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丝路金控
新丝路金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领跑者,致力于全球资本在中国区的投资及顾问服务,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运营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分享投资理念及机会,与投资人进行全方位沟通和互动。立志做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扑克投资家  ·  “南美的上海”将完工: ... ·  昨天  
雪球  ·  【创业板指跌逾1%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丝路金控

银行业再调研:新业务基本停了,老业务被清理,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新丝路金控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05 15:30

正文

   

☞ 新丝路金融诚邀有识之士加入,岗位详情,请戳文末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摘要:近期,华创债券团队拜访了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普遍的反馈这一轮监管是非常的严格,具体反馈如下:(1)目前多数银行还在自查阶段,但也有银行反馈银监已经多次入场检查了,每次驻场检查一个月,每一批间隔1-2个星期。(2)银行的新业务基本已经停了。(3)更麻烦的是老业务的规范和清理。(4)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同时市场的反应总是最灵敏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纷纷破5%,余额宝等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破4%……资金紧张持续发酵。



一、听银行的反馈----华创债券团队一周扯淡


近期我们拜访了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普遍的反馈是这一轮监管是非常的严格。当然,不同的银行反馈的细节有所差异,值得关注:


(1)目前多数银行还在自查阶段,但也有银行反馈银监已经多次入场检查了,每次驻场检查一个月,每一批间隔1-2个星期。小一点的银行是省内的银监交叉检查;省联社则是各省之间交叉检查。银监现场检查也非常细,根本不听银行自己的反馈,只看第一手的证据。总体而言,银行目前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监管的检查和即将到来的检查。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可能对银行后期业务的发展和债券市场趋势形成比较负面的冲击。


(2)银行的新业务基本已经停了。监管严格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为MPA考核的压力。当然,对于此前规模增长慢的银行,则反馈MPA压力不大,不过这样的银行并不多。新业务的暂停将影响银行对新增的债券需求,后期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对利率债而言,虽然传统的大行的配置需求还是在的,但是小银行主动负债能力下降后,对利率债的需求也会下降,但是利率债供给非常大,下周将面临400亿单只的国债发行规模,因此一级市场可能更弱,并带动二级市场利率的回升。对信用债而言,表外规模扩张慢了后,信用债的需求也就慢了,但是后期到期信用债的规模非常大,这样的情况会加剧企业流动性压力,增大违约的风险。实际上,部分企业已经屏不住了,我们认为企业会从此前的嫌弃发行利率太高而放缓发行到后期不计成本发行的阶段过渡。


(3)更麻烦的是老业务的规范和清理。甚至有些地方监管要求6月底之前全部收回投的非银的产品。但问题是目前非银产品亏损巨大,如果银行负债稳定,银行还是会续作亏损比较多的产品,但会赎回业绩好的产品;而如果负债不稳定,而且当地监管严格要求的话,银行还是会全部赎回产品。


总体而言,由于这一轮受伤较重,银行普遍反馈今后可能都不太会去买券商的集合产品了。当然,也有少数银行反馈,一方面因为都是成本估值,虽然有浮亏但压力还不算大;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都是个人理财,负债来源比较稳定,所以不急着赎回产品。


(4)资金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反馈目前1年同业理财报价最高已经有5.6,保本也已经5.2,但还是发不动,银行认为这就是在续命,但需求方非常弱。当然,资金成本高企,也是银行对券商集合产品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毕竟两者利差太薄了。由于同业成本居高不下,很多银行开始更注重个人理财的发展,这个成本也在持续提高,但是流动性至少是稳定的。


总体而言,监管依然是目前影响债券市场最核心的因素,倾听银行同业的反馈,远比我们自己在局外臆想要更为务实。6月12日是银行自查结束的期限,从前期自查到银监会检查,从银监会摸底到出台具体的监管细则,从预期影响业务到实际影响业务,监管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可能远还没有结束。


二、他们在做什么 ——强监管下北京地区银行调研纪要


银行的几个共识:


1、对于当前的监管,银行普遍感受为自查内耗严重(包括走授信流程),人人自危下新业务基本停摆,但并没有出现一刀切式去委外的现象;


2、未来的政策会兼顾市场稳定,不至于太过严格;


3、监管很可能对一对一专户委外影响大(尤其是同业表内),对非标及一对多的影响没那么大;


4、目前的核心是市场走势,去年银行大搞委外主要是出于风险收益比合适,在去年底债灾之后,市场对委外的风险重新评估,这时无论有没有监管,银行也会自发去委外;


5、当前正式的监管还没开始,后续有具体监管文件;


6、同业存单的高发来自于续资产的需求,后面如果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负债,资产的抛压可能会相对严重;


