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文/方崇阳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领兵背水而战,赵军轻敌而被打败的故事。公元前204年,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兵将,向东过太行山东麓的井陉,前去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前来进攻,就在井陉口这个地方聚集兵力,号称有二十万军队,以阻止韩信的军队。赵国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劝说陈馀,“听说汉将韩信战功非凡,在战场上,已连胜很多次,又有张耳做参谋,他们想要占领我们赵国,其势锐不可挡。我听说离后方超过千里,物资供应就有问题,士卒就会吃不饱,穿不暖。
现在,汉军长途奔袭,来到这里,我们这个井陉的道路狭窄,车子运输不方便,马队前进也不能形成队列,队伍被拉得很长,这种情形,他们的粮队一定在比较远的后方。请您给我三万奇兵,从小路杀出,断绝他们的辎重部队,您在此深沟高垒,坚决免战,他们向前不能战斗,向后又不得撤退,辎重部队也无法补给,野外也无粮可抢,这样,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拿下韩信、张耳的颈上人头。请您听从我的计策,否则的话,我们一定会被此二人打败。”
非常遗憾,陈馀并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良策。韩信派出探子,知道了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接纳,非常高兴,也就非常大胆地往前进兵了。
背水一战(资料图)
汉军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驻扎军营。到了晚上,韩信选拔出轻骑兵两千人,每人都扛了一杆汉军的赤旗,从小路摸到赵军营地附近的山中,埋伏起来,并且告诫他们说:“当看见赵军全营人马来追击我军主力的时候,你们用最快地速度冲入赵营,拔下赵旗,全部插上我们汉军的赤旗。”
韩信又下令,“明天打败赵军之后,大家再一起吃饭。”众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此大都表示怀疑,只是口头上答应“好的。”韩信又分析说,“赵军已经事先占领了有利地形,他们看不到我们的大将旗帜和仪仗战鼓,是不肯主动攻击、全军出动的,他们会担心我们遇到险阻时,会退回营地,他们就无利可图了,所以明天我们的旗鼓、队帐,全部出阵,引诱对方来争抢,然后佯败,哄其全营出击。”
于是,韩信派出一万人的队伍出阵,并且背靠着河流布阵。赵军看到这样的阵势,都大笑起来,取笑韩信有悖军法的背水布阵。第二天早晨,韩信带领着人马,让人扛着大将之旗,敲打着军鼓,陈列着仪仗,向井陉口出发了。果然,赵军开营出击,双方在战场上,大战很久。韩信、张耳假装斗不过赵军,后退,并扔下大旗,战鼓,仪仗,往河边的军阵撤去,河边军阵迎回韩信、张耳。
赵军果然全营出击,前来争抢汉军留下的战旗、军鼓、仪仗,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带领退无可退的士卒们,鼓足勇气,做殊死战斗。那边,韩信预先埋伏下的二千轻骑兵,一等赵军出营争利,就飞快地冲入赵营,拔下赵旗,全部插上了两千面汉军赤旗。
赵军大战很久,胜不了汉军,就撤退回走,但是回到半路,看见自家的营房上,飘扬着汉军赤旗,都惊呆了,都认为汉朝大军占领了自家阵地,抓住了赵王、将领。赵兵开始混乱起来,四处逃散,即使赵将斩杀逃兵,也已经禁止不了这溃败之势。
此时,汉军也已冲上阵前,击杀混乱的赵兵,将成安君陈馀斩杀于泜水之上,并且活捉了赵王。
韩信的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取得成功。而陈馀没有接纳李左车的良策,犯了自持兵多将广,轻敌冒进的错误,最后功败身死。
《道德经》第69章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天道变化,奇奥无穷。福祸、得失、成败,转眼一念间。
灾祸影藏在福乐中,自以为强大,自以为可以胜利,粗糙大意判断形势,轻视、忽视对手,往往给自己造成灾祸。
尊重对手,关注对手,不轻视、不忽视对手,不轻敌,轻敌是自我膨胀,自我膨胀就不合道,不合道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成功的方向、胜利的方向。两兵对阵,哀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