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
凯迪社区唯一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更好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 ·  昨天  
CHINADAILY  ·  Sports丨Family Thais ... ·  昨天  
求是网  ·  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城乡关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

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凯迪网  · 公众号  ·  · 2019-08-24 20:41

正文


跟谁结婚可以商量

国家大事绝不退让



北宋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的秋天,淮河一条大船上,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携家眷进京述职。


官员进京述职为啥还要带着家眷?


京西路转运副使,大致相当于河南省副省长,因为工作的关系,陆省长经常出差,东京汴梁更是常来常往,一点不稀奇。 家属就不一样了,老婆唐氏,虽说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可京城一次都还没去过,听说老公又要进京,闹着也要去。


陆省长说: “我是去工作,又不是去旅游,你跟着干啥?

老婆说: “我不!

陆省长说: “让别人看见影响不好。

老婆说: “我不!

陆省长说: “你怀着孕都快生了,一路奔波,出事儿了咋整? 在家乖乖等我,回来给你带开封花生糕吃。

老婆说: “我不!


没办法,陆宰只好携带已身怀六甲的老婆一起进京,为避免鞍马劳顿,一行人改走水路,一路小心照顾,可还是动了胎气,10月17日,唐氏在途中产下一个男婴。


船上随行人员都来贺喜,说陆夫人水上生产,又在京城天子脚下,是吉兆。


老婆说: “给孩子起个名吧。


陆宰仔细端详襁褓中的婴儿,沉吟半晌: “我陆家水上生子,当善游,必成大器,就叫陆游器吧。


老婆说: “啥陆游器,难听死了,依我看,不如就叫——陆游。



1
初入仕途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之时,正值乱世。


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下,一举攻克东京汴梁,将徽宗、钦总两位皇帝抓走,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那一年,陆游两岁。


一家人在战乱中逃回老家绍兴,两年后,金兵再次渡江南侵,陆游又随家人逃到浙江东阳,才算安定下来。


“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眼前的一切,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陆游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父亲是京西路转运副使; 爷爷是王安石的学生,官至尚书右丞; 太爷爷是进士,曾任吏 部郎中,三代都是五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陆游自幼饱读诗书,12岁就能为诗作文,成年以后,直接被朝廷任命为登仕郎,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正九品。


直接任命,难道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在过去,如果祖上是高官,且有功于朝廷,经上级审核批准,其后代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称 “门荫入仕” ,这并不违反政策,老子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让孩子享受一下咋啦?


所以说你们啊,别啥事儿都跟领导家孩子比。


而且,人家最终也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不过是特殊考场、特殊试卷、特殊评分标准、特殊录取政策,不跟普通老百姓混在一起,称作“锁厅试”。


史料记载: “宋现任官应进士试曰锁厅,言锁其官厅而往应试也。 虽中,止迁官而不与科第,不中则停现任。


也就是说,先当官后补考,考试合格不算正规学历,但考试不合格的话,就要停职。


看起来挺严格,其实,内部人都知道,就是走个形式,省得老百姓说闲话。


陆游不小心考了个第一。


有人当时就不高兴了,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是同场考试,本来已经打好招呼内定第一了,可主考官看秦埙的试卷跟陆游实在没法比,好几道大题都没做,根本就不及格,就把秦埙的成绩排在了第二,结果把秦桧给得罪了。


第一第二其实没啥区别,主要是个面子问题,我堂堂宰相交待这么点儿事都办不好,眼里还有没有领导? 这个陆游是谁家孩子啊,非得排在我们前面?


第二年,礼部考试,这是关系到职务升迁的,陆游的成绩又是名列前茅,但秦桧专门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被当朝宰相嫉恨,能有什么好结果,陆游因此仕途受阻,连续数年没有晋升。


此事载于《宋史》: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2
儿女情长


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算有了出头之日,从县主簿干起,一路升迁,官至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后来又任枢密院编修官,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对,这个进士不是实打实考来的,是钦赐的。 官当到一定级别,学历就得跟上,挺大个领导,一填表,学历: 初中肄业,不好看。


这期间,陆游在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只是,福无双至,生活上不太顺利。


事情是这样的: 陆游20岁的时候与表妹唐婉成亲,唐婉不但人长得漂亮,还颇有才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甚好,每日卿卿我我,形影不离。


夫妻和睦,本来是件好事儿,可婆婆不知道为啥,死活看不中唐婉,对儿媳百般挑剔,一会儿说媳妇太懒太笨,家里活儿啥也不会干; 一会儿说媳妇太贪玩,影响儿子学习; 一会儿说媳妇那啥毫无节制,不知道心疼儿子身体,反正是看啥都不顺眼。


更要命的是,不但那啥毫无节制,还是瞎忙活,结婚快三年了,天天晚上折腾,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陆游也很着急,带着唐婉莆田系不孕不育医院跑了好几趟,各种老军医祖传偏方吃了一个遍,各种寺庙道观送子观音拜了一个遍,都不管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光吃不下蛋,这种母鸡要她干嘛? 母亲死活逼着陆游写休书,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陆母在家中十分强势,陆游不敢违抗母命,忍痛休妻。


二人分手后,陆母安排陆游另娶王氏为妻,一口气生了6个儿子,一个女儿,总算遂了陆母的心愿。

唐婉被休后,终日以泪洗面,想不通啊,不孕不育就该被休? 前些年京城有个叫李清照的,也是才女,也是不孕不育,人家两口子咋过得好好的?