7、当前的流动性偏好非常强,银行尽可能融入长资金,配置短资产;


8、银行的规模非常重要,所以导致目前有些业务亏钱也得做,但MPA考核今年的压力很大,银行的资产增速和同业扩张的速度可能会往下走;


9、大多数银行对短期的债券市场继续谨慎。


具体调研结论:


某股份制银行:


1、当前的监管与其说查委外,不如说查杠杆,只要资产穿透后没有过高杠杆风险,委外是可以继续做的,监管不至于严格到业务无法进展的程度;


2、但目前自查对银行的内耗很大,创新业务基本都停了;


3、表内的同业资金是委外监察重点,之前的同业存单高发来自于存续需求;


4、当前市场对委外的定义有分歧,现在是通道业务大,纯正的委外规模没有想象的多,5-6万亿委外的口径更靠谱;


5、委外目前没有出现一刀切式的异常,当前有一些赎回,但属于主动赎回,委外可以随时终止,是否续作的因素在于取决于资金方自己的意愿,预计很大程度是业绩不达预期的原因;


6、监管会贯穿一整年,监管的执行力度并不确定;


7、之前关于理财期限错配、资金池问题的监管,大家都没有做到,很难一一对应;


8、表外负债相对更稳定,因为理财需求较大,且资金进入表外可以规避计提拨备。


城商行A:


1、本身并无委外,监管压力不大;


2、之所以去年大量搞委外是因为委外风险低,而非委外收益高,如今委外普遍亏损,银行搞委外的动力明显下降,资产可能会往贷款转移;


3、监管会继续从严;


4、同业存单发得很多是因为监管从严预期下的储备性需求,即使有配资产的需求,也不会往债券方向去匹配,匹配贷款不存在成本压力;


5、本身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总负债30%左右,即使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对自身压力也不大;


6、当前很多贷款来自于产能升级的需要,新建了一些钢厂,产生了一些贷款需求;


7、债券投资在年初已经减仓了大部分,目前已减无可减,对后市继续谨慎。


城商行B:


1、同业业务占总资产约近一半,大量配银行理财,当前对理财期限要求高,尽可能配期限偏短的产品;


2、风险内控很严,理财都要穿透;


3、对非银做业务很谨慎,非银业务要计提风险资产的100%;


4、当前代持很难做,对银行业务影响较大;


5、目前对风险资产和债券资产很空,策略并不激进。


城商行C:


1、同业资产约占总资产的一半,委外不太激进;


2、资产配置底层为定增、打新的结构化优先级产品以及少量货基,重点关注当地PPP项目;


3、目前不配债,主要配置为非标,当前并不缺资产;监管对非标收益的影响不大,非标收益主要取决于项目本身;


4、货币政策偏紧对同业压力大,很多同业理财加杠杆成本高,盈利压缩严重,甚至赔钱做; 


5、目前的监管主要要求自查,高峰还没有来到,当前自查内容繁多,耗费人力物力;


6、在经济发生较大的减速时,监管会趋缓;


城商行D:


1、监管导致新增业务都停了,报表现在天天报,以前是按月或按旬度报;


2、监管对一对一的产品影响大,机构理财是监管重点,个人理财不需要监管。很多中小行没有投资能力或者没有资格,因此大部分资产业务做委外、集合产品,这本质上不是银行主动投资,而是由券商等投资,不属于纯通道业务;


3、自营资金搞委外目前没有禁止,但同业存单资金的影响更大;


4、同业存单如果纳入同业负债,同业负债依存度那个三分之一的红线除了四大行之外可能都超了;


5、现在银行负债都尽可能拉长期限,存单发行也偏向于长期限,一旦同业存单监管出来,至少资产能续上;


6、委外、集合产品等业务约占总资产的1/2-1/3;目前理财规模不大,维持高净值客户之用,不大起大落;


7、集合产品计划(一对多)/委外(一对一专户)期限一般在1年,一般不存在未到期主动赎回的情况; 


8、对市场乐观,债券市场跌的空间有限,而涨的空间较大,现在已经明显拉长久期;


9、目前资本约束较强,股本和二级资本债等资金快用光了,资金主要用在资本节约型业务上。


城商行E:


1、同业理财因资金成本上升原因近来在压缩,相应加大零售个人理财的销售力度;


2、银行规模非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缩表;


3、今年MPA考核的压力很大,因此今年在资产扩张上的增速预计收敛;


4、目前的监管仅仅是进场检查摸底,后面会有更严的政策;


5、因为监管原因,很多机构都在暂停委外。


农商行A:


1、自身有一些委外,但总量不大,委外和信托合作这一块最近减得相对明显;


2、今年明显感受MPA考核的压力,预计对银行持续有影响;


