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不愿意回家过年的我,害怕“季节性亲戚” ·  2 天前  
新周刊  ·  初代网红:有人月入上亿,有人无饭可吃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王阳明火了,他真能拯救现代人的心灵焦虑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面对“爹味”亲友,我的“不好好说话”之道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28 21:00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晓萧

从小到大,我都算是不太爱说话的类型,尤其是在面对热心肠的亲戚时。对于这样的我来说,逢年过节必经的走亲访友,算不上什么愉快的体验。小时候,成绩考得不错时,亲戚会语重心长地担忧我没有任何特长的问题,成绩考得不好的话,亲戚便会瞬间化身为学业指导专家,热情地帮我分析一番。

长久以来,我采取的应对策略都是敷衍为主。除了“嗯嗯啊啊”之类的语气词之外,我还会向对方投去真诚的眼神,时不时点点头,时不时故作深沉的思考状,放空大脑去想想自己的事情。切记,这个环节中的要点是,绝对不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话。经过我的实践,这样做的结果,通常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满意地结束当前话题。

《欢乐颂》剧照
比我小几岁的表弟向来不服管教,一遇到爱说教的亲戚时,他总是秉着“理越辩越明”的精神,丝毫不肯因为对方的长辈身份而退让。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遇到有挑战精神的亲戚,便会以说服表弟为乐趣,遇到爱较真的亲戚时,会在整个熟人圈散播表弟“不尊老”的美名,顺便暗示一下舅舅和舅母失败的教育策略。我很羡慕表弟的反抗精神,但实在没有与亲戚们展开长期辩论的决心和实力。

我在不断长大,但好为人师的亲戚们也在长着年岁,所以无论遇到处于哪个人生阶段的我,他们总能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相关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指导一番。刚参加工作时,一次随着父母一同回乡探望奶奶时,我偶遇了多年未见的一位表姑。年事已高的奶奶,连我都认不真切了,更不用提面前这位亲戚关系早已出了五服之外的表姑。

表姑可不在意奶奶的反应,自顾自地开始了激情表演。她深情回忆着“我和大婶子之间的二三事”。她的故事版本中,奶奶浑身上下散发着慈爱的光芒,这与我印象中重男轻女,一个苹果都不肯给我的奶奶简直相去甚远,但作为一个资深的不爱说话之人,我自然全程保持缄默。没想到,表姑的表演还未到达高潮。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一边炫耀着自己优渥的物质生活,一边抹着眼泪说到:“我每吃到一口好吃的,都想的是怎么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能尝到。”语罢,她不忘与屋里的“父老乡亲”们眼神互动一番。

《小敏家》剧照
在告辞了很多次后,表姑一行终于站起了身。不知为何,藏在人群中的我吸引到了她的注意。她穿过人群,关切地拉起了我的手,张口就问工资多少了,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面积多大。在得到我语焉不详的敷衍和傻笑后,她自动将答案转换成了“混得不咋行”,转而语重心长地激励我要多努力,否则会被大城市淘汰。我看着停在她身后的一辆有车标,且能看出已经开了很多年的轿车,心里虽然觉得好笑,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咱们加个微信吧,以后可以多聊聊。”终于坐上车的表姑,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从车窗里伸出一个二维码来。

目送着表姑一行离开的背影,父亲长吁了一口气说:“你表姑像是魔怔了。”向来嫌弃我和父亲笨嘴拙舌不爱说话的母亲,在一旁补充道:“看来话少,也不是什么坏事,总比不会好好说话的强。”

不过,全程被表姑硬控的我,还是感觉到了憋屈。我设想如果我能模仿甚至超越表姑的话,是不是刚才的聊天会走向不同的尾声。无奈生活可没有演习,表姑带着一种“俯视众生”的优越感,得意洋洋地全身而退了。

《我的前半生》剧照
对早已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我来说,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一度是我的行为准则。如果遇到可能产生矛盾纠纷的场所,我也深信唯有好好说话,才能最快解决问题。就像鸡汤文里说的那样,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好好说话。不过文章里似乎忽略了一点,当你遇到不会好好说话的人时,好好说话会不会产生一种“秀才遇到兵”的无力感,还有事后对自己没有发挥好的悔恨。不好好说话的表姑大约很快会忘记这个小插曲,但向来主张好好说话的我,倒留下了不愉快的负面记忆。

