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产权那点事
专注知识产权诉讼、咨询等业务,开展知识产权调研、培训等服务。投稿请至[email protected]。感谢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广东高院发布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产权那点事

《哪吒2》票房破百亿,仅是一个开始:超级IP打造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5-02-20 19:00

正文


文/ 张玲娜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最近,《哪吒2》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国民荣誉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大家看到《哪吒2》的票房突破100亿大关,并且还在持续攀升时,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荣誉感。但,暂且抛开这些“情结”和“执念”,回归理性,我们来讨论一下电影如何赚钱的问题。


为什么说《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呢?对于一个超级IP而言,票房成绩其实只是其成功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一个“开胃菜”。《哪吒》系列显然具备了成为超级IP的巨大潜质。首先,这个系列已经凭借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形象,吸引了大量忠实的粉丝。其次,随着影片的持续热映,其衍生产品、周边商品以及各种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随着《哪吒》系列的深入人心,其品牌价值也将不断攀升,为制作方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空间。那么,怎样才能把一部现象级电影转变为“超级IP”呢?不妨参考一下好莱坞的做法。


一、好莱坞的“超级IP”打造及赚钱逻辑


假设一部电影的票房是3亿,制作成本是2亿,这部电影的收益是1亿吗?不是的,大概率是赔钱的。一般情况下,电影的票房至少需要达到制作成本的3倍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1] 。具体来说,电影票房收入在扣除各种税费(如5%的电影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后,还需要支付给影院、宣发公司等其他费用,推广成本和制作成本之间的比例是四六开或者三七开,再加上演员、导演等核心人员拿走的收入,又分走了票房总收入的5%到10%,另外还有隐性成本,最终能够分到的投资方收益通常不到票房收入的30%。


结论,好莱坞如果单靠票房收入,大概率是要破产的,那么好莱坞是如何赚钱的呢?


总结两个字:授权。


第一类是商品授权业务。 好莱坞将其电影中的角色、故事、品牌等知识产权授权给第三方,用于生产玩具、服装、家居用品、食品、电子产品等多种商品。比如,漫威每年通过品牌授权产品收入能够达到13亿美金,漫威的授权商品包括手办、3C数码、日用品等,这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热销 [2] ,再譬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以《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为例,其授权的商品收入已经达到422.17亿美元,是票房收入的四倍 [3] 。有机构分析显示,美国的电影衍生品授权和主题公园等版权运营的收入,在电影总收入中的占比能达到70%左右 [4] ,根据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最新公布的数据,全球娱乐和人物形象IP授权零售额高达1215亿美元,占全授权行业市场份额的44.7%,位列全球第一大授权品类 [5]


在商品授权模式中,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它还承担了广告的角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积极推广其衍生产品。这些衍生品包括但不限于玩具、服装、游戏等,它们通过与电影内容的紧密结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电影的这种广告功能,有效地推动了衍生品的销售,为电影制作方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与此同时,衍生品的广泛传播和普及,使得它们走到了用户的身边,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孩子们手中的玩偶,还是成年人收藏的模型,这些衍生品都成为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一种情感纽带。通过这些实物的陪伴,电影的影响力得以延伸,观众对电影的情感依恋也更加深厚。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无形中为系列电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用户。每当一部新电影上映,这些忠实用户便会迫不及待地走进电影院,甚至在电影上映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预订了相关的衍生品。他们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电影的反复观看上,还体现在对整个电影品牌的持续支持上。


第二类是渠道授权。 这类渠道有很多,比较古早的有录影带出租、DVD发行和出租,现在比较常见的是电视授权和视频平台授权。


以电视渠道授权为例,对电视的授权要算是生命力最持久的渠道业务了。电影在电影院上映之后,一般情况下会在接下来的2到3个月时间内进入电视授权阶段。在这个阶段,电影首先会被授权给那些按次付费的点播平台,例如HBO、Showtime和Starz等。大约在影院发行之后9个月开始播出,片商根据电影的票房收入向频道收取授权费,平均一部电影700万美元左右,大片则可能高达2000万-2500万美元。随后电影将授权给电视网播出,其窗口期持续12—18个月,通常一部电影的授权费在300万-1500万美元之间,取决于影片的票房和重播的次数 [6] 。这部分收入通常占电影总收入的10%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逐渐意识到数字渠道和移动终端的巨大潜力,开始积极拓展这些新兴市场。例如,通过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将电影和电视剧授权给这些平台,观众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观看喜爱的内容。此外,好莱坞还与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合作,将电影和电视剧内容授权给手机用户,使人们能够在移动设备上享受高质量的视听体验。这一战略转变不仅为好莱坞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娱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3年全球流媒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60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2023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约为450亿美元,仅占流媒体授权收入的28%左右。


二、超级IP王国——迪士尼


在好莱坞各大片厂仍以电影票房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时期,迪士尼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角色授权的巨大潜力。早在1928年,米老鼠首次亮相于动画短片《蒸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并迅速成为全球知名的角色。1930年,迪士尼将米老鼠的肖像权授权给一家儿童文具制造商,推出了米老鼠笔记本,这标志着迪士尼角色授权业务的开端。随着角色授权带来的商业机会逐渐显现,迪士尼决定冒险投入巨资制作一部开创性的动画电影。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卡通长片 [7] 。该片的制作成本高达15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迪士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风险。然而,这部电影最终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史上第一部票房收入破亿的电影。此外,《白雪公主》还是首部推出电影原声带唱片的影片。


《白雪公主》的成功不仅为迪士尼带来了丰厚的票房收入,还为其授权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迪士尼开始将电影角色授权给玩具制造商、服装商、文具商等,开发了大量与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这一策略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的品牌影响力,还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奠定了其在娱乐产业中独特的商业模式。