3、在严监管下,资产同业扩张的情况不可持续;


4、当前成本压力不大,虽然成本有上升,但资产收益也有上升,资产配置压力小;


5、目前贷款风险很大,能不做贷款就不做贷款;


6、目前在推净值型产品,可以更好进行风险隔离。


农商行B:


1、此番监管超预期,属于政治任务,在6月20日自查报告出来之前,各家机构抢时间自我调整,将能掩盖的问题消化掉,新增业务停摆;


2、这次监管相对笼统,按此标准很多模式都有问题,政策意图方向目前不清楚,后面肯定有正式文件;


3、目前对监管从严理解,清单的每一项资产都要走授信流程(但CLO较困难),操作难度加大,对委外打击大;


4、目前对监管的理解是不能脱实就虚,资金可以绕道,但不能理财投理财;


5、自身同业负债依存度较低(加上同业存单约20%),资产端的非标(目前不受监管影响)与待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各占一半;


6、本行投的同业理财到期不续作,原因:一是按监管要求来,二是要走授信流程,投资效率下降;


7、同业存单虽然利率较高,但如果降低风险要求,资产收益仍然可以覆盖;


8、在投债券时,会有贷款比价效应,但一般首先会跟随大势,比价效应的传导链条会很长;


9、二季度是委外到期高峰,达不到预期收益的可能会再续,委外都是成本计价,不是净值计价,如果市价不好,亏损太多不会主动抛,不会形成市场抛压;


10、监管也是有底线的,不会演化到系统性风险,委外不太可能强制平仓;


11、对短期市场谨慎,长期市场乐观,短期流动性结构恶化,长期的利率也不可能再高,实体经济承受不了。


三、银行理财收益率破5%!“资金荒”来袭,银行理财收益率还能涨多久?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纷纷破5%,余额宝等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破4%……资金紧张持续发酵。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经理的销售电话比原来勤了很多,王女士前一笔100万元理财产品刚刚到期,便马上陷入理财经理的“围攻”中。

100万的理财产品到期如果续买,理财经理会立马赠送500元手机充值卡,而在去年这个时候,还只是赠送200元充值卡。如果追加至500万理财产品,还能送7天巴厘岛度游套餐一份。

银行端午节送粽子,外加赠送不同样式的银行纪念币。除了这些“小惠小利”,还有理财产品的花样营销,例如北京银行在端午节推出特供理财产品“端午盈金”98天保证收益,年化收益4.0%-4.1%。

一路飙升的理财年化收益率价格让客户心动。王女士在光大银行上一笔半年期、50万元起购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经从4.6%上涨至100万元起购、年化4.9%;而记者从兴业银行内部了解到,从2017年年初至今该行理财价格已经上涨约100个BP。

客户可能并不知道,银行过去一段时间对理财资金“望眼欲穿”已经反映到了对理财经理的绩效考核上。零售银行正在向自家理财产品倾斜,这使得银行理财经理的工作也发生微妙转变。

“以前卖理财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今年以来行内绩效改革,规定卖某些理财会给理财经理营销积分,积分直接与奖金挂钩。对于行外吸金还有特殊奖励。”招商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收益率破5%已不罕见


近期理财收益率上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5月13日-5月19日,318家银行共发行了1925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9%,较上期上升0.04个百分点。而在2016年11月,410家银行发行了8294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3%,半年内上升了近20%。

实际上,端午过后无论是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城商行,还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已经不罕见。

以北京农商行“金凤凰理财”2017年稳健富荣207期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认购起点金额100万,年化收益率为5.20%。5月10日以来发行的“凤凰花”系列产品中,年化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共计达到10款,其中收益率5.2%、5.1%的各一款,5.05%的一款,5%的共七款。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一款在售的80天期非保本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5%。

相对于力求稳健的客户,各家银行也纷纷上调了存款利率。为了使客户资金黏住不跑,一些银行还下调了活期存款利率。北京某银行理财经理指出,该行大额存单在定期的基础上浮40%;还有类似于大额存单的定期存款“安享盈”利率也可以最高上浮40%,即在利率1.95%的基础上往上升。

此外,“宝宝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在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从3.3%左右升至4%以上,创下2015年6月以来新高。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有86只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4%。

从“资产荒”到“资金荒”


收益率提高的背后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全面攀升。今年以来,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从2%左右升至2.6%,7天SHIBOR从2.4%左右升至2.85%,一年期SHIBOR从3.4%左右升至4.34%左右,这显示出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处于偏紧状态。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指出,目前整个资金市场利率水平往上走,理财产品利率水平市场化程度高,反映出整个市场资金面的状况。

