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双鸭山绿色甲醇与绿色航油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投建运营,是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和全国首个十万吨级第二代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能建
项目规划总投资208亿元,计划年产20万吨绿色甲醇、30万吨绿色航油。其中,一期工程投资约6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绿色航油项目,包括风光发电、生物质收储及预处理、制氢储氢、生物质气化及合成航油装置等单元,将在2027年投入运营。
与以往风、光大基地项目不同的是,示范基地项目采用多项全球领先方案,创新了基于电-氢-碳深度协同的新能源基地开发模式,全面实现了柔性风光电力制氢与化工过程深度融合。
其中,与成熟煤气化技术相比,由于生物质具有高挥发、高反应活性等特点,其气化技术是绿色甲醇及绿色航油产业落地的关键“卡脖子”技术,目前国内尚无可直接借鉴案例。
近年来,随着消纳形势日益严峻,风光制氢、制醇也成为新能源投资的一大趋势。但同时,由于制备和运输成本较高,绿氢还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明显的问题。
本项目采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绿色合成航油技术,全系统协同耦合机制与控制技术、多储能方式友好型离网技术、电-氢-碳高效耦合成套工业技术等多项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生物质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价值转化,有利于促进绿氢及新能源的消纳和应用。
什么是绿色航油?
绿色航油通常指的是从可再生资源(如农作物秸秆和林木废弃物等生物质、废弃油脂、二氧化碳等)中转化而来的航空燃料。这些燃料具有与传统航空煤油相似的燃烧性能和物理特性,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在国际范围内,欧洲议会于2023年9月13日通过了ReFuelEU航空法规。该法规将要求燃料供应商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掺混更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以增加航空领域对可持续燃料的使用。从2025年开始,至少2%的航空燃料将是绿色燃料,这一比例将每五年增加一次,到2030年达到6%,2035年达到20%,2040年达到34%,2045年达到42%,2050年达到70%。
我国民航局《“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力争2025年当年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在京举行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启动仪式。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表示,民航业约99%的碳排放来自航空飞行活动的航油消耗。减少航油消耗、积极推动航油脱碳是民航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根据试点工作安排,9月19日起,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