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似地,我以表姑为经典案例,内心给鸡汤文补上了并不鸡汤的后续。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仅限于虚荣、卖弄、反问质疑、阴阳怪气、不耐烦、命令、潦草敷衍、否定打击、披着“开玩笑”的外壳的人身攻击等。既然对方在遇到你之前,尚未掌握好好说话的技能,那大概率是,和你的相遇,也不会成为他/她人生的觉醒契机。面对不好好说话的人,唯有“不好好说话”,才能以毒攻毒,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某个早晨遵守交通规则正常过马路的我,遇到了一位急着左转,却因为我的出现,不得不停下来让行的司机。他摇下车窗,抛出了几个组合起来不怎么优美的中国字给我。眼看着绿灯还有十几秒,我及时抓住机会,向他表达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消化的亲切问候后,留下发懵的司机,光速离开了现场。
《好事成双》剧照
不过,这次的成功纯属侥幸,毕竟对方也不可能从车上跳下来,追着我一决雌雄。大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更完整的对战场景。之前我们住的小区,为了“鼓励”业主购买高于市场价的车位,针对偶尔需要利用地下车库搬送东西或者有急事出入的业主,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申请手续。其中有一条是,必须提前半小时给物业报备。

我和先生在小区外的市政车位区办了包年,除了特殊情况,很少开车进入车库。某次接到家里阿姨来电,说我的母亲突发胃疼,整个人已经瘫倒了。先生顺路接了我之后,我们一路疾驶回家。忙乱间,我忘了报备。地库的岗哨厅距离入口处还有一段距离,我先下车给值班人员解释了一遍。没想到对方只是催促我们把车停在一边,办理好了所有手续再说。看我还在解释,对方又要求我证明母亲确实生病了。

这时,等得着急的先生,也过来看我们的情况,他打断了我的讲话,直接厉色问对方道:“不让进去的话,你叫救护车还是我叫?要不你来,这是我手机。”不好好说话的先生,一句话就解决了眼前的困境。

事后当我再次遇到那位值班人员时,他的态度竟然比之前客气了不少。不得不说,在“不好好说话”这件事上,先生绝对可以算作我的老师。他不仅掌握了“不好好说话”的的发动场景和使用技巧,而且比起我担心与对方言语碰撞可能会引发的后果,他似乎更了解人性中“欺软怕硬”的一面。

《女士的品格》剧照
凭着自己的悟性,再加上受到先生的耳濡目染,我慢慢地掌握了“不好好说话”的核心技能。有一次办公室里一位快退休的同事,央求我帮她完成一个文件录入工作。理由是领导着急要,而她打字太慢了。这不是她第一次找我了,我正在忙着自己手头上的事,便让她等一等,我教她一个语音转文字的办法。没想到她阴阳怪气地说:“刚还看你刷手机呢。”这话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还好,我马上果断回击:“要不您帮我保管下手机,说不定还能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我的表姑显然不知道,我已经升级了技能。除了时不时给我发点带着年代痕迹的表情包之外,她偶尔会转发诸如如何致富、如何孝顺父母、如何经营家庭的心灵鸡汤给我,虽说一般情况下,我都回复同款表情包,但时间长了,一想到她大约在屏幕背后,欣赏着我虚心受教的样子,我便决心打破现状。在我以“四十多岁女性”、“优雅”为关键字搜索了一堆心灵物语,并回赠给她时,我们之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了。安静了几天后,我发现我已经无法看到她的朋友圈了。

虽说为了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特定的人或者特殊的场景时,不好好说话是个必备技能,但也不能剑走偏锋,走上有事没事就想怼别人几句的道路。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好好说话依旧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亲爱的小孩》剧照
记得刚生完孩子时,情绪敏感的我也喜欢上了玩“我不说你来猜”的游戏,有时还会“正话反说”来增加游戏难度。

“今天怎么样,孩子没闹吧?”下班后先生会习惯性地询问我一句。

“没闹,乖得很。他睡了一整天,我也睡了一整天。”我语气平静地回复。

“那就好,你就是得多休息。”先生真诚地望着我。

但维系家庭运行的基础情感是爱和信任,而不是互相打压和自我防卫。所以无意义的阴阳怪气和猜谜游戏,一度让先生胆战心惊,也让我陷入了不被理解的自怜。

《小舍得》剧照
现在我的已经释然了,我想无论是面对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不好好说话的外人时,突击练习的“不好好说话”,还是面对亲密关系时,静下心来的“好好说话”,都是让成年人节奏紧张、问题又接踵而来的生活,变得简单高效的方式。成为成年人最好的一点也许就是,认清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后,我也拥有了从容应对各种不同生活场景的智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