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吃了一碗小米粥,
一个手撕小面包,
一个小鳕鱼肠,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橙子,8颗草莓,一碗担担拌面,一条希鲮鱼,一个耙柑。
运动量如常:keep13分钟、踩椭圆机34分钟、拉伸5分钟、筋膜枪10-20分钟。
有读者看了我的食谱和运动量之后说,仰你肯定是一个身材很好的人,唉非也非也。我是一个
161
cm
而体重在100上下徘徊的女子,光看身高和体重你可能觉得我不算胖,但一个人的视觉效果,不光关乎她的身高和体重,更重要的是体型。比如我的白富美闺蜜,只比我高了3cm,轻了2kg,但她的腰围比我小了9cm。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纸片型人,而我是
圆
润型人。我是圆胳膊圆腿圆腰,
比较像邓紫棋最胖时的状态。即使我瘦到45kg以下,也没有瘦弱单薄的感觉。我夏季很爱穿无袖,拍出和照片总是被嘲笑像一颗营养很好的白萝卜。
是不是感觉自己吃得比我多、运动比我少的心理负担消失了。
今天这碗被我给予厚望的“有你一面担担拌面”,我把料全放进去我才勉强吃完,本调料精觉得,一般。不知道是不是我煮完之后沥得不够干,下回再试试吧。
它的外包装长这样,我当时以为面是圆的:
给你们看看做出来之后的,面条明明是扁的,很像小时候吃的那种机器轧出的散装面条:
这两天武汉的盒马和便利店的货都没那么紧张了。我今天甚至从便利店小程序里买到了酸奶和热干面,22点他们给我送到了小区门口。
疫情初始,盒马标注每晚10点开抢,但是我从来从来从来没有在10点见过里面有可买的东西,永远都是卖空了,没货了,或者“运力不足,请自提”。不知道有没有武汉人成功在盒马上买到过东西。但是25号晚上10点,有邻居在群里喊:大家快去盒马!可以下单了!最近两日,大家陆续通过盒马买到了鸡蛋、肉、鲜奶、木耳……
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配送小哥已约满”,但至少身边有人抢到东西了。这一点小小的改善
也是目前很增强幸福感的事,相信生鲜市场的运力也在提升中吧。
02.
昨天提到自己的饮食习惯问题,那么在疫情来临之前,我每天都吃啥呢?除了楼下的早餐馆儿的牛肉粉和每天吃点水煮菜之外,就是美团。
我翻阅了自己近一年的点餐记录,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一年来所点的东西,全都在以下20种东西中反复,无一例外。1-2天点一次,会分成好几次吃完:(排名不分先后)
1,必胜客小龙虾意面+烤翅
2,
香
煎
鸡
胸肉
藜
麦沙拉
3,如意馄饨鸡丝菜粥+蛋丝小馄饨+南瓜粥
4,九毛九大骨头+焖面
5,赛百味金枪鱼沙拉+金枪鱼三明治
6,萝卜
排骨
汤+
筒子
骨
藕汤
7,五坊斋梅菜扣肉饭
8,KFC吮指原味鸡+香辣鸡翅
9,烫饭
10,土豆粉/鸭血粉丝
11,阿香米线+椒香肉串
12,西贝秋葵+小锅牛肉+酸菜炒面
13,肥肥蒸虾/蒸蟹+开口笑花甲
14,
豚骨叉烧
拉面+
火腿炒面
15,台北爆浆鸡排+花枝丸
16,火炙三文鱼寿司+牛丼饭套餐
17,柳州螺蛳粉
18,北京烤鸭
19,手工吐司
20,贵哥卤肉卷
分析我的菜单可得出结论:
我是一个只爱粉/面/汤/粥的人,当然还有肉。(水果也是跟现在一样每天吃很多,但楼下就有水果店,不需要在网上点)面类中除了面条之外,我最多吃一下三明治、煎饼果子、卤肉卷这种东西,以及早餐吐司,也不爱吃包子花卷糯米鸡啥的。
饭我就吃得更少,近年来除了
牛
丼
饭
、梅菜扣肉饭、烫饭之外,我唯二吃过的带“饭”字的东西可能就是排骨鲍汁捞饭和鱼头泡饭。这五类饭的共同特点就是配菜汤水很足也很香,使我得以把汤汁浇入米饭内,然后刨着吃。当菜汤浇灌过的部分被吃光之后,剩下的大半白色米饭往往又被我放弃了。
我虽然是河南的,但我们家乡比较靠南一点,饮食习惯其实与武汉类似,是早上吃米线热干面,中午晚上吃米饭的。但不知为何,我一直对米饭和炒菜没有感情,更喜欢吃粉面粥炸鸡之类的东西。
拥有这种饮食习惯的人还挺好养的,不算费钱。
03.
武汉今天新增确诊人数383,一天之内有19人因NCP去世。
目前总在治人数为33540,比昨日减少了1148
。
有朋友跟我说,照这个势头下去,再过一个月是不是就没有什么新增的人啦?但我想治愈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每天治愈出院的人数能达到1500,是因为前一阵每天新增的确诊人数超过2000,而后来随着隔离手段升级,每日确诊人数下降,整个三月不太可能以这个速度减存量。而且每天新增400左右的确诊患者,并不是什么可以松一口气的情况,这些患者的传染源到底在哪呢,是两周之前去超市感染上的吗?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
我们能做的,只是茫然地做着自我保护,尽量居家不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