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午故事
致力于故事的发现与实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10元快餐店,“攻占”北京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小狗,拜托你活得更久一点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万科债务危机,能否避免恒大碧桂园的命运? ·  2 天前  
新周刊  ·  在深夜的图书馆中转人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午故事

一口海胆吃哭了 | 正午·假期

正午故事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0-06 12:27

正文



一口海胆吃哭了


答:周轶君



Q: 长假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A: 慵懒。接着就内疚。真没看出什么好处。



Q: 长假最令你难受的是什么?


A: 我在香港,没有长假。假设有,是慌张。不知干吗好,干吗没早点规划,为什么机票都没了,酒店都订满了,不出去我错过了什么……满满的焦虑,然后就放完假了。



Q: 你还记得第一次国庆长假在做什么吗?(那是1999年)


A: 给我三天找下日记……真不记得了。可能是从北京回上海家里,坐火车坐到全身麻痹,也可能是留在北京跟朋友们玩。有一次从定福庄二外骑自行车,一直到潭柘寺,横穿整个北京。



Q: 你认识的最会过长假的人?


A: 一定是有三个娃的妈妈们。她们会提早一年把所有假期都订好,我在这个群里特别容易遭到鄙视。一次说漏嘴,提起某个新开的可以带小孩去的度假酒店,我自己没去是老公带着孩子去的,妈妈群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我蹑手蹑脚离开了聚会现场。



Q: “我一定要……可是……”


A: 我(下次)一定要提早规划长假,可是长假总是不请自来。



Q: 最不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A: 嗯,目前为止是莫斯科。我在那里转机呆了几个小时,在路上经常被人撞,遇到的人比较粗鲁,餐厅服务员“势利”二字写了一脸,大概因为那次跟摄影师都没穿啥好衣服。但这只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果再去很可能改变。没什么特别不喜欢的地方,哪里都有可爱之处,可恨也能看出可爱来。



Q: 世界上哪个地方让你感觉最幸福?


A: 那还用说,家里的床。尤其坐长途经济舱的时候。


Q: 描述一段童年旅行经历?


A: 大概十岁,跟我妈去杭州玩,住在妈妈朋友的家,朋友出去了,就是一间空房,像现在的airbnb。印象深刻,因为现在单独跟妈妈旅行的机会不多。记得那时候刚开始用彩色单反相机,妈妈经常举反了,给我拍照的时候镜头对着自己。



Q: 旅行中最难忘的一顿饭?


A: 去韩国白翎岛采访。朝鲜(最大嫌疑)不久前击沉韩国的一艘军舰,天安号,这片离朝鲜只有十公里的海域死寂。跟着一个当地渔民出海,打点海鲜晚上吃。摇啊摇,她忽然扔过来一只海胆。刚捞上来,用刀划开,直接吃。我一口吃哭了。太鲜了。现在不记得那味道怎么描绘了,当时就是眼泪往上涌。后来才知道,某种味觉神经跟泪腺是搭在一起的(我的科学词汇有限,见谅,反正是这个意思)。自那以后,一般不吃海胆,除却那一顿,其他都是嚼尸体。



Q: 最特别的住宿经历?


A: 头一次单独旅行,住在山西五台山附近。一个晚上60元,房间里三张床,另外两个人职业有点引发猜想(不谈细节了)。第一次一个人住,难免有些紧张。前台说先付钱才住店。给了一百,对方说现在没得找,等一会。半天也不给,也不敢跟人要,心想算了,就算被骗40,也好过跟他们要被打一顿。到了晚上忽然停电,紧张死了。好容易说服自己睡着了。半夜被人推醒,一睁眼,烛光衬着一张陌生男人的脸,吓得僵住。那人说:“我是前台夜班的,找你40。”


给完钱他走了。不知是我没锁门,还是屋里另外两个人出去时又打开。第二天早上飞奔离开。白天店里的人其实相当和蔼,其中一个骑摩托把我送到附近车站,还没收钱。



Q: 旅途中乘坐过的最奇怪的交通工具?


A: 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去边境蓝毗尼(传说佛祖出生的地方)。飞机座位是单列的,一直溜,一架飞机就十几个乘客。空姐端着一盘——不是饮料,是棉花过来。每个人耳朵里要塞棉花团,因为飞机旧,会太吵,升降剧烈耳膜也受不了。飞机没有雷达,全凭飞行员两只眼睛看,在喜马拉雅雪山群中穿梭。惊险是惊险,但窗外壮丽的景色,连绵不绝蔚为大观,如入无我之境。



Q: 旅途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人是?


A: 只能算我老公了吧。我们在飞机上认识的,一路聊,现在有两个娃。



Q: 旅途中丢失的最贵重的东西?


A: 还好,我看东西看得还紧。不过,最近有一次在法国第戎附近一个二手集市,挑了一堆好看的首饰,付了钱没拿货。想起来时已经距离那座小镇一百多公里。



Q: 旅途中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A: 厕所臭!厕所臭!厕所臭!



Q: 旅途中有过艳遇吗?


A: 对于处女座而言,洁癖是上线(还是上限?),挑剔是下线。



Q: 旅行中最离奇、荒诞、搞笑的一件事


A: 好像每次回来都有很多搞笑的事情在饭桌上讲,讲完竟也忘了。也有些体验不足为外人道。还是说件荒诞的。不算“旅行”吧,就是当年北约空袭利比亚,我在那里前后呆了两个月。白天采访报道,晚上经常空袭,频繁了也不算新闻。那段时间正准备考雅思,去英国上学。于是外头北约战机叮光轰炸,玻璃震动,房间里在做雅思题,想起来也是错配得认真。



Q: 想去而一直没去的地方?


A: 摩洛哥,日落之地。叙利亚阿勒颇,想看的都已经毁了。世上真的没有永远。还有一些地方想去没去,是因为觉得那本书太大了,总想好好做下功课再去,却总也开不了头。比如印度。后来因为两次朋友的婚礼,不由分说就去了,也就开了头。



——完——



题图为作者在阿富汗喀布尔街头所摄。


周轶君 ,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曾出版《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她最新出版的作品为《走出中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