3月以来,银监会密集发布监管新规,清理金融杠杆。央行有意抬高市场利率,倒逼银行去杠杆。在货币政策和行业监管的同时挤压下,银行资金十分吃紧,此前拼命加杠杆的中小银行现在甚至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在与信托做业务沟通时发现,信托公司拿到资产价格越来越高,价格上扬与年初比非常明显,反映出资金成本提高。而且信托公司手上的资产与之前相比更多了,他们现在担心的是“消不掉”,而不是“不够消”,这与去年截然相反。去年是“资产荒”,将资产价格压的很低,但现在价格底部已经过,很多项目方谋求银信合作,价格越拉越高,导致“资金荒”。

银行的策略是价格战,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理财产品利率没有价格优势的银行,只能打“服务牌”。

金融业面临去杠杆,在资产端还未到期、银行又不准备缩表的情况下,一些负债陆续到期后,同业、期限错配的缺口只能用其他负债来填补。如果负债争夺比较激烈,就只能发行较高收益率的产品,这是近期理财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曾刚也指出,资金链紧张是一方面,银行理财资管、同业业务交易过程中存在错配,资产端期限相对较长,例如2-3年,在到期之前银行不能够变现。另一方面,资产端配置了债券,银行在预期未来趋势反转的情况下不愿意变现。

因此,银行唯有以更高利率的水平借钱融资,例如发行更多的同业存单与理财产品。同时资产端配置的收益率上升,也给银行提高理财收益率以可能性。

短期流动性趋紧态势不变


那么,银行理财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能维持多久?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领域持续控风险、去杠杆政策指导下,短期内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这一点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同时,为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金融机构对过去一些表外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和监管也是势在必行。因此市场流动性在短中期内都将处于收紧态势,也就是说,银行未来一段时间对钱都“望眼欲穿”。

从3月开始,银监会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文件,旨在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治理。宏观层面上,随着央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制度逐步落地,多家银行正在收缩同业业务,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同步收缩。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目前许多商业银行都在管理理财池规模。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6月MPA年中考核临近,银行理财收益走势不会出现大幅调整,平稳上行的走势应会保持。不过上述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央行的MPA考核没有所谓“半年大考核、季度小考核”的说法,每个季度都是一样的,也没有必要过度夸大。而且随着银行对第一季度MPA考核的适应,后续影响将逐渐弱化。

相比于资产收益率,流动性是目前银行更加关注的问题。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起码还要一两个季度。高压监管或将持续到三季度末,那时才能看到阶段性结论。

至于理财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到底能维持多久,曾刚认为,短期内的“钱紧”,纯粹是因为金融层面的资金供求受到了监管约束,随着资产逐步到期,对存量资产的融资需求下降,理财产品的价格也会逐步价格将下来。以往利用货币市场利率低进行期限套利的模式在增量上将越来越少,市场融资需求下降,资金面紧张的程度缓和。

宏观上,2016年末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上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8个月站上荣枯线、工业企业利润回升,中国整体实体经济状况并不支持利率持续上行。

此外,银监会网站发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显示,银监会将加快对银行股东代持、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已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创新部、法规部)列入11项将要完成的规章之一。曾刚指出,MPA考核以及银监会监管都指向同业理财,随着期限套利减少,未来理财或将面临量价齐降。

监管表态“没必要紧张”


从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通气会上披露的数据看,同业业务以及银行理财数据都比较稳定。

4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为30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了1.1万亿元,比年初也有所增加。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同业存单余额为4.2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将近700亿元,发行的同业存单余额为7.8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1384亿元。而同业投资规模将近3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元。

“市场没有必要紧张,应该更加轻松起来。”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指出,从数据来看同业业务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有一些小幅度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可能更多的市场对相关政策的一些误解而导致。

另外,一些金融机构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业务进行了主动调整。肖远企表示,这说明这家机构管理能力非常强,对于主动调整、向好的方面调整、向有利于风险防控方面调整的行为,银监会坚决支持。

安永银行业分析师许旭明指出,监管层总体来说希望银行回归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这有可能会导致传统信贷业资产保持稳定,但同业内资产下降。

近期,又传出证监会全面禁止通道业务的消息,不过此后监管层对券商通道业务再表态,称暂未全面禁止但仍关注规模。

“一些投资于资管计划的产品,相应行业有监管政策的调整,对银行的资产配置一定会产生一些影响。最近这段时间政策的密集出台,对银行同业,包括理财业务等都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清查或者结构性调整,对于资本消耗比较高的银行来说压力会比较大。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会在金融机构产生连锁反应,我们也将继续观察上市银行今年中报的表现。”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部合伙人姜长征对第一财经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 请关注新丝路金融(www.nsrwm.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