己的生活。



04


父亲是我们重要的客体之一,父亲去世后,他对逝者有一种愧疚感,但他没办法表达恨,所以把恨全都压抑到了内心深处。


他父亲生病去世后,他也生病了。


你们说,他有没有跟自己的父亲和解?身为儿女的我们,能不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恨意?人是否需要孝顺才能活着?


这几个故事,已经阐述了我的观点。相信很多人也在这几个故事中,联想到了自己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感受。



有很多丁克,即结婚后不生孩子的家庭。


有的人是有意识这样做,有的人是无意识这样做。今天,我们就无意识的不生,做一个分析吧。


无意识的不生表示,他在意识中很想生孩子,但内心对孩子又有一些害怕。这里的害怕不是指害怕孩子,而是害怕孩子重蹈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怀疑即使做了父母,可能也不是一个好父母。


这种现象源于,有些孩子,认同了妈妈对待她的方式,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内心深处对妈妈有一种很强烈的愤怒感。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些人刚开始来的时候,十多年没办法生育。后来,随着咨询的深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重新改变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且不认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从小没得到过爱滋养的人,很难去爱自己的孩子。


05


作为父母,越是强烈地控制孩子,内心肯定越脆弱。


因为内心脆弱,所以不允许孩子或外部的世界失控,希望所有人都来满足自己。在这过程中,孩子被内心脆弱的父母拿来做了首要的控制对象。


中国老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循环。”


(此处,大家各自体会......)


有人在我微博里留言,“绝对不能让我的父亲看到或听到这些,他们会不知道怎么办,而且一定会超级愤怒。”在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还要顾及父母的感受。这样的父母真是厉害,即使人不在身边,孩子也已被完全控制,没了自我。


也有很多人说,成年人不应该恨自己的父母,要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难道父母就不是成年人吗?


当父母听到孩子对自己表达出恨意时,难道不应该反思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倾听孩子的感受吗?





老 胡 公 号  欢 迎 投 稿

“ 零 要 求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经投稿,便默认可编辑,推送)


关注我的人

2017年运气都很好

(配图来自网络)

胡慎之 微信ID:hushenzhixl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微博:@胡慎之心理

电话:020-38299651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胡慎之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