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曾经称霸世界,到最后只剩下个名字。
服装品牌Esprit就像诺基亚,老套路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连续十几年的双位数增长变成如今每年净亏损数十亿港币,
曾经鼎盛时期市值超过1300亿,如今已不到十分之一。
直营门店已关近400家。
1968年诞生自美国的Esprit很奇葩!
专注拆散姻缘几十年,号称时尚界的分手大师。
创始人Susie Russell和Douglas Tompkins(也是NorthFace的创始人)夫妇创立Esprit 20年后离婚。
从采购商变成代理商再到老板、最大股东的香港商人邢李原,先是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娶了林青霞;几年前,他和林青霞的婚姻也已经终结。
代言人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换了N个男朋友。。。
曾是最热品牌,给了中国服装界很多第一次
Esprit进入中国后,一度风靡。
2005年夏雨和李冰冰合拍的电影《独自等待》给了Esprit一个大特写。
林青霞甘当Esprit的移动广告牌,
出门能穿Esprit,绝不穿别的牌子。
除了吉赛尔·邦辰,宋慧乔做过代言。
很多明星捧场。
任贤齐、范冰冰等明星都曾被看到在Esprit购物。
Esprit给中国时尚圈带来无数个第一次,被称为西式服装时尚在中国大陆的启蒙和传播者。
第一个在国内使用靠墙高架货架结构;
第一个培养区域陈列师的品牌;
第一个有货品大系列的品牌;
第一个给顾客电话预约购买的品牌;
第一个优质代理商品牌;
第一个百货商场必备品牌;
10年股价增百倍,成就千亿时尚帝国,如今惨到卖楼卖车位!
Esprit曾先后在香港和伦敦股市上市。
从1997年到2007年,Esprit的股价从最低0.9元涨到最高125元,增长超百倍。
其市值在巅峰时期达到200亿美元。
遍布全世界40多个国家,通过14000多家批发商行销全球。
从2009年结束连续15年的双位数增幅、销售额开始滑坡之后,Esprit开始了打折促销和关店之路。
5折、3折,常年都有打折促销。
2011年退出北美市场,关了80多家门店。
2015年出售香港办公室,连楼下停车位都卖了,然后大规模裁员。。。
前些年账面上有所好转,都和这些动作有关。
业内人士称,在中国服装品牌中,有一个“十年循环”铁律,也就是一个兴衰、更替的循环。
2008年之后Esprit股价暴跌90%。
2013年录得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接下来连续数年亏损,曾单年巨亏数十亿港币。
带着Esprit大举国际化扩张、持股44%的邢李原从2006年便开始卖股票套现,辞职,共套现214亿元。
如今市值已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一个庞然大物的衰落,绝对不是偶然。
快时尚没有断掉传统品牌的后路,是Esprit自己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
转型自救,照葫芦画瓢想学ZARA,回天乏术
Esprit的转型之路是奔着快时尚去的。
2012年,Esprit聘请了出自ZARA母公司Inditex的马浩思担任CEO,他又引入了另外三名有Inditex战略、采购、销售方面工作经验的高管。
他给Esprit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其所谓的
“垂直模式”
,想复制一个
ZARA
出来:
简化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由超过350多家降至230家以下);
类别管理团队(转化了所有产品分部);
新营销模式(完全集中采购及营销);
缩窄产品范围;
季节性产品时间表(由12个月产品系列变为4季产品系列);
快销产品开发(快速反应产品由设计至上架周期为2至3个月);
优化库存管理。
希望通过这个模式全面控制库存,帮代理批发商进行集体营销。
经过一番改革,Esprit的产品从设计到上架依然要花费3个月左右。但却并没有扭转Esprit每年净亏损超10亿港币的颓势。
想要真正实现“全方位渠道模式”,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自从邢李原离开,大股东们都是注重短期利益的投资机构,Esprit已失去了彻底转变为重资产模式的机会。
质量好到尖叫,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根源在于库存管理
自从2008年之后,Esprit的很多服装开始走向特卖场,不是5折就是3折的,为了处理整个公司积压的库存,常年都有打折促销活动,成了持续性商业行为。
这是毁灭Esprit品牌形象和价值的直接杀手。
慢慢地,Esprit成了很多人心中没人要的货,形象受损,新款没人买,都等着很快就会到来的打折促销,已成恶性循环。
而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3点。
1. 过于依赖批发
纵观Esprit的成长史,可以看到,其当年处于潮流前端的设计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靠着批发建立的版图。
最鼎盛时期,Esprit在全球拥有超过14000家代理商。而ZARA的几千家门店,没有一家是加盟店。
(Esprit香港旗舰店)
当然,不管什么时候,代理加盟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方式成效都很显著。
但渠道的不可控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库存积压。
作为批发源头,Esprit不光要准备大量的产品库存为代理商调拨和补货,一旦代理商无法消化掉所进的货,Esprit还要负责一定的货品回收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Esprit的库存金额近17亿港币。至今批发业务占到一半多,周期长的订单占有的比例偏高。
虽然Esprit后来也开了直营店、旗舰店,但终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占有市场的时期。为压缩成本,直营店的数量最近几年也在减少,已经从近1100家减少到698家。
正是由于过于依赖批发,忽视了供应链建设,从而导致Esprit无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2. 货品周转周期过于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