继《白雪公主》之后,迪士尼持续推出一系列经典动画角色,如《小美人鱼》(1989年)、《美女与野兽》(1991年)、《阿拉丁》(1992年)、《狮子王》(1994年)和《风中奇缘》(1995年)等。这些角色不仅在电影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通过授权周边产品进一步拓展了迪士尼的商业版图。1995年,迪士尼与皮克斯合作推出了《玩具总动员》,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这部电影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周边产品,如玩具、服装和文具等,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迪士尼不仅专注于自身电影角色的授权,还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展其授权角色库。例如,迪士尼收购了漫威(Marvel)和卢卡斯影业(Lucasfilm),将《复仇者联盟》和《星球大战》等系列纳入其授权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成人市场的影响力。过去几十年中,迪士尼的授权收入持续增长。根据License Global发布了2023年全球顶级授权商报,2023年迪士尼授权商品的收入达到了约617亿美元 [8] ,占公司总收入的很大部分。


三、史上最强法务——迪士尼


网上流传着一则段子:如果你流落荒岛且无法自救,可以在地上画一个巨大的米老鼠。据说,迪士尼的法务部会通过全球监控系统及时发现你,并以涉嫌侵犯版权为由将你带到法庭。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迪士尼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强势。


迪士尼的商业帝国得以稳固,离不开其精心构建的知识产权体系,这一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构成了其商业版图的核心竞争力。


以米老鼠版权到期这一事件为例,一窥迪士尼的知识产权布局:


2022年,笔者曾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就米老鼠版权到期后的IP使用行为发表看法( 米老鼠版权即将到期,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 ),以下是核心观点:


米老鼠形象在过去90多年间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本次版权到期的是1928年在《威利号汽船》中首次出现的经典米老鼠形象。而我们如今熟悉的“大耳朵、白手套”版本的米老鼠,其版权尚未到期(见下图)。



在版权堡垒的加持下,即使米老鼠形象不再受版权保护,对于米老鼠这一IP的价值和迪士尼的IP管理战略的影响都相当有限。米老鼠的整体IP由多种类型知识产权构成,包括著作权、商标、专利等等。对于米老鼠的卡通形象而言,保护到期肯定会对米老鼠IP有一定影响,公众可以不经作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使用米老鼠形象,例如使用其形象创作漫画等。但是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如果他人把米老鼠作为公有领域的智慧财富随意使用,迪士尼可以通过其他知识产权对其加以保护。例如通过商标进行保护,商标与作品的保护分属两个体系,作品层面上进入公有领域对已经作为商标进行保护的部分没有影响,商标可以在到期后进行续展,而续展是没有期限的。








据悉截至2024年1月,迪士尼公司在中国申请的商标数量已达到5340件,其中就包括大量“米奇”“米老鼠”等相关的文字或图形商标 [9] (如下图部分展示)。且迪士尼在多国为米老鼠形象申请了45类的商标,拥有有效注册商标近千件 [10]


四、总结


我们期待《哪吒2》票房持续攀升,但更期待“哪吒”IP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和良好的商业运作下成为超级IP。好莱坞的商业经验表明,电影的商业价值远不止票房,超级IP的打造需要全方位的授权与开发,迪士尼通过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多元化的商业运作,将旗下IP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值得国内影视团队借鉴。


注释

[1]https://www.dachangbj.com/guochandianying/3275.html

[2]https://www.mbachina.com/html/mbachina/20241114/408716.html

[3]http://life.3news.cn/ylbg/2023/0216/853505.html

[4]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5-02-18/3755955.html

[5]https://www.mbachina.com/html/mbachina/20241114/408716.html

[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7/14/30681898_620733851.shtml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Snow_White_and_the_Seven_Dwarfs_(1937_film)

[8]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d0167769a7698b9e9267e04

[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gxODg4NA%3D%3D&mid=2247492977&idx=1&sn=18f85b5e9d455b68bbe18816e70dd45f&chksm=fa9c9e1acdeb170c9c808e4c8a298d250af2ae9da67a68b131ef6892517d8ee00792a09eeb8e&scene=27

[10]https://pintas-ip.com/cn/迪斯尼最大的财富-知识产权-published-by-sin-chew-article/




张玲娜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张玲娜律师于2010年开始执业,致力于民商事领域法律事务的实务与研究,尤其擅长公司法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商誉的相关诉讼与非诉讼法律服务。其于2013年开始从事游戏产业相关诉讼争议解决工作,代理游戏相关民事诉讼超过100件,服务过的游戏、电竞相关企业包括:盛大游戏、盛趣游戏、腾讯集团、三七互娱、贪玩游戏、边锋游戏、战旗平台、域起游戏、波客、叠纸游戏、壮游等数十家游戏公司。张律师代理的游戏相关案件曾多次获评上海浦东法院知产司法保护十佳案例、自贸区文创创业知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裁判案例、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上海十大版权典型案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上海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佳案例、上海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十佳案例”、最高法院2019年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等。其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及编写《网络游戏20年经典案例律师评注》书籍,被聘为上海市网络游戏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专委会专家、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律师曾获2017年The Legal 500 知识产权领域“新一代律师”、2019年上海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2019年强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年度“十佳”版权律师、2022年强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年度十佳互联网(版权)律师、2023年律新社知识产权专业领域“匠心律师”品牌之星、2023年ALB“年度华东地区女性律师”提名奖、2024年度LEGALBAND中国律师特别推荐榜15强:游戏与电竞、2024Benchmark Litigation商业纠纷未来之星、第九届“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律师”, 2024年 入选上海市司法局首届“鼎新法治人才库”


(本文为授权发布,仅 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