生活就是这样,你抛弃的,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陆游有个朋友叫赵士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正宗的皇室后裔,青年才俊,对唐婉爱慕已久,无奈相识时唐婉已是人妻,赵士程只得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如今听说二人已经分手,赵士程喜出望外,不顾世俗压力,当即向唐婉求婚,已被陆游伤透了心的唐婉一赌气,立刻答应,从此与陆游一别两宽,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



光阴如水,日子一天天过去,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独自在绍兴沈园赏花游玩,竟与唐婉夫妇不期而遇,四目相对,一时百感交集。


赵士程一看这种情况,再次表现出了一个男人的胸怀和气度,说: “陆兄好久不见,中午小弟做东,大家一起吃个饭吧。


就在沈园安排好酒菜,落座之后,赵士程突然说: “哎呀,差点忘了,下午单位还有个会,我得回去主持,不能陪陆哥了,婉儿啊,你陪咱哥好好喝几杯,我先走了。


留下陆唐二人无言对坐,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呆坐了半晌,陆游说: “好吗? ”一句话就哽住了喉。


唐婉说: “当初不是说好不分开的吗? 不是说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吗? 不是说分开了也要做朋友的吗? 在分岔的路口,你向左我向右,这么多年,你一点都不关心人家。


陆游说: “我们说好决不放开相互牵的手,可现实说过有爱还不够,我们说好就算分开一样做朋友,时间说我们从此不可能再问候,人群中再次邂逅,你变得那么瘦,我还是沦陷在你的眼眸。


回想往事,陆游悔恨交加,提笔在沈园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写罢掷笔长叹,禁不住潸然泪下。


唐婉读了此诗,悲恸欲绝,也提笔附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次邂逅不久,唐婉便一病不起,最后竟抑郁而终。


沈园由此成为陆游的伤心之地,他一生多次以此为题赋诗怀旧,直到75岁,还写了《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3
铁马秋风


一个成年人,终身大事被父母左右,自己的婚姻自己不能做主,能有什么出息? 应该说,陆游当初的懦弱,是造成二人感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那么,陆游果真是一个性格软弱没有主见的人吗?


这得分啥事儿,恋爱结婚毕竟是第一次,经验不足,加上当时年幼无知,才酿成了追悔一生的错误。


可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陆游却立场坚定,从未动摇,他一生以抗金北伐,收复国土为己任,是朝中最坚决的主战派。


大金国侵占我领土,杀害我军民,抢夺我财物,奸淫我妇女,掠走我二帝,罪恶滔天,罄竹难书,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卧薪尝胆,什么韬光养晦,什么协商谈判,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什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统统都是偏安思想,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对侵略者不用扯那些没用的,就是一个字: 干!



公元1171年,46岁的陆游在王炎北伐军幕府任职,亲自制定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平戎策》,明确指出: “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就是说,要想收复中原,必须先攻占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 深挖洞广积粮,努力提高部队军事素质,有能力咱就进攻,没能力咱就固守,打持久战。

《平戎策》是陆游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文中论述高屋建瓴,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为大宋收复中原取得抗金战争的最终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可惜的是,被主和派把持的南宋朝廷否决了陆游的作战计划,北伐指挥官王炎被调回京城,幕府原地解散,陆游为期八个月的军旅生涯也就此终结。


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陆游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亲临抗金第一线,不但实践了自己的抗金主张,也留下了大量充满爱国情怀,慷慨激昂的诗词。


比如这首《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如这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
壮志难酬


短暂的 军旅生涯之后,陆游后半生一直担任文职干部,期间被主和派排挤,数次被贬,甚至被罢官,又数次被重新启用,宦海波折,几经沉浮,但 “位卑未敢忘忧国” ,几十年来,收复中原的心愿从未放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愿望越发显得遥不可及,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公元1203年,陆游以79岁高龄告老还乡,正式退休。


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专程前往探望,两人志趣相投,词风相近,而且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共论国是,言语十分投机。


期间,辛弃疾见陆老师在绍兴的宅院老旧不堪,主动提出为陆游购置房产,对,辛弃疾时任绍兴知府,是陆游的父母官,为辖区离退休老干部解决个住房问题,也是分内之事(详见 《辛弃疾: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钱和数不清的姑娘》 )。


对此,陆游婉言谢绝: “既然退休了,怎么好意思再占国家便宜呢,影响不好。


辛弃疾说: “咱不用公款,我个人买单,至少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嘛。


陆游说: “我们老了,无所谓了,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将来打仗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省着点花,我大宋收复国土就靠你们了。


陆游在《草堂》诗中有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墙? 之句,自注: “辛幼安每欲为筑舍,予辞之,遂止。 说的就是这件事。



陆游在绍兴蛰居期间,最牵挂的就是祖国统一大业,垂暮之年,仍不忘初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从梦中醒来,写下千古名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临终之时,仍念念不忘收复国土,统一祖国,作《示儿》绝笔诗为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
家国情怀


陆游一生勤勉,创作颇丰,自言 “六十年间万首诗” ,现存诗词多达9300余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数量最多的文人。


这个创作纪录一直无人打破,直到几百年后,一个特别喜爱汉族文化的满族人后来居上,一生写了43584首诗,平均一天三首,以一己之力,几乎超过唐朝近300年诗歌数量的总和,令人瞠目结舌。


这个牛逼人物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我们一般称呼他乾隆皇帝。


乾隆的诗大部分被收录在五集《御制诗》中,当时看过的人都夸写得好,包罗万象,气势恢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伟大的天才诗人,中国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等等,各种吹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