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实验室设立于深圳国家基因库之中。
复工首日,万物梁行(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国家基因库物业服务中心经理孙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正是这一通电话,让他正式加入新冠肺炎战“疫”的前线。
根据上级安排,孙磊和他的同事们负责协助位于
深圳大鹏
的“火眼”实验室建设,并在实验室启用后,为科研工作提供全面后勤服务。
作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科研阵地之一,大鹏“火眼”实验室每日检测通量可达1万人份,为深圳乃至广东地区发热病人的确诊、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别、阳性感染者的隔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是抗击疫情、保障复工的一支技术尖兵。
为支援这一关键项目高效运转,万物梁行团队在行动。
▲孙磊和他的小伙伴们。
深圳大鹏半岛,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坐落于此。
2月10日,春节后复工第一天。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天返岗人员约为平常的四分之一左右。
因项目上物资保障和后勤运营压力大,万物梁行物业经理孙磊刚过完春节,便早早从老家回深上班。在他忙于现场巡查时,孙磊突然接到国家基因库物业服务中心的电话,这时他才得知,这里即将紧急筹建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火眼”实验室,急需抽调物业人手协助。
▲疫情期间,所有进出项目的人员车辆都需经过层层检查。
为满足大鹏“火眼”实验室对现场监控、灭菌、室内空气转化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技术主管赵腾飞立刻抽调人手,前往实验室勘探,在半天之内便完成所有监控线路改造升级。
紧接着,赵腾飞和伙伴们一起拆、装了实验室的20多台高压灭菌锅,快速制定空调通风和消毒计划,每天对设备停机进行紫外照射消毒等工作。大鹏“火眼”实验室前期改造任务得以迅速落地。
▲技术员们迅速改造实验室。
孙磊还记得,2月13日深夜,自己与同事刚回到宿舍准备吃个夜宵,一旁的手机马上又响了起来——实验室将于第二天现场验收,第三天正式启用,而施工方人手紧缺,大量施工垃圾无法清运……
客户需求就是物业人的集结号。刚挂下电话,孙磊立即在项目群组发出紧急动员令。5分钟不到,10多名项目人员就前往大鹏“火眼”实验室现场集合。
▲为了保障验收,孙磊和小伙伴们通宵打扫环境。
当时的实验室内,到处堆满了包装纸皮和施工材料渣滓等。10几名年轻人顶着疲惫的身子,开始做起了垃圾清运、地面清洁、防疫消毒……
因为现场还有部分工人正在打胶、装管道,孙磊和同事们刚保洁消毒完的地方,又可能因为施工再次被弄脏,以致于不得不反复重做。但是大家顾不上计较抱怨,只顾着按照分工迅速清洁,终于,在天亮之前,全面完成了实验室内外清洁和消毒。
▲实验室的所有垃圾都需打包收妥,进行专项处理。
顺利通过验收后,大鹏“火眼”实验室于2月15日正式启动。检测人员实行三班轮班制,实验室24小时高效运转,睁开“火眼金睛”精准识别病毒。仅用了两周左右,深圳两个“火眼”实验室接收样本总量已超23.7万人份。
而以大鹏“火眼”实验室为中心,万物梁行的项目团队也开始划分环境组、安全组、客户组、技术组、后勤组等。对于服务于实验室的新员工们,所需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对面前病毒样本的恐惧。
▲门岗是实验室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2月16日,一辆五十铃货车准时停在了实验室楼下。值班经理罗中强接到电话,赶紧调度人手协助搬运箱子。当知道箱子中装着各个医院的新冠病毒待检样本后,罗中强也曾有过些许不安,但这并未影响他和同事的工作,大家前后花了3个小时将样本逐一搬完。
“一开始确实有些紧张,有一名保洁阿姨都想放弃了。”同样抱有余悸的,还有独自负责大鹏“火眼”实验室环境处理工作的员工陈彩花。
为了消除物业成员的担心,万梁物业后台与大鹏“火眼”实验室技术人员随时保持着沟通交流,项目方也为每一名物业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最后所有人的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实验室内的严格规定,是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在大鹏“火眼”实验室门口见到正在工作的陈彩花时。她身着白色全封闭防护服,双层硅胶手套与加长鞋套将她紧密包裹。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消杀情况达标,我们每天用消毒液和75%酒精对环境消毒,上下午各两次,消毒液兑水的比例精确保持1:200,每一次消毒都有严格的计划安排。”陈彩花说,在了解了实验室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标准后,大家都打消了心理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