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移植是重要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和发展,其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仍面临疗效、安全性、排斥反应等多重挑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文治教授团队
在免疫药物联合肝移植治疗肝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肿瘤资讯】特邀专访了
郭文治教授
。在访谈中,郭文治教授深入探讨了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并结合该中心的临床病例,分享了免疫药物联合肝移植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分享了该中心的相关研究数据,并对肝癌肝移植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器官移植质控中心主任
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河南省消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副主编
统编教材《器官移植学》副总编
《器官移植》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
点击观看完整版采访视频
肝癌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肝癌免疫治疗的背景和现状?
● 肝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以免疫治疗策略为基础的治疗模式已形成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癌症死亡病例中位居第二位,且中国肝细胞癌(HCC)死亡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47.1%,这一数据凸显了肝癌防治在我国的重要性。
肝脏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器官,内含大量免疫细胞,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会促进癌细胞生长,为癌细胞形成一个免疫抑制的生态位,抑制免疫系统的激活。HCC肿瘤可以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促进发展。正是基于这些特点,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成为HCC重要的治疗方向。
随着多项研究的持续推进,当前肝癌的治疗已进入免疫时代,形成了以免疫治疗策略为基础的治疗模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能否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当前肝癌肝移植患者使用ICI面临的主要挑战?
● 肝癌肝移植免疫治疗现状与多重挑战
肝移植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通过降期治疗达到米兰标准的患者,接受肝移植后10年生存率可超过5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肝癌治疗中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
首先是疗效与安全性问题。
尽管已有病例报告证实了免疫治疗可以成功实现降期,但降期成功率以及最后一次免疫治疗到肝移植手术的最佳时间间隔,即洗脱期仍不明确。目前已上市多款ICI,不同药物、不同联合方案、不同治疗线的肿瘤缓解率各不相同。虽然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长因子治疗可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明显的客观缓解,但联合治疗的最佳时机和与肝移植时间的关系仍需探索,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其次是疗效评估和预测方面的挑战。
抗VEGF/TKI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效果评价较为复杂,病理缓解程度与影像学表现并不总是一致。传统的RECIST标准往往会低估HCC的缓解程度,需要进一步明确RECIST1.1、mRECIST或iRECIST在评估免疫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此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在药物半衰期与并发症风险方面,
肝移植术前使用ICI需考虑药物半衰期,以减少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此外,是排斥反应风险。
有文献报道显示,肝移植术前应用ICI的患者中,约37.0%出现急性排斥反应。部分研究甚至显示发生率高达56.3%,多在术后7天内出现,虽可通过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逆转,但风险依然存在。除了术前,肝移植术后应用ICI同样存在严重排斥反应的风险。
贵中心在免疫治疗联合肝移植治疗肝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请您结合贵中心的典型病例,分享一下免疫治疗联合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
● 肝癌肝移植免疫治疗典型病例解析
我们中心收治的很多病例使用免疫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其中一位43岁男性患者,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术前采用了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和局部治疗进行降期,随后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年随访显示移植肝形态及肝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
第二个病例,同样是一名43岁的男性患者,2021年1月来我院就诊时已经是IIIa期原发性HCC,同时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影像学检查显示门静脉、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均有癌栓,并出现腹腔淋巴结和双肺转移。我们首先进行了TACE治疗,同时加强抗乙肝病毒治疗,待肝功能稳定后开始使用小分子口服TKI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系统治疗。经过4个周期系统治疗,患者的AFP恢复正常,肿瘤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随后多次随访持续PR,最终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未见明确活性肿瘤细胞。2024年5月随访复查结果显示,PIVKA-II、AFP等指标均正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