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
我为什么反对用词根词缀背单词?
中表明我反对初学者通过词根词缀的方式扩充词汇量。
今天,我想针对已经建立了基础词汇量(词汇量>3000),并想通过输入扩充主动词汇量的朋友,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我们常常看到各种考试的词汇量大纲要求:
高考 3000+
四级 4000+
六级 6000+
考研 5500+
雅思 7000+
……
实际上,这些大纲均是「被动词汇」要求,即只要求你能读能听懂,并不要求你能准确自如地使用。话说过来,老外日常口语词汇量也就3000左右。如果你有3000的主动词汇量,你的口语怎么也不会比特朗普差吧?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词汇量看上去光鲜亮丽,动不动就上万。但是如果让他说两句话、写几个句子,马上就被打回原形了。
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人的主动词汇量也就是600、700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写的作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常用单词。
需要开口的时候就更惨了,大脑马上进入搜索引擎模式,疯狂地搜寻合适的单词,才能在嘴边蹦出来,勉勉强强拼凑成一句完整的句子。
对于建立了基础词汇的,想要练好口语、写好作文的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就一定要以建立主动词汇量为基础,没有别的办法。
如何建立主动词汇量?
根据国外的研究 [1],如果要掌握一个单词,需要你重复学习17次才可以达成。
不过,这不是说一个单词连续背17天就成为主动词汇了。这17次必须是在
不同语境下、随机地遇到
才能奏效。也就是说,你不能刻意准备。
17次重复才能真正掌握一个单词
如果仅仅是通过阅读来达成这17次的重复,那么所需要的阅读量是海量的。我之前做过统计,比如使用频率为2000名的单词 waste,需要阅读29367个单词才能遇到一次,17次重复需要阅读 17 X 29367 = 499239 个词,这相当于10本200页的小说。
这对普通人来说显然不现实。所以,我们需要人为缩短这个过程。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模式,
将学习方式向「创造性学习」偏移。
「创造性学习」要求你强迫自己与生活场景建立联系,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平日的词汇,片语和语法如何才能融入你自己的表达中。具体到扩充主动词汇量,以及片语上,「创造性学习」主要有两个部分不断循环来实现:
造句 + 不间断运用输出
(强调:本文的主动词汇不仅仅指独立的单词,同时也包括短语,片语和表达等。)
I. 造句
我自己是专门准备了一个单词本用来收集单词、短语、好的表达。
但是这里有一条原则,
不要刻意收集那些生僻,使用频率非常低的难词,而应该多注意小词,短语等
。最好就是7000高频词内的词。
因为这些词往往是大家忽略却是老外最常使用的,而且往往是你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好但其实并没有掌握的词。
对于上面收集的每一个词或片语,你要做的就是查英英词典。
这里推荐两个词典:
-
在线词典Vocabulary
。网址:
https://www.vocabulary.com/
-
朗文在线词典。
词典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例句要尽可能多。你所要做的首先就是仔细理解释义,然后在每一个例句营造的语境(context)中体会释义,如果以前背过类似的单词或片语,可以在脑海里将其套入到例句中对比异同和优劣。
然后,合上词典,什么也不看。
在你的笔记本上,用这个单词或片语,联系你的日常生活场景,造3-5个句子。这对很多人是非常艰难的,但务必坚持。要注意三点:
-
尽可能保证语法准确,但不要完美主义心态,让追求语法正确限制自己的表达欲望。
-
根据对释义和例句的理解,要让词语契合造句的语境,例如affect作“影响”之意时常常有贬义,你需要注意这一点。
-
尽可能的在造句中引用之前背过的新词,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每天记忆的词条不要超过6个。
II. 不间断运用输出
根据我的经验,主动词汇的遗忘曲线是非常陡峭的,如果不复习就会迅速遗忘,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总记不住单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抵抗遗忘的方法,一方面就是遵循上面的第三点,在造句中尽量用之前背过的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创造输出,我鼓励你写短句,长句和短文。不要害怕自己语法不好,词汇不够,总之,不要给自己设限,专注于你的想法,尽可能用这些主动词汇把它们写出来。如果有条件,不但要写,还要有交流,这里推荐网站
Lang-8.com
,直接去和老外沟通。
lang-8.com
Lang-8.com 是一个外语学习平台。有点技能交换的意思,你可以找到一个学中文的外国人,然后彼此给对方纠正作文。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英语环境的学习者来说,这是获得提升的一个最快的捷径。
一定要定期地,不间断地运用新扩充的主动词汇量来句子或者文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按部就班中可以积累起非常雄厚